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龄 《小读者》2011,(11):51-52
1.北极燕鸥:远程飞行 这些小海鸟是目前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距离最远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据估计,这些长距离飞行冠军,一生飞行的路程超过240万公里.足以往返月球5-6次。  相似文献   

2.
动物大迁徙     
许京 《科技文萃》2005,(2):162-164
迁徙,是自然界绝大多数种类动物所固有的特性.区别只在于,对于某类动物而言,迁徙已经成为其一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按照昼夜、年度或繁殖季节等固定时间段进行的迁徙,称为周期性迁移.另外一些类型的动物,它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固定区域,某天却突然离开住惯的生栖地而踏上远征,这种迁移称为非周期性的偶发迁徙.  相似文献   

3.
迁徙之谜     
地球上的很多动物每年都进行长途旅行或迁徙。它们或者迁徙到气候温暖的地方觅食,或者到安全的地方生儿育女。有些动物迁徙的路程可能长达数万公里。很多极地海鸟也会迁徙到很远的地方,其中北极燕鸥往返地球的南北两端,全程约1.5万千米。鲸虽然在温暖的海水中生产,但要游到极地的海洋中吃大量的磷虾。海龟会用一年多的时间积聚脂肪,然后离开它们觅食的地方,游过广阔的海洋,到其它地方交配和产卵。可是,海龟怎样在茫茫大海中准确地自我导航?动物迁徙的行为中,有许多这类问题一直困惑着科学家们。小海龟这些小海龟在沙中孵化出来后,就本能地爬…  相似文献   

4.
许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具有迁徙的习性。迁徙作为是动物的一种社会行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搬家”。生物科学家认为动物的迁徙至少具有以下全部或大部分的特点:1)同一种动物在改变居留地时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内进行的;2)它们迁徙时往往成群结队,经过相同的路线最终到达同一目的地;3)具有周期性,一个往返大都为期一年。  相似文献   

5.
旅行的意义     
小猛 《留学生》2014,(18):40-43
正假如你保持觉醒,就如为生命多开了一扇窗,张开双目之间的另一只眼睛,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保持一种旅行者的眼光,不会停止自我的修行另外一种生活意义自19世纪以来,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人"发明"了大规模出境游,离开自己熟悉的栖息地、到别人(或生物)的栖息地去,就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美学。几乎没有人不爱旅行,尤其对于这一代的中国人,初尝滋味,旅行、尤其是出境旅行,可以直接与好生活画等号。有赖于中国出境游爆炸式的增长,每家境外旅游局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2,(7)
动物迁徙是自然界一类动人的现象。有的迁徙以速度快著称,有的迁徙以规模见长,有些迁徙距离之远和时间之长让人叹为观止。有意思的是,有的迁徙则创下了速度最迟缓的纪录。以下是十大不可思议的动物迁徙例子。  相似文献   

7.
每到春秋季节,很多动物都要成群结队定时长途迁徙,往来洄游。动物的迁徙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繁衍后代,另一种是为了生存。燕子从南方飞回筑巢的迁徙,海龟和大马哈鱼从大海回到出生地产卵的洄游,都是为了繁衍子孙的行为,统称为"回归"。  相似文献   

8.
雨珊 《初中生》2012,(Z1):82-93
正动物迁徙是自然界一类动人的现象。有的迁徙以速度快著称,有的迁徙以规模见长,有些迁徙距离之远和时间之长让人叹为观  相似文献   

9.
鸟类因为生态习性上的差异可分为留鸟和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一个地区,或是仅作短距离的漂泊或短距离的垂直迁徙。候鸟则具有因季节不同而作长距离迁徙、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燕子春来秋去。鸿雁春去秋来,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由于人类大量捕杀,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导致了许多动物的灭绝。如:西非的黑犀牛就是因为人们捕杀而灭绝的。有一种漂亮的蝴蝶,就是因为建筑污染破坏了它们的栖息地而被宣告灭绝,那种蝴蝶叫“大白凤蝶”。  相似文献   

11.
《愚公移山》是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愚公为了出入方便,率众挖太行、王屋二山,最后感动天帝,天帝派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解决了愚公的出行困难。愚公的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不过站在环保的角度,笔者认为此法并不可取。愚公移山固然有他的道理,但其后果却是触目惊心的:挖山不仅使当地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也使得无数动物失去了栖息地,被迫"迁徙",破坏了生态平衡,毁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历史上一次一次的破坏,使  相似文献   

