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胶东地区是全真教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本文从旅游的视角对胶东道教文化资源进行了分类,针对道教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开发道教思想、增强道教文化地方特色、开发道教养生旅游、设计以道教为主题的旅游线路等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惠州罗浮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在罗浮山开展道教文化旅游有着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而在打造罗浮山道教旅游的文化个性时,可以道医养生文核心,树立葛洪、鲍姑、黄大仙、陈楠等罗浮道医品牌,营造道教养生氛围,开发多层次的道教齐生体验产品。  相似文献   

3.
武当山在明代时被誉为"道教第一圣山",它山势灵秀、道教文化纯正,道教建筑群规模恢弘、保存完整,自古就是世人朝圣旅游胜地。然而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武当山旅游无论在品牌名气上还是在景区建设上都落后于少林、峨眉,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品牌的精准定位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经过多番调查,笔者认为武当山旅游开发应当以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扬长避短,重点凸显道教养生文化,集中力量打造道教文化集散地和正宗展示窗口,重振"道教第一圣山"威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茅山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到实地勘察,发现游客对养生产品的需求很大,市场前景明朗。根据茅山的实际情况,提出茅山道教休闲养生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给出了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希望能给同质旅游产品的开发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齐云山道教休闲养生旅游市场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养生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需求,而相关研究基本是空白。运用SWOT分析方法,以齐云山景区为实例对齐云山发展道教休闲养生旅游进行了分析,指出齐云山休闲养生旅游市场培育应采取综合开发、全面合作、突出特色、强化管理等战略对策,对其他景区发展休闲养生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SWOT方法对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道教养生的优势、便捷的交通、较高的知名度;劣势主要包括:缺乏深度体验游、缺乏养生旅游设施、缺乏专业养生旅游人才;机会主要包括:旅游者需求方式的转变为养生旅游发展提供动力、政府对养生旅游的重视、养生旅游需求旺盛、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威胁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旅游客流量相对较小、受自然灾害影响.因此,青城山发展养生旅游的优势多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最后,文章从开发深度体验养生旅游产品,增强"体验性";把握好旅游区位优势,凸显"叠加效应";配置专门的养生旅游设施;培养养生旅游专业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渗透,宗教的神秘的教义和山区的优美环境一直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青城山作为道教旅游圣地,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道教文化十分注重养生,这对于现在快节奏生活的人更具有吸引力。但青城山在开发中并没有充分利用道教的文化特点来发掘旅游新亮点。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青城山的发展现状,发现宗教开发中的问题,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连城道教经韵与客家山歌在旋法特点和衬词衬句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连城道教科仪音乐与客家山歌的关系,揭示出连城道教音乐具有与民间音乐紧密相关这一道教音乐所共有的特征;通过对连城与龙虎山天师道在科仪类型和内容、龙虎山"上清腔"经韵与连城道教经韵的典型旋律型的比较,表明连城道教科仪及其音乐与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养生旅游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生是一个比较中国化的词语,把养生理念植入旅游活动之中,谓之养生旅游。养生旅游有其特定的内涵、特征。养生旅游与健康旅游、医疗旅游、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关系密切。养生旅游有其特定的市场。养生旅游资源按照其属性可以划分为自然类和人文类两大类。养生旅游产品分为核心旅游产品和非核心旅游产品,并可以把养生旅游资源进行产品化。根据区位理论,区域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分为全方位开发型、适度超前型、培育新业态型、挖掘整合型四种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的历史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的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正一派”道教的祖庭,所以,龙虎山自西晋以来就成了道教的中心。正是由于龙虎山天师道在道教中的显赫地位,因而天师道音乐一直被尊为“正一”派的正宗道乐。作者分析了产生天师道音乐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及对道人的结构与素质的剖析等方面论述了天师道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江西龙虎山     
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市境内,是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对"中国道教第一山"——龙虎山最好的诠释。的确,龙虎山虽无泰山之雄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知网近10年中国养生旅游研究的核心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系统,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掌握中国养生旅游研究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养生旅游研究呈上升势头;主要研究热点是养生旅游理论、养生旅游资源、养生旅游开发、养生旅游案例研究,以及养生旅游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养生日益重视,养生旅游被视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市场前景与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山有水能养生,三明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称,具备开发养生旅游的优越条件.本文从服务经济发展新态势,旅游供给侧改革,养生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养生旅游市场需求四个维度对三明市养生旅游开发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三明地区养生旅游产业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四川拥有十分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立足于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机遇,在对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观光性开发水平、加快体验性开发建设,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细分的深度开发总体思路,以及区域统筹、联动开发、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工作方法策略,并从旅游、文化艺术、养生休闲、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具体产业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龙虎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又是一处新兴的旅游胜地。它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16公里处,自古以“神仙都所”、“人间福地”而闻名天下。龙虎山也是我国典型的月霞地貌,有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二十多处抻井丹池和流泉飞瀑。龙虎山因道教而名,更因泸溪而神。蜿蜓数十里的泸溪江,南源于福建而北注入鄱阳湖,把上清宫、天师府、龙虎山、仙水岩连成一体,形成了龙虎山旅游观光的最佳线路。坐上泸溪竹筏,蓝天、白云、碧水、丹山尽收明底,让您远离都市的喧嚣,忘却世俗的烦恼,真正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相似文献   

17.
齐云山作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极高的宗教旅游价值。本文分析齐云山的道教文化历史和开发的宗教旅游类型及当前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从崆峒山道教所依据的文化思想中析出其在饮食、音乐、武术等方面的养生道理之精华,旨在促进崆峒山的养生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9.
道教养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养生功效,被世人认可,本文用道教养生体育的养生观、理论、原则和方法入手,系统分析了道教养生体育对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夷山应充分利用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道教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武夷山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扩大游客对武夷山文化遗产的认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道教伦理道德的社会教育价值,在旅游过程中强化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深化旅游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