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中学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春生 《时代教育》2010,(3):218-218
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概念与内涵的认识,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从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以及对场地设施的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中学体育课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的教学中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一个要求。中学历史书也具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是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师范院校是我国师范教育和民族教育的有机结合体,具有民族教育工作和师范教育工作的双重属性。民族师范院校发展历程表明,民族师范院校对民族教育师资培养具有明显优势,应该在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的前提下,明确办学定位,从而不断提炼办学特色以渐次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应开展"民族—族群"教育:一是对全体国民进行"民族教育",在受教育者中树立起民族—国家观念与公民意识,使得作为整体的民族和国家观念深入人心;二是对各族群成员分别进行有关族群历史、文化、语言、信仰、习俗的教育,即"族群教育",培养受教育者的地方和族群认同感及对乡土社会的热爱。"民族—族群"教育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睦共处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其主渠道作用发挥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新教材的使用,对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现状,重视民族地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培养工作,能够增强其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学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民族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独特现象。民族院校的形成缘于党对民族问题的深刻认识,缘于原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影响,缘于党在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实践。我国民族院校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即作为办学机构的民族院校的产生和作为办学思想、办学观念的民族院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殷建军 《考试周刊》2009,(31):151-151
1.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8.
1.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9.
李芹 《文教资料》2010,(34):102-103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教育的一大特色。目前民族地区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不但师资缺失、教学设备贫乏,而且教学思想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宏观上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人才、改善教学条件外,微观上还要处理好双基教学关系.创新教学方法,尤其要突出民族教育特点,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我们高桥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多年来的办校实践,尤其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实践,使我们对办学指导思想上的两个重大问题逐步得到比较明确的认识。一个问题是:办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反复学习中学教育条例,认识到:“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这个任务是社会主义学校性质所决定的。完成这个双重任务,就是对党对国家负责的表现。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对学生施行教育时,必须德育、智育、体育一齐抓。青少年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潘家湾民族中学是一所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的农村寄宿制中学。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与人民群众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罗红慧 《中学理科》2007,(10):42-4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的要求,也是受教育者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内地西藏班(校)是培养西藏优秀建设人才的摇篮。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浙江省绍兴县西藏民族中学针对当前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提出了提升内涵品质、积极发展优质民族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汉藏校园的办学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的主要任务在于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取说教的形式效果往往不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7.
二○○二年下半学期,刚察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校校长、教务主任和部分教师分两次到湟中县一中、土门关中学、多巴中学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对我们牧区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推动力,特别是对我们民族中学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行为改变学到了不少东西。怎样使牧区民族中学的教育教学要适应形势的要求,如何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中学承担着民族人才培养的重任,是民族地区的标志性教育符号。当前我国民族中学的民族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秀,在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与民族人才的培养方面表现出色。在未来发展上,民族中学需要坚持民族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寄宿制推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协调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促进现代知识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成为民族和谐的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中学学生的"合法流失"成了当前民族中学发展的重要难题,民族中学优秀学生的校际流动,给民族文化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该从提升民族中学的办学质量,增强民族教育发展的后劲、调整和放宽对少数民族在升学和就业方面的限制以及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文化传承意识教育几个方面遏制民族中学学生"合法流失",促进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