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记得自己曾在2003年第2期的<教学与管理>(小学版)发表过一篇名为<关爱班级中的弱势群体>的文章,从老师、同学、自我、家长四个角度谈及如何给班级中处于弱势的孩子以爱与自信,帮他们找到发展方向,以实现教育的相对公正.实际上,随着教育观察的细致、教育情感的客观、教育理念的丰厚,自己的看法也有了变化与发展.我发现,那些被称之为"优生"的孩子们--被视为老师的宠儿、父母的骄傲、同学的榜样的孩子们,也同样承受着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只不过被成绩与荣誉的光环所遮掩,他们或我们都看不见罢了.  相似文献   

2.
第三篇·引导之下,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班级管理的学问在于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学间的小摩擦,班主任站在一旁引导,让他们自行解决。效果可能比老师做的还好;班级中的“顽石”。多留给他们一些反思自己言行的时间,多给予他们保护自尊心、激发上进心的空间。等待,也是一种教育和管理;班级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去展现,班主任加以指导改进,  相似文献   

3.
一、打开待转生和老师同学们主动交流的窗户待转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常被家长呵斥,被老师找去辅导,被同学瞧不起,因此他们在同学们当中抬不起头,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他们内心存在着对老师和同学们过多的戒心和敌意,主观地认为教师和同学们轻视和厌弃他们,与老师和同学们存在隔阂,甚至是对抗,并因此关闭了老师和同学们通向他们心灵的窗户。打开待转生和老师、同学们主动交流的窗户就成了待转生转变的第一步。如我新接班级中的季中龙同学,由于平日受同学的鄙视,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在班级中一贯不交作业,破坏班  相似文献   

4.
一个班级,同学之间彼此不和,终于惊动了老师。一天上课时,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纸条,要求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他们不喜欢的人的姓名。有些同学在30秒钟内仅能想出一个,有的同学甚至一个也想不出来,但是另外一些同学却能一口气列出15个之多。老师将纸条逐一收上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列出了许多不喜欢的人的同学,自己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的组织结构亦是一种组织中的工具性角色结构,它对班级中学生的人格和能力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班主任的重视。一、班级组织结构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在班级中长期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往往产生有为感,容易把自己视为班级或小组中理所当然的权威,并带着这种权威意识与其他同学交往。这些同学的人格中,有时有较多的过于自尊、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权威意志的成分。当受到比自己地位低的同学的批评时,他们往往会将此看成对自己的权威地位的挑战而不予接受,而一旦被老师罢免或被同学改选掉,则又易于情绪…  相似文献   

6.
自从担任班主任以来,我都感觉自己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班主任,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能尊重他们,不歧视任何一位同学,对于有待进步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让他们因感到自己成绩的落后而产生自卑心理。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在许多家长的反馈中,也能看出孩子对老师的喜爱。而开学初的一件事情,却让我不得不反思:我到底爱孩子吗?我是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班主任吗?我所带的六年级五班是一个新组合的班级,学生上课时比较安静,善于记,不善于思,比较满足于  相似文献   

7.
一个班级的运行和发展,就好比—部汽车一样,要经历“启动——挂档——定向——加油”四部曲。一、启动——班级管理运行的前奏驾驶汽车首先是启动预热,班级管理也是同样的道理。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美国一位幼儿园老师上的《人生第一课》: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课。一位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的图书。“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  相似文献   

8.
管理一个班级,就像经营一个大家庭一样,要让班级处处洒满阳光,让生活时时洋溢歌声,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同学收获源自内心的灿烂笑容。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选曲定调"尤为重要。因为,和着妙不可言的歌声,孩子们会感到惬意和温暖,而他们真诚和谐的微笑更会让老师充满力量。一、教师应树立自己的威信:不仅是《征服》人们常说,只有爱其师,才能信其道。要管理好一个新班级,教师首先要在学生  相似文献   

9.
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或思想上拖着班级的后腿,我们常常把这部分同学称为"后进生"。由于这部分同学是后进生,在很多时候总得不到老师的青睐,经常遭受到其他同学的冷嘲热讽,所以他们就认为自己即使有了进步也得不到别人的一丝肯定,进步不进步也就不重要了。  相似文献   

