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75):109-1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应教研组要求,我于3月16日开设了一节组内公开课。这是一所普通高中,所用教材为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4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根据这一节内容我提炼出了两类模型,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第二课时是《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学生在充分掌握曲线运动规律后接触到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本节旨在研究变速圆周运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径向受力和运动关系。以往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当物体运动至最高点或最低点时,径向受力看起来似乎很明确(只有两个力),但学生在理解上却存在极大的思维障碍,尤其是最高点的临界问题分析及"绳球模型"和"杆球模型"的对比分析,这部分知识往往又是考查的重点。因此如何通过形象化的情景、语言,直观切入,帮助学生理解并建立模型,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物教学》2019,(14):69-70
应用任务驱动型模型构建的方法,对"有丝分裂"一节内容进行了3个具体任务的设计,使构建模型更加合理有序,知识获得更加直观有趣,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王国荣 《生物学教学》2012,37(10):21-22
本文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为例,从模型、经典实验和学科思想三个角度论述了对"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联系生活、模型展示、过程模拟、活动探究和总结强化五个环节来完成"蛋白质"一节的体验式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获取和内化知识,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染色体组"是"染色体变异"一节中的核心概念,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通过指导学生课前动手制作模型、课中展示讲解模型,之后由教师重组模型和设问,引导学生在分析总结中自主建构,形成概念。  相似文献   

6.
在共事武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突曼学生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在电工教学中,可通过4个环节来突曼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环节,理论分析;第二环节,实践检验;第三环节.分析原因;第四环节,对新模型再次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阐述“读、思、议、演”模型的4个基本教学步骤,并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为例,应用“读、思、议、演”模型开展教学,根据模型内涵和事实性知识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环节、适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加深学生理解知识、开阔视野,实现发展核心素养与践行“立德树人”要务的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作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在宿迁市泗阳县江苏省致远中学高一(16)班,为该县高中数学教师开了一节新授课"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节课是苏教版数学1(必修)最后一节内容,教材就三个例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所学过的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能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研究身边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用到数学.当然  相似文献   

9.
本节教学以制作模型—分析、修正模型—完善模型为线索,突破什么是减数分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9,(8):63-64
根据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流程:模型准备、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检验、模型应用,对"减数分裂"一节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进行模型构建,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理解建模过程,提高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初中生物学人教版教材“病毒”一节为例,通过创设社会情境、重视科学史教学、探索模型建构、聚焦重要概念、关注科技发展、深入社会实践6个环节,促进学生深度理解重要概念,培养深度思维和深度责任,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2.
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节为例,阐明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基于生物学学科能力体系模型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3个能力要素维度的构建,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注重旅游发展的民生功能,意义重大。依据自下而上的外溢理论,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引入旅游者满意中间变量,提出系列假设,构建节事旅游环境对旅游者生活满意影响的结构模型。选择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工具以抽样调查方式获取基础数据,利用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节事旅游环境对旅游满意有显著影响。其中以节事旅游环境7个因素中的设施、餐饮和活动内容这三者对旅游者满意的影响最大;旅游者满意显著影响其生活满意。  相似文献   

14.
展开与折叠     
《中学数学月刊》2011,(7):43-44,63
本节内容 本节主要通过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获取常见几何体的某些几何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物理模型的建构往往是解决一个物理问题的关键一步,但模型建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一定的思维训练。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节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本文系统探讨了这一节内容的模型建构过程,希望能给予教学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模型建构与科学论是科学思维的两大要素,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以鲁科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为例,基于科学协商教学模式,按照六个环节(创设驱动问题、初步构建模型、初步论证模型、讨论与修正模型、咨询“专家”及反思性写作)将建模和论证整合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建模和论证能力,为教师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设计背景及教学过程这个学期在结束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新课的情况下上了一节公开课《三角形内外角性质的应用》,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操作、领会问题、尝试表达,感知数学,积极探究,进一步熟练掌握三角形内外角性质,并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两个基本模型并能初步建立建模思想.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在教学过程渗透分类思...  相似文献   

18.
吴冰芳 《中学生物学》2022,(10):48-49+85
在“人体的运动”一节中,通过电子模型、纸板平面模型、纸质可运动模型、3D打印模型等4种自制模型的制作,逐步应用和优化模型,以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激发兴趣、阅读分析、小组合作、动手模拟、体验技术、归纳创新这几个方面完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教学过程,通过探究让学生凝聚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文献,以人教版物理必修1“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为例,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构建模型、开展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设计,使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