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凝练是契合行业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建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2个。指标体系的构建旨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为高校精准化、差异化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结合对某大学2014—2018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的分析,分别提出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分类的规则,建立由两级指标构成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并给出不同形式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中的关键评价要素。强调对不同形式学位论文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分类评价推动分类培养,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导向临床实际需求,完善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为中心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综合分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特点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建立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分法分析指标体系各项要素的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实践教学进行二级综合评价,结合实例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应用。该方法可及时查找实践教学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为保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可适应未来医学科学发展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因此,大力增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然要求。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逐渐形成了具有湘雅特色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基础上,从培养目标、指导方式、课程学习、临床实践、学位论文及质量评价等六个方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比较,并结合国外医学教育现状,阐明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5+3"模式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主流模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弱化,整体科研水平不高。文章从强化科研意识、提高师资水平、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注重本科教育阶段科研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探讨"5+3"模式下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素质的策略和措施,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5+3"模式作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方式,解决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重科研、轻临床"的问题。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面临着不同问题,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当聚焦临床问题开展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培养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应当改革现行招生制度和培养方案,提升临床科学研究效率,促进转化医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师为目标,其核心是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力。结合潍坊医学院近年来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及考核的研究,本研究为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重庆医科大学建立并实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新型临床能力培养模式、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做法与成效。  相似文献   

10.
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人员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借鉴发达国家MD培养中的临床能力评价方法 ,分析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评价基本现状 ,对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 ,在如何做好临床能力评价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