10.
永伴童心     
有学生对我说:“老师,和我们一起玩吧!”我总以工作繁忙为由,委婉拒绝了孩子们的要求。记得在一次班级问卷调查中,在“你对班主任有什么意见?”一栏中,学生对我的意见竟然不是反映我平时对他们严厉的态度要求,而是我不和他们一起玩。这学期,我有幸兼任自己班的体育活动课老师。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提高活动的质量,也为了弥补平时不能和他们一起玩的缺陷,我不仅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一丝不苟地做好示范,还尽可能多地与他们一起练习、活动。不久,我就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活动范围也逐渐由活动课延伸到课间、午间。有时一日不玩,竟有怅然若失…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一位任教我班的老师把一本课外书交到了我手里,称是我班某同学上课时拿出来的,有趣的是,这位同学是个平日里极其不爱学习的同学,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是一个爱看书的学生。于是回想起这样的现象在班级中时有发生,又想到作为老师,也常常在教育他们看课外书不要影响学习云云。在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讨论了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就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现在学习太忙根本没空看书,也有的嫌校图书馆符合他们阅读兴趣的书不多,压根不想看,当然更多的学生都表示自己还是很喜欢看书,但爱看的常常是老师家长眼中的"闲书"。于是我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班级团体中的人际互动对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比较敏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被班级团体所接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希望自己在班级团体中被重视、被承认,但是,有些学生不信任他人,他们觉得年级越高,同学之间的关系越不好处,彼此戒备越多。  相似文献   

13.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中安排了《统计》这一章节。统计知识在一年级的教材中就出现过,孩子们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统计中调查的过程,乐于去向同学收集资料。在一年级时,并未强调必须调查全班所有同学,所以他们下座位去调查自己喜欢的同学没有什么不好,但这一方法用在现在的这两节课中,就不是很恰当。每个人都下座位,这样有些人没调查到,有的人被调查了两遍,结果就不准确,而且花的时间也很多。可是把这些弊病直接告诉孩子们,他们会乐于接受吗?思考之后,开始上课了。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正>众所周知,成功的班级管理必然是"爱"字当先,可是如何关爱才更有效?在《江苏教育》(班主任)第1期刊出的《有一种至爱叫"唤醒"》和《恋爱陪练记》里,李庾南老师和顾青老师对此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在面对问题学生或者学生的问题时,他们不慌乱也不抱怨,而是放下身段,敞开胸怀,去陪伴、去包容、去了解学生,真正从学生的视角看待他们的问题,进而引领他们成长、进步,这才是最有效的关爱。也只有这样的关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获得教育幸福。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天新来到,小海燕们起得早;自背书包上学校,校服整洁领巾飘;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说声早;一日之计在于晨,宝贵时间要抓牢……”清早,杭州胜利小学传出一曲曲的校园童谣。仔细一听,你会发现他们唱的不是什么歌谣,而是“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居然也能唱?而且孩子们居然唱得如此津津有味?一直以来,《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就是“板着脸孔”的说教。学生能熟练背诵,可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起规范作用的又有多少?寻找根源,我们发现不是孩子们不愿遵守,也不是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是《守则》、《规范》不那么…  相似文献   

16.
最好的教育是孩子们自己的教育.实现班级自治、学生自主管理就是要把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变成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变成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历练的过程,让孩子们从成为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开始,最终成为有胆有识、敢想敢做的社会、民族、国家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关注中等生     
“要奖金重视优等生,要常规狠抓后进生,要省事忽视中等生”,这是许多班主任的共同想法。其实,中等生在班级同学中占大多数,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班主任必须关注他们,在他们身上多下工夫。一、一般情况下中等生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渴望被老师和大家关注中等生既不能凭借优秀的成绩引起老师的关注,也不会违反校纪校规招致老师的“特殊照顾”,他们总体上表现为成绩不孬不好,安分守己,听话,默默无闻。由于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无暇顾及他们,他们常常有被冷落和无人过问的感觉,获得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他们最渴望的。2.缺乏自信,…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及设想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发现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往往被老师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这就是班级中的中游学生。这部分同学的学习成绩处在班级中游位置,既不像上游的同学成绩那样好,又不像后面的学困生学习那样困难,很难引起老师的特别注意。这部分同学往往得不到应该受到的关心和爱护,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这部分同学在班级中又往往占有相当的比例,对班级建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中游学生的管理不论对学生个人成长还是对班级  相似文献   

19.
正孙云晓老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作为一线老师,我非常认同孙老师这个观点!惩罚之前我必做一件事,那就是与孩子们一起商议,找出存在于班级中或者是各个孩子身上的各项问题,并且是反复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制定惩戒方案。比如恶意给同学取绰号,那个取绰号  相似文献   

20.
吕莲花 《教育文汇》2014,(19):25-26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马修老师在自己人生低谷中从事了一份“池塘之底”的教师工作,当面对那些被抛弃、被放弃的孩子时,他坚持自己的教育观念,给孩子们灰暗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彩色。马修老师对学生的不抛弃、不放弃,让他的学生拥有了辉煌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