12.
在对濒危动物的保护方面,特别注意对栖息地的保护。因为栖息地是维持动物生存繁衍等的特定环境。尤其对于象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这样一种地理分布区已很小,生态分布又限于一定森林景观的地面活动鸟类,栖息地的保护就更显得重要。 对于褐马鸡栖息地的研究,以往作过一些工作,但缺少系统的资料,特别是关于栖息地的植被特点、季节变化等。因此,对于褐马鸡栖息地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对于褐马鸡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获得的关于褐马鸡栖息地的资料整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会飞的猫     
我跟着队伍划过苍穹——秋风萧瑟,我们必须离开这儿,寻找另一片栖息地。我喜欢风围绕在我的身边,它会轻轻  相似文献   

14.
漫话候鸟     
鸟类随着季节不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叫作鸟类的迁徙。或者说鸟类的迁徙,指鸟类种群每年在特定的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所进行的大规模、有规律的移居。根据鸟类有无迁徙习性,分为留鸟和候鸟。候鸟是指有迁徙习性的鸟类。候鸟又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夏候鸟是指春季来我国境内繁殖,秋后离开我国到温暖的南方国家越冬,翌年春季又返回繁殖地的鸟类。例如家燕和杜鹃。冬候鸟是指冬季在我国境内越冬,春季离开我国到北部地区繁殖,秋后又飞回我国境内的鸟类。例如某些雁类和野鸭。有本幼儿读物在《鸟类》一篇中这样叙述:“有的鸟春夏住在一个…  相似文献   

15.
鸟类因为生态习性上的差异可分为留鸟和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一个地区,或是仅作短距离的漂泊或短距离的垂直迁徙.候鸟则具有因季节不同而作长距离迁徙、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燕子春来秋去,鸿雁春去秋来,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一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2,(10)
1.北极燕鸥:远程飞行 不仅人类富豪们可以每年看到两次夏天,多个世纪以来,北极燕鸥也能享受到这一待遇.这些小海鸟是目前已知的动物中,迁徙距离最远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北极燕鸥从加拿大北部的繁殖地迁往南极洲近海,然后再返回繁殖地.北极燕鸥根据盛行风向进行迂回飞行,每年每只鸟往返一次,平均飞行超过7万千米.北极燕鸥的寿命很长,它们可以存活30多年.据估计,这些长距离飞行冠军,一生飞行的路程将超过240万千米,足以往返月球5~6次.  相似文献   

17.
在大自然中,动物的运动是司空见惯的,但是,植物的运动你见过吗?一般人认为植物与动物不同,没有神经系统,没有肌肉,它不会“运动”。其实植物也能感知外界的刺激发生运动。高等植物虽然不能像动物或低等植物那样的整体移动,但是它的某些器官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能发生有限的位置变化,这种器官的位置变化就称为植物运动。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植物的运动行为不仅奇妙而且有趣。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含羞草”的叶子,一碰到就会合起来然后下垂(图1)。食虫植物也是会动的植物,最有名的例子是产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捕蝇草(图2),它两片蚌壳状…  相似文献   

18.
唐功 《生物学教学》1993,(10):32-34
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种群在其夏天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所进行的—种大规模的、有规律的、广泛的和季节性的运动。这种运动的基本特点是定期和定向并且常常集成大群进行。对此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主要是:①鸟类是如何迁徙的和迁徙的原因是什么?②鸟类迁徙是怎样起源的?③鸟类在迁徙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定向的?近几年来,由于许多现代化的实验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对鸟类迁徙行为以及定向导航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9.
动物迁徙是指动物为适应气候和食物变化,或为了确保繁殖成功而进行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活动。所谓“迁徙”就是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然后再返回来的活动。这种往返旅行有可能是季节性的,如像许多鸟儿在春秋季向南或向北迁移。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小学自然教师,深感自身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我在自然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知识水平实际,进行德育的渗透。 教《保护动物的栖息地》这一课时,我结合平时学生的表现进行教学。比如有的学生不爱护花草树木,随意践踏草坪。在实验观察课上,研究鱼的外形,了解胸鳍、腹鳍、尾鳍对鱼类运动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