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把先进激光加工技术创新课程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的着力点,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模式,优化课程设计,创新实验平台,把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岗位需求的先进激光加工技术人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纳米制造是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大工程观的多学科交叉型复合纳米制造人才成为面向未来技术、新工科教育的新要求。创新纳米制造课程与教学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交叉为基础,设置阶梯课程,有机融合串联通识课程、配套实验课、国际化课程,为新型纳米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建立知识基础。重实践、重实验、重探究的教学实践,能有效践行产学研结合,发挥顶尖实验平台优势,增强创新意识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知识素养、科研能力和大工程观。阶梯式课程体系初步展现出人才培养体系“新素养”“新结构”和“新方法”,在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下,可以为复合型纳米制造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固体物理课程的自身特点及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对固体物理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强化学生的创新与科研素质培养,构筑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体系与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以教师讲授为主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促进高科学素养的创新科研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要求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对计算机大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实践教学作为工程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必须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思路,才能设计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教学模式。秉承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采用"穿透式"的教学改革思路,构建竞赛驱动的"四类型六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群组成特性、实践案例模块化构成、金课建设标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特性的竞赛类实践课程,使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共同服务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化案例实践教学为课程灵魂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课程形式和案例内容的建设标准,提升了计算机大类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效能。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理念下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是对工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提出的新要求。为更好地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针对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业英语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经教学实践,本次教学改革明显改善教学效果,学生英语交流能力显著提升。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探索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依托于国家级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实验教学平台。完成了"三纵三横"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同时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电工电子实践实验教学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多年来,坚持实践课程的改革举措,取得了突出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7.
胡振光  梁军  王桂霞 《高教论坛》2022,(1):53-55,83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基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国家一流专业的建设标准,桂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学团队积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引入成为教学团队进行课程思政基本教学模式。本文总结了学校“化工原理”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创设的案例引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及其在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案例引入教学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化工原理课程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工科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工科强国意识。  相似文献   

8.
“测试技术”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围绕传感器及输入输出信号分析与处理等内容展开,该课程与前期所学的多门课程交叉,且自身具有理论性较强等特点。针对现有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为提升新工科背景下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讲授、实验与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将改进现有教学方法、内容和实施手段作为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实践表明,课程教学改革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符合当前新工科建设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课程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面向新工科建设需求,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四结合”课程体系,建立新工科背景下以“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核心的全方位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与工程实践、创新设计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通过“传统教学+信息技术+口袋实验室仿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个性化学习,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呼唤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平台的改革创新。"校地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破了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藩篱,构建起跨界与跨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交叉融合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验平台,构建专业群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实验平台,搭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素养的实践平台,为地方高校培养未来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发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实践能力培养实行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线的教改思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比较完整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工程师素质的培养。通过搭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为满足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近十年来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特点和改革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构建并完善了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并提出了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新模式并应用于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加强学生工程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四个训练"的新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互渗透的多维度、课内外结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为地质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结合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际,对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子数据取证课程特点,分析了实训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设计了一套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训平台。该平台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整合了电子数据取证课程中的基础性实验,开发了具有创新实践特点的综合探究性实训项目。除了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实训平台应用于学生科研创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华东交通大学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建立了采用微涡流混凝工艺的给水处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模480 m3/d,处理孔目湖湖水。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市政工程学科的课程教学实践、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创新能力培养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地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促进科研水平提高和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为解决机械设计实践实验教学效果差的问题,文章提出可基于Fischertechnik模型搭建机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教师科研、机械工程专业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16+2实践周“职业技能训练”开展机械设计综合创新实验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不断需求,以皖西学院“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科技平台”为依托,有机地将应用型人才实践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育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紧密结合,构建了以“基础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创新实验”3个实践教育模块为主体的4年不断线应用型本科实践教育新模式.通过采取开放式教学、教学—科研企业相结合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利用了校内外各种实践教育资源,将学生实践教育内容直接和科学前沿的最新课题研究及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使省级科技平台在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为校内外其他理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实践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9.
工程力学"综合实验"改革通过与行业结合,多平台教学资源的建设,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系统的启蒙与训练。建设实验课程线上资源,搭建实验应用培养框架,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索平台。对于"综合实验"的改革还应进一步地延展、增设与创新,将理论—实验—实践贯通,着眼于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和领先的实验仪器设备,增强实验室教学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