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互联网+教育"理念下实施网络助学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在分析构建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模式4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在自学考试网络助学中开展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办法,并对自学考试网络助学过程性评价平台的功能架构、分级管理模式、监管和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浅析刘忠勇自学考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必须把加强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工作放在整个自学考试工作的重要地位,使自学考试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本文对自学考试中的德育作粗浅分析,以期完善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一、就自学考试自身...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份,是自学考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加强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对于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形式,推动自学考试制度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首先从自学考试的发展历史和自考生的需求等角度厘清"互联网+自学考试"的基本概念,进而从"互联网+"的特点、优势等角度探讨"互联网+自学考试"的可行性,最终从重构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三大要素入手探讨"互联网+自学考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学考试")是汲取科举考试精华、融入现代教育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形式。但长期以来,自学考试机构存在着重视考试、忽视学习过程的倾向。就自学考试的管理体制而言,基本是一种考试管理体制,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存在着局限性。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存在的基础。就如何正确认识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工作,笔者力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改进助学工作、完善自学考试教育功能的一揽子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它和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但是,不少人仍然对自学考试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对自学考试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教育形式认识的不到位,对自学考试是否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存在怀疑,对自学考试的发展前景消极悲观,对自考生群体存在偏见,等等。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正影响着自学考试事业的发展。一、自考是单纯的考试吗?有的人只片面地把自学考试视  相似文献   

7.
考试与教育的历史考察──兼议自学考试形式和自学考试教育形式的结合任福昌1988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指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据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系统结构就包括了个人自学 ,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大要素。自学是自学考试教育形式最根本的特征 ,个人自学是获得专门知识的基础 ,社会助学是针对自学者更好地获得知识所进行的一种必要的辅助教育活动 ,是自学考试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提高 ,其任务是指导考生自学。因此 ,不论是社会力量助学还是高等、中等院校助学都始终要把引导考生自学摆在首位 ,把对考…  相似文献   

9.
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它是我国8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的教育形式。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推动自学考试的发展,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对自学考试的性质、任务、机构、考试办法、考试科目以及毕业生待遇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为我国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1998年国家颁布的《高等教育法》又明确规定:“自学考试是我国的一项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从而进一步确立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学考试以…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考试形式,也是一种教育制度,自学考试的定位已经逐渐从补偿教育、补充教育转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并实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发展格局。在当前形势下,自学考试助学应由单一的"达标"考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以终身教育思想促进自学考试助学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转变,构建科学合理的自学考试助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强调教育的道德内容,“道德的教育”强调教育的道德本性,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受到动机论和效果论道德评价模式的影响,没有把道德教育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把“道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道德的教育”,结果使得“道德教育”往往变成了“不道德的教育”.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道德教育”必须自觉地走向“道德的教育”,克服道德教育中的不道德性.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存在着"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混同使用,概念不清的现象.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事实上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二者之间是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为概念起源背景上的不同与研究领域、范围上的差异.在承认全纳教育与融合教育存在显著差别,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中,亟待进行“关怀”教育,因为“关怀”不仅体现出医学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实践的要求。本文分三个方面论述医学教育中的“关怀”教育:医学教育中“关怀”教育的必要性;“关怀”教育对于关怀伦理学的借鉴,以及关于“关怀”教育内容和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现状和教育研究的现状令人担忧教育哲学工作者用一些早已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哲学概念"指导"教育实践而不是以哲学的气质介入"教育",使教育哲学走失了方向;教育学家所探讨的教育本质和现实教育的其它出路不容易由教育工作者付诸实施.同时,代际和同辈之间的教育中科学因素少之又少,因而用"教育科学"来指称当前的教育研究,实在是一种尊称;人们对教育自身的改变缺少一种技术的眼光,没有将教育的积累看成是一门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将教育的工具和环境误以为是"教育技术",使真正的教育技术的改善处于"遗忘"和"误以为"的历史境遇.由此看来,将真正的哲学、科学和技术的眼光、思想方法引进教育生活中是教育研究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各自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入手,阐述了"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所凸显的观念更新,以及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整体变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着重论述了“两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两课“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改进“两课“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素质”的论述,并提出在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提供“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