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语文改革的一种新理念。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本文试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为例,谈谈合作学习如何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3.
王中凤 《教师》2012,(4):23-2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计算机网络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实施这一要求的最好途径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要求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能力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操究.以实觋晕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契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并且广受教师们的青睐。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合作学习的实施需要认真思考和预设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这是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已普遍地应用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  相似文献   

8.
孙惠明 《现代语文》2014,(10):113-1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迎来了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惠明志 《语文天地》2013,(20):24-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和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和传统教学有本质区别: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的着眼点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亦即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教学理念的层面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但如何把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还得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应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充裕的自学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可以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到作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的共同追求.教学改革是为了使教学更有效,使学生发展得更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的特点,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如何落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个基本理念呢?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标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教科书当作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进行设计编排。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并在课程总目标中把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标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材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教科书当作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进行设计编排。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这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根本所在。一、以教材为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弊端,那就是教师教得主动,学生学得被动。学生整天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训练之中。学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  相似文献   

20.
李发祥 《语文天地》2011,(14):27-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打磨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课堂模式,如"2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