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负翁”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负翁”—词。例如:《“负翁”现象值得三思》(《企业研究》2003年15期)《超前消费,托出城市新“负翁”》(《四川统—战线》2003年12期)、《吝啬富翁与慷慨负翁》(《商业文化》2005年1期)、  相似文献   

2.
对大学生"负翁"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性以及家庭和学校对大学生消费缺乏教育和监管,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负债消费,成为校园“负翁”。如果任其发展,校园“负翁”会给整个校园和社会带来危害。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理财”和“适度消费”的教育,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说"负翁"     
近两年,报刊上频频出现"负翁"一词.例如:<"负翁"现象值得三思>(<企业研究>2003年15期)<超前消费,托出城市新"负翁">(<四川统一战线>2003年12期)、<吝啬富翁与慷慨负翁>(<商业文化>2005年1期)、<透析大学生"负翁"消费意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提前做"负翁"让我婚姻告急>(<科学投资>2005年1期)、<"校园负翁"现象透视>(<中国青年报>2005年11月6日教育版).含有或论述这个新词的标题或文章真是数不胜数.笔者通过百度搜索,能找到相关网页约175000篇,可见"负翁"一词在日益走俏,其使用率在持续攀高.  相似文献   

4.
张日华 《新高考》2005,(9):13-15
[热点材料] 自1998年中国开始大规模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以来,个人消费贷款余额急剧扩大,到2005年6月已经超过17000亿元,比16年前扩大了20多倍。年轻一代更是引领都市负债消费潮流的主力军。一项对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从众和攀比导致奢侈品消费群体骤增,出现了大量都市“负翁”和“月光族”(收入每个月都花光)。  相似文献   

5.
张骞 《成才之路》2010,(4):I0013-I0013
刚刚就业半年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竟然有22%为“月光族”,8%为“负翁”。这是记者从“人民网-麦可思”联手发布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报告”中获悉的。报告显示,分别有23%和15%的男女大学毕业生遇到了经济压力,位居“工作中遇到主要问题”的前三甲。记者实际调查发现。身边职场新人普遍反映“就差钱”。但他们大都认为自己不是“月光族”,而是“被月光”。  相似文献   

6.
《招生考试通讯》2007,(11):6-13
策划动机你认为自己很失败吗?你是"高考负翁"吗?"高考负翁"者,在高三大考小考中一次次均以失败告终的同学是也。李开复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这样写道:"在一元化的视角下,如果仅以‘成绩’和‘名利’来衡量个人、团体乃至社会的成败,那么,这个社会上99%的人都无法跻身成功者的行列。"可见对于成功的界定,世上并没有唯一的标准。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给成功作出一个确切的注解。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高三同学而言,成功的注脚千差万别:考试成绩好是一种成功,从模拟考的阴影中走出也是一种成功,突破心理障碍还是一种成功……成功,从你不做"高考负翁"那一刻开始。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以供求关系的价值规律为杠杆。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开拓市场,实施消费贷款是扩大市场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也会给金融业和贷款人(负翁)带来风险,贷款消费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会冲击金融业的稳定。我国应当选择适当时机制定“个人破产法”限制过度超前贷款消费,以保证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新辨析     
《新读写》2011,(9):17-17
粘黏 粘、黏原本是同字异形。从字形结构分析,二字都是形声字,声符均为“占”,形符虽一为“米”一为“黍”,但二者性质相同,都是做黏合材料的粮食,所以形虽异,义却同。  相似文献   

9.
父亲从富翁到“负翁”,姐姐把机会留给了妹妹余金艳和余晓艳出生在荆州市李埠镇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金艳大妹妹一岁多。父亲余云昌颇有经营头脑,勤快能干,生意一直顺风顺水,规模不断扩大,到鼎盛时期家中资产接近30万。但从1990年开始,余云昌就交上了霉运,因为决策失误,耗费10余  相似文献   

10.
新加法     
老师:“从今天起,我给你补课,以后不要再把时间都放在扑克牌上了。”学生:“是。”老师:“方程x-10=3的解是什么?”学生:“移项得x=10+3,所以x=老K!”  相似文献   

11.
“传道、授业、解惑”是关于教师作用的流行观点。然而,“传道”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能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视为传道者,学生也不应该把教师当作真理的化身。“授业”应该指教师向学生传授“业”,而不是向学生传授“道”。教师  相似文献   

