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概述,梳理了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有关沙盘游戏促进大学生自我整合水平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研究进行了阐述,认为沙盘游戏是一种表达性心理辅导方式,它具有绕开防御,促进无意识沟通,疏通内在能量等独特优势,个体沙盘通过无意识表达,可以缓解个体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促进个体自我和谐性;团体沙盘则通过象征游戏与成员间互动来缓解来访者人际交往方面困扰,两者都从不同层面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提升个案心理整合水平。因此,沙盘游戏对促进大学生自我整合具有一定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从338名大学生中筛选出11名低自我和谐和高社交焦虑者,考察团体沙盘游戏在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结果表明,团体沙盘游戏能够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观念的改变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团体沙盘游戏作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一种技术方法,不仅可以在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还可以有效弥补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以大学生宿舍为活动基本单位,同一宿舍的4名大学生共同完成团体沙盘游戏体验,通过沙盘游戏再现现实中的人际冲突,从而改善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沟通,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促使大学生实现自我和谐发展,并进一步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艳月 《考试周刊》2014,(72):174-175
20世纪60年代开始,沙盘游戏疗法在心理辅导、咨询、治疗等领域显示出独特魅力,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本文阐明高校沙盘游戏室的组建,探讨个体沙盘游戏、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5.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尝试用沙盘游戏疗法对集体归属感程度较低的大学生进行个体、团体干预,目的在于推动集体归属感问题在我国的科学探讨,并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沙盘游戏疗法对大学生集体归属感的建立和提高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大学生人格成长的效能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沙盘游戏技术对大学生人格成长有重要作用。通过探索如何以团体沙盘为媒介,用游戏的方式催化个体的内省力,借助于沙盘的经验有助于团体成员无意识地表达内在的动力和冲突,在团结协作中激活团体的凝聚力,有效而广泛地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团体内部以及每一个成员获得自我治愈力,促进自性化的思考,从而联结沙盘世界与现实世界,将沙盘中表现出来的动力关系转化为对现实心理困扰的认知、领悟和思考,最终促进大学生探索自身的人格成长。  相似文献   

7.
对一例手机成瘾的大二女生进行8次沙盘游戏干预以探讨沙盘游戏在手机成瘾大学生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沙盘游戏干预以童年场景、虚拟场景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方式缓和推进,来访者学习时间增多,手机使用时间减少,人际沟通改善,成瘾总分由干预前的86分减少为干预后的51分.说明沙盘游戏疗法可有效缓解手机成瘾大学生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沙盘游戏是学校学生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但研究者对沙盘游戏疗法对学生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为明确沙盘游戏疗法的干预效果,文章采用元分析方法,纳入29个效应值,探讨沙盘游戏疗法对学生负性情绪干预作用的效应量,并检验影响干预效果的调节变量。结果表明,沙盘游戏对学生负性情绪的干预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可以缓解学生的负性情绪;沙盘游戏疗法的干预与学生焦虑情绪的关系受到沙盘游戏类型、学生所处学段以及研究统计检验类型的调节,不受实验分组人数、出版年份和文献类型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探讨自发性、主题性团体箱庭疗法在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有效性。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前后测比较研究(ABA),对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某班级的15名学生干部进行3次团体箱庭疗法。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前后测试结果(t=2.35,p<0.05)有统计学意义;沙盘作品趋于整合、和谐。运用自发性、主题性团体箱庭疗法相结合的方式在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介绍了以“积极关注”和“全情鼓励”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报告了在心理辅导中使用沙盘游戏为一名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介绍了成都市泡桐树小学通过沙盘游戏团体辅导后学生的各种心理变化,说明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谐与否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人际冲突、交往恐惧、沟通不良和沉迷网络等障碍,进行自我调节,就一定会建立和维持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随机对山西大同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M=101.17),对生活现状比较满意;(2)大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困扰不大(M=8.11),交往能力较强;(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0,p〈0.01),主观幸福感中25.9%的变异可以被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所解释。结论(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上等水平;(2)大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困扰较少,交往能力较强;(3)大学生人际关系越好,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社会环境不断地变化,快节奏和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也使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中表现出了多种形式的心理问题。文章明确地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和所要遵循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具备更强的心理应变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最终帮助大学生培育积极、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刘雷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4):108-111
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重庆市五所高校392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诸如交往动机过于功利、交往能力不强、缺乏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技巧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交往观,培养其自主负责的道德习惯,并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某高校28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在交际交友上的困扰大于男生;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异性交往困扰最小;大三学生的人际交往困扰最大.男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精力比女生高;大一学生主观幸福最高,大三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总体幸福感呈负相关.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山西大同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人际困扰;(2)性别、是否正在恋爱等因素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均产生重要影响,女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男大学生,恋爱大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高于非恋爱大学生,农村大学生高于城镇大学生;(3)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大二、大四、大三、大一;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心理专业。  相似文献   

17.
准备活动类型和强度对高校女生主观运动体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类型和强度对高校女生主观感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后,游戏组的积极良好状态、心理苦恼和疲劳都无显性差异。循环练习组的积极良心状态有高度显性差异,疲劳有显性差异,心理苦恼无显性差异。广播体操组的积极良好状态有高度显性差异,心理苦恼和疲劳无显性差异。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出显的活动类型主效应和高度显的时间主效应,但没有活动类型时间交互作用。单变量的方差分析表明,组内运动前、后的积极良好状态存在高度显性差异、心理苦恼有显性差异,疲劳比较无显性差异。组间积极良好状态无显性差异,心理苦恼有高度显性差异,疲劳有显性差异。经Bonferroni多重比较显示,循环练习组与广播体操组的心理苦恼平均值有高度显性差异,其它各组两两无显性差异;游戏组疲劳平均值有显性差异,循环练习组与广播体操组的疲劳平均值有显性差异,其他组无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大一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当中存在着地区差别、专业差别和已有的心理状况差别。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考察其自我评价、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专业和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幸福感没有显著地差异;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人际关系与个体的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对于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第一大问题,在各种困扰大学生生活的因素中处于十分突出的位置。目前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身心发展不一致,环境和交往地位的变化,教育体制和成长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等。针对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采取积极地措施,诸如帮助大学生认识、选择和处理人际关系,引导大学生适应人际关系的新变化等等,从而指导大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