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数字化环境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依托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网络助学空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KC2017057),探究小学音乐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  相似文献   

2.
古琴是我国古代音乐的代表,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在当前却逐渐衰落,因此必须对现代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同时加强对古琴音乐文化的研究,来指导现代音乐教育。本文从融合传统哲学、转变音乐思维方式、文化性、民族特色、吸收借鉴外来音乐五方面,分析了古琴音乐文化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洪泽湖流域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渊远流长,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创新实践,需要融合现代音乐文化要素。在阐释洪泽湖流域民间音乐文化融合现代音乐文化的理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洪泽湖流域民间音乐文化融合现代音乐文化的方式,提出洪泽湖流域民间音乐文化融合现代文化要素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瑶 《天津教育》2022,(14):135-137
<正>音乐教育属于美育,是构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小学音乐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强化。将传统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汇”与“贯通”,补充了小学音乐教学资源、强化小学生音乐素养并实现传统音乐的传承。随着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传统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正逐步提升,为确保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的融合,笔者开展本选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和》是1992年朱践耳先生基于现代音乐观念创作的一部五重奏作品,作曲家在《和》中将古、今、中、西的思维、技法、观念相融合,既发扬传统,又超越传统;既取法现代,又超越现代。本文从文化内涵、音乐语言特色和音乐技术应用、音乐结构、风格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力求对这部具有个性和现代意识的中国作品有一个新的审美认识。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现代音乐无疑需要充分满足现代社会的音乐诉求。但同时,为使其具有现代艺术生命力,需要以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中外现代音乐对古典元素的糅合表明了这于现代音乐、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为此,可分别通过"乐器""旋律""古典"以及"风格"等多方面进行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作为新时期高端信息技术的产物,带动着教育教学事业走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音乐体系的发展角度上来说,自MIDI音乐到电脑音乐再到网络音乐,数字化背景下的音乐创作及研究已经渗透到音乐体系及教学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与现代高端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音乐教学模式所表现出的独特教学优势使其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加快数码科技与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融合及发展,将传统的钢琴教学与数码钢琴教学两者优势互补,使其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达到、完成高校钢琴教学目的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指的传统音乐文化是区别于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包括传统民族音乐在内历经时代更替而保留和传承下来的优秀的音乐文化典范。文章从现代城市文明与传统音乐文化关系构建入手,从"人"出发,从人的情感、情商、创新意识与能力、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培养等方面论及了传统音乐文化的功用,提出在当下创建城市文明的社会背景下,传统音乐文化应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随着欧美音乐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音乐便与它在不同程度上相互融合,跨界音乐的出现使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类别的音乐相互包容与渗透,最终成为了独立于传统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之外的音乐形式。在这一音乐风潮的影响下,许多音乐人也开始了以民歌、戏曲艺等为载体的大胆尝试。本文以十三月文化公司旗下的音乐厂牌"新乐府"为切入点,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心里个来》是一首典型的现代民歌,教师以老歌新唱的形式,将传统音乐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将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音乐课流淌着浓浓的音乐味、厚厚的文化味和甜甜的儿童味。  相似文献   

11.
谈起现代音乐的发展就不得不承认后现代音乐对其产生的影响和挑战,甚至还应警惕以后现代音乐代替现代音乐、以零散性代替完整性的倾向。这是因为,在当代社会中曾出现过许多后现代音乐超过现代音乐而大受欢迎的现象。从"系统"概念的视角,分析现代音乐和后现代音乐的形式、特性及意义,并阐述现代音乐和后现音乐的本质差异,对于研究系统和非系统成分的一般理论成为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密切的与劳动人民联系在一起,直接表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使它在形式或者内容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演变后的民歌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新民歌"。这一词汇曾多次在近现代中国音乐发展史中被提及和运用,虽然,新民歌的内涵与传统的民歌息息相关,但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及不同的文化大背影下,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理解和文化传承使命。其中传统民歌与中华民族的各种灿烂文化的结合成了"新民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十四世纪法国出现的“新艺术”,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阐释,或许它通常只是作为一个“过度性”的阶段进入音乐史的视野?亦或是法国音乐在史学家们看来还没有达到与德奥及意大利音乐并驾齐驱的高度。文章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期望通过对“新艺术”的梳理,从而真正厘清法国“新艺术”对整个近代欧洲音乐文化及其发展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本文提出了一种更能适应现代《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的新模式:"工学结合、项目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有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传统版和现代版的《黄河船夫曲》为案例,以音乐的存在是形态、意识、行为结合的完整存在为理论支点,探讨新民乐的音乐存在方式及其与传统民乐的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16.
张小夫以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声乐、器乐为依托,利用自己丰富的电子音乐技术手段,创作了大量具有强烈中国民族气息的现代电子音乐作品,其中《诺日朗》是其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仔细分析作品《诺日朗》的音乐发展过程以及作品中主要的三种素材类型,来探讨电子音乐作品中核心素材的演变方式,并以此论证张小夫注重"技术性"与"可听性"、"民族性"三者相结合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7.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第三交响曲》是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在加拿大修读博士学位课程的作品,作曲家当年身在海外求学,在积极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依旧探索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美学倾向上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寄托。对此类作品进行细节性"内部"分析,对我们认识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梳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成长轨迹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首交响乐作品的体裁、结构、旋律、音响、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经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而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卓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