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文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文体.因为应用文是直接用来办事的,是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进行管理、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交往日益密切,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都越来越重视应用文的写作.然而,人们普遍感到应用文会写不难,写好很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把握好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所致.一提起应用文的语言,人们总认为它是庄重、不拘言笑的,把它和呆板、枯燥联系起来.以致文章写得干巴巴,没有生气.其实应用文的语言也讲求艺术性、生动性,关键是要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把握它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几乎是伴随文字产生而产生的。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就是我国最早有记录的应用文。同时应用文又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它紧扣着时代的脉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  相似文献   

3.
石静 《河西学院学报》2005,21(3):98-100
文章从应用文中的三种文体:科技文献、旅游资料、广告入手,阐述应用文翻译中需注意的文体因素,指出译者在翻译时,应注意不同文体的功能,熟悉其特征,在英汉互译中使译文的文体与原文文体相应,并再现原文的语言风采。  相似文献   

4.
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与其他文体交流、融合、变迁。文体间常交互学习、借鉴与互动。新闻文体脱胎于应用文,受文学和史传文体影响颇大,倒过来又对应用文体和史传文体产生启迪和影响。与此同时,媒体的变迁也会深刻影响文体的嬗变,在新媒体时代,这类变迁正在不断发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文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学文体观是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会对语文教材编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我们过去和目前的文体教学多有不切实际的地方,还需语文教育界同仁的不断研究。一、从抽象文体到淡化文体现代语文教学文体主要有三大类,即记叙文体、说明文体和议论文体。在这三大类文体中,既包括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文学作品。但由于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不注重应用文,所以应用文往往不在语文教学的视野之内。可以说,我们过去的语文文体教学是一种不包括应用文在内的泛文体教学。过去的文…  相似文献   

6.
双语应用文写作是以“双语过渡”的模式,将汉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匹配结合的一门文科类公共选修课。双语应用文写作打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中、英两种语言具有相同社会功能和应用文体作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用性很强的一种文体,因为它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又称为实用文,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经济的繁荣,应用文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笔者尝试在分析中职学校应用文的文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掌握和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而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语言指应用文语体的语言,不是指某些偶然出现的应用文语言现象或某一篇应用文的具体语言.应用文语言的性质,指的是应用文语言不同于其他文体语言的根本属性.  相似文献   

9.
一:化单调、枯燥为生动有趣,使程式化的知识有灵活多变的教法。 首先运用对照法教学,能增强应用文的生动性。由于约定俗成,应用文产生了一些比较固定的专用格式。有些应用文基本包括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四部分,如果单纯地就这几个问题讲解,就显得枯造、单调,而把它们与散文等其它文体对照着讲,既能让学生注意两种文体的区别,又使应用文讲起来有血有肉,不至于流于形式,使学生对两种文体都能加深印象、理解得更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应用文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萌芽于殷商,发展于秦汉和南北朝,成熟于唐、宋,到了明、清,应用文文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由于古代对应用文与文学的差异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所以古代对这个专门文体概念没有作出较为科学的解释.但古人强调应用文的实用性质,这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应用文的语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体因其特点和功能的不同,所用话语言说方式也不同,因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语体风格。应用文实用性很强,它的语体风格特色主要是:语言程式化、客现冷静、简朴、适体。  相似文献   

12.
商务英语写作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毕业生能否胜任商务工作的要素之一。商务英语作为实用英语文体的一种,有着专业性、准确性、简洁性、礼貌性等特征。所以教师通过分析商务英语的文体特征,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撰写实用信函、合同的水平,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商务英语,达到有效的书面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体的语言风格的变异,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影响最为明显。特别是现代新闻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语体种类日趋纷繁,语言风格对新闻语体的影响也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14.
从个性主义价值观出发,浅草—沉钟社致力于疏放型作品的创作,并使之具有了鲜明的文体特色为了建构适宜于抒写个人化话语的文学文本,一方面采用自然、恣肆的语言,另一方面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也打破了固有的文体规范,引书信、日记入小说,并重点使用了内在式焦点叙述视角,表现出对抒情性主导功能的追求;在情感的表现上,宣泄与倾诉式的直抒胸臆成为其最重要的抒情方式;随着文体功能从叙事到抒情的转移,这类创作的结构显得放任、松散,其内在的统一性主要来源于贯穿始终的情调。  相似文献   

15.
报道语体与谈话语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两种语体类型,它们都有各自的语言运用特色。通过对比两种语体的定义、特点、风格的异同来加深对这两种常见语体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将任务型教学法以及文体学理论运用于应用文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应用文体之间的互动、写作理论与实践互动以及应用文写作课与相关课程互动四种策略,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8.
"下半身"诗歌创作与身体写作都是以身体感受为写作源泉,以身体感受为内驱动力,表达来自内心深处的欲望.女性用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从女性自身的感受中寻找女性特有的话语,抗拒男性话语权.而"下半身"诗人则是对主流意识文化的抗拒,但是"下半身"诗人没有将身体写作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没有使身体写作完成文学性的诗学转换,而最终滑向了纯粹的肉体写作.  相似文献   

19.
“文白”之争在沉寂了80多年后,再度出现在当代文坛。文言文的理性回归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所致。倡导文言文理性回归的目的是要打破白话垄断,实现文学语体的多元化,丰富现代汉语的表现形式,再创当代文学的繁荣与辉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冰心作品的文体一般读者已经有了一个模式化的记忆,即"典雅清丽".在从含蓄沉静的古代文体向开放激烈的现代文体的转型中,这种记忆的形成说明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文体期待.冰心文体的"典雅清丽"是一种经过时代精神改造过了的古典趣味的遗存.在动荡的二十世纪中国,这种文体在变动不居的主流话语中的命运体现了不同时期的文体期待,并传达了不同意识形态对言说及表达方式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