12.
初中“新语法”教材中关于“语素”有这样一个判断:“多音节语素都是音译的外来词。”这是一个不正确的判断。第一,它的“主词”和“宾词”配搭不当。主词是“……语素”,宾词是“……词”。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就象“空心砖都是手砌的墙”说不通一样,“……语素都是……词”也是说不通的。说这个判断不正确的第二个原因是:“量词”使用不当。从语源方面看,现代汉语中的多音节语素主要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音译过来的,这是事实。然而“汉语固有的多音节语  相似文献   

13.
新新服装店     
“新新服装店”开业了,许多小动物都来祝贺。一只不太漂亮的蝴蝶飞来,扇动着翅膀对小猴新新说:“真高兴,你能开店。”新新看看蝴蝶的灰翅膀说:“我给你选一条漂亮的连衣裙吧。”“不!谢谢,我这衣服虽然不好看,但它可以保护我。如果遇到敌人,我只要躲在有枯叶的树上,敌人就不会发现了。所以人们都叫我‘枯叶蝶’。”  相似文献   

14.
又到了期末,学校里开始评选“三好学生”。“三好”通常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但在湖南省株洲市八中,“三好学生”有了全新的涵义和评选标准: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据该校校长曾湘漳介绍,“好学生”的具体标准为“合格+特长”,“好孩子”的具体标准为“勤俭+孝敬”,“好公民”的具体标准为“公德+责任”。记者在“新三好”学生评选表上看到,“新三好”每一项都包括许多非常具体的指标,而且,每一指标都被赋予不同的分值。“好学生”的指标中,除原来“三好”标准中涉及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分;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中央文明办发出了《关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的通知》,人民日报也呼吁“抓住改陋习树新风的好时机”,可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少有的大动作。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指引下,多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深刻的变化,显著提高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今的“改陋习、树新风”,则使精神文明建设从内涵到外延都更加丰富了。什么是“陋习”呢?首先是不文明的习惯。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市民必须遵守“七不”规范,即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乱丢果皮纸屑、不在公共场…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新聊斋     
假的都是丑的 美学教授的孙子问他的祖父:“爷爷,为什么您说一切假的都是丑的?” “事实就是这样嘛!难道你还能举出什么相反的例子吗?” “当然能。”孙子爬的爷爷的膝盖上,得意地说:“看看您自己吧,您装上假牙的时候,显得那么年轻,那么精神;可是您一摘下假牙,您的嘴巴又空又瘪,可真难看,这不是一个相反的例子吗?”  相似文献   

17.
杜扬 《教育导刊》2009,(3):36-37
“温故知新”是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强调要温故知新。然而,每个人对“温故知新”的理解不太一样。何谓“温故”?“温故”又何以能够“知新”?本文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新书馆     
“久旱逢甘雨”用来形容近期的新书绝对不为过。当然这里说的“旱”是指内容质量上的而并非是数量上的:介绍的书基本上都是值得一看的精品,仔细找的话绝不会令大家失望。当然,这对于编辑的眼睛和读者的钱包来说也许算不上好消息……|||  相似文献   

19.
姥姥家住在乡下,家里又黑又小,特别是厨房,两个人进去都转不开身,每到做饭的时候,满屋子都是烟,呛得人直流眼泪,最刺眼的是那个老式风箱,不仅漏风,而且一拉就发出令人心烦的“吱吱”声。 每次上姥姥家过年,我都对姥姥说:“把厨房扩大点,再换个风箱吧。”可姥姥总是摇摇头,苦笑着说:“先凑合着用吧,家家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本报驻河南南阳市小记者表情严肃地报道:今年是马年,所以在许多场合,我们都能听见这样的祝福:“祝大家马上有车,马上加薪,马上什么都有……”“马上”应景地成了今年最炙手可热的词语。原本“马上”的意思是“立刻”。这个常用的老词,如今摇身一变,不仅成了人们互相问候、祝福的新词,更化作一种“病毒”,不动声色地潜伏在人们身上。患此病者,常常使用“马上”一词来拖延时间,此“病毒”十分泛滥,患者不计其数。这个“马上”为什么会如此泛滥呢?因为它有很多“病毒链接”,即各类让人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