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传统《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研究进展,分析了该课程与"新工科"建设的关系。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培养"新工科"人才为目标,强化专业特色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课程创新教学、社会实践、科技服务等,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学归纳法的“工程力学”教学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数学归纳法是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的一种特殊方法。"工程力学"是大学工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与数学联系紧密。将数学归纳法引入"工程力学"教学中,可对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工科"建设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以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线性代数为例,总结了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双语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教学内容缺乏应用导向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进而给出了相应的课程建设改善措施。为"新工科"背景下提升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对象,从职业发展、教学内容和专业内涵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专业基础教学过程存在的矛盾关系,提出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创新驱动实践"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索实现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素养均衡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航空发动机原理"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电工学"作为工科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已经成为高等工科教育中的主要课程之一,随着科技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课程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本文总结在天津理工大学针对四个非电类专业,开展"电工学"教学改革研究的经验,对该课程教学提出了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工科背景的发展需求,对"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思考。结合新工科发展方向,以案例教学方式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进行设想,以培养适应新工科下要求的创新型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7.
工科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九五"期间的"面向21世纪工科基础化学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到"十五"期间的"新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新体系的实践与完善",各高等学校对工科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大体可分为"一段法"和"两段法"两类.所谓一段法,是指在整个化学理论教学中,化学理论的教学一次完成,物理化学教学作为首设化学课程出现."两段法"是将化学教学分层次、分阶段完成.长期以来执行的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体系,可归为两段法.在考查了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一些高校化学教学改革思路后,从1996年开始,我校工科化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采用了板块式分段教学的模式,它既具有"一段法"的某些特点,又有别于一段法和传统的两段法.  相似文献   

8.
<正>为统筹推进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课程资源整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4个分教指委此前业已制定的四部教学基本要求适当修订,集成整合为此书。本书包括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四部分内容。本书可为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教学评估等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典型的工科研究生专业实验课程——"叶轮机特性实验"的教学过程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学生的基础、动机和主动性等对课程成绩的影响,并结合中国工科研究生的特点,对这类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金妹  张建荣  陈磊 《科教导刊》2019,(12):113-115
2017年年初,教育部在上海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达成了"‘新工科’复旦共识"。随后,教育部公布了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国内高等工程院校便掀起对"新工科"探索和实践的热潮。本文响应国家号召,在"新工科"背景下将工程教育改革落于实处,以"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这一专业基础课程为抓点,针对传统教学过程,探索基于CDIO主动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践弹性教学过程、坚持以赛促改、引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等促进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举措,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