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楚天都市报》2008年7月13日刊登了题为《一个“非尖子生”的“传奇”故事》的报道,讲述了武汉女孩张孟苏虽然高考成绩不佳,却因助人为乐的举动而得到面试机会,并凭借其出色的综合素质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录取的“传奇”故事。后经数家媒体调查发现,张孟苏只是被新加坡一家私立学院预录取,这与最初的报道形成了较大反差。  相似文献   

2.
《楚天都市报》2008年7月13日刊登了题为《一个“非尖子生“的“传奇“故事》的报道,讲述了武汉女孩张孟苏虽然高考成绩不佳,却因助人为乐的举动而得到面试机会,并凭借其出色的综合素质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录取的“传奇“故事。后经数家媒体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3.
最近,江苏省公布的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引发热烈争论。在经历了今年上海交大、复旦自主面试招生,中国政法大学招生自主平均各省人数,香港高校招生争夺内地“状元”等事件之后,高考制度改革又一次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北大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以来,争议不断。仅凭中学校长的一纸推荐信,学生便有机会免试参加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可享受降30分进入北大的资格。  相似文献   

5.
招生考试,一直是教育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虽然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数量无法跟高考录取相比,但是由于自主招生涉及成绩最好的金字塔尖的考生,其关注度丝毫不亚于高考.且自主招生力度如此之大的改革目前在上海仅有两所高校开展,因此上海媒体倾注了极大的报道热情.搜索从2006年以来以自主招生为主题的新闻报道,文汇报有121篇,新民晚报有138篇,东方早报有113篇.在密集招生的时段,连续几周各报纸教育版面都以自主招生新闻为主打.在有关自主招生的报道中,媒体的报道立场经历了三个转向,与这场招考改革展开了对话,而从中也透视出招考新闻报道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1994年7—9月,我连续采写了有关高考和招生报道的系列文章。《七月:面对高校的门槛》、《高考,你点什么“菜”?》、《考卷,你答得如何》、《录取:几多期待几多忙》、《钞票,往哪儿“送”》、《求学:湖湘子弟为何难》、《新生:各就各位》等7篇文章先后在《湖南广播电视报》“热点热线”栏目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9月23日,湖南师大邀请部分大专院校学生处的负责人和有关招生部门、新闻单位的代表对这一组报道进行了座谈、研讨。与会者认为,此报道份量足,时效性强,信息密集,释疑解惑,颇有引导  相似文献   

7.
2月19日起,全国范围内近20万通过自主招生联考初审的考生将陆续走进各大城市的考点,开始高考之外的另一场规模最大的“小高考”,最终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将获得高考成绩5至30分的优惠。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场国内一流高校对各中学“尖子生”的“组团”捕猎。  相似文献   

8.
6月18日的《西安晚报》《华商报》均报道了9所民办院校被取消招生资格的新闻。在高考刚结束,无数家庭关注高校招生情况的敏感时刻,报道这样的新闻,无疑具有很强的时宜性,家长和考生可以以媒体的相关报道为参考,免得因“信息不对称”而坠入招生陷阱,遭受经济和孩子前程的双重损失。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相当数量的读者对这条信息感兴趣,他们会细心地把这条消息从头看到尾,可能需要做好笔记,或者把登有这条消息的报纸作为资料留存,  相似文献   

9.
叶琪 《出版参考》2009,(6):13-13
美国:七次“高考”,择“高”录取 成绩好并不能保证你被所申报的大学录取。除了成绩之外,美国大学招生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SAT是一个常年不断的标准化考试,每年进行7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由于美国高考成绩两年内有效,许多高中生上高三时就开始考试,SAT只选取最高的“高考”考分。  相似文献   

10.
我是《江西青年报》学习成才专版的编辑,也分担一部分教育方面的采访任务,关于高考招生录取工作的报道,可以说是“常规报道”,每年适逢其时,各新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在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在郑州举行了"2008年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新品发布会",推出该社新品《绝对职场》系列《高考志愿填报宝典》(软件)和《谁也抢不走我的大学》丛书。《高考志愿填报宝典》(含光盘1张图书1本),主要利用各省多年的高考招生录取数据信息,并对录取数据进  相似文献   

12.
王若松 《青年记者》2009,(18):24-25
报道内容已偏离“素质教育”的舆论导向 一年一度的高考新闻已落下帷幕,媒体纷纷将视线的焦点投向新生开学的报道上面,在分享着众多考生历经高考洗礼之后迈入高校大门的喜悦时,一则标题为《山东部分高分考生因“综合素质评价低”被退档》的新闻映入笔者眼帘,大致是说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这是山东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依据以来,首次出现投档高分考生被退档的情况,因此,新闻一经发表,来自社会各界褒贬不一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把这条中规中矩的高考改革报道推到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3.
隗鹏 《青年记者》2012,(17):40-41
新闻分寸就是对新闻报道恰当程度的判定.新闻分寸问题贯穿于新闻实践的采访、写作、编辑的全过程.分寸把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决定着报道的成败. 一 某报曾报道:西安“国学天才”孙见坤,在自主招生面试中折服多所高校的文史教授,在央视“开心学国学”中被评委盛赞“万里挑一”,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拒绝投档.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相似文献   

14.
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招生录取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在高考录取工作中具有重要基础地位,是高考招生录取顺利平稳推进的关键。"08方案"下的江苏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是由江苏省自主主导研制开发的网上录取软件系统,圆满完成了历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本文结合"08方案"下江苏高考招生录取系统5年来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对该系统项目的总体目标和层次模型、系统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特色、应用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总结和探讨,以期为兄弟省份的教育考试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招生录取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等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廖金英  谢太平 《新闻界》2005,(1):100-101
2004年9月16日的《南方周末》上,一位南京师大附中的教师以化名发表了题为《不是爱风尘,又被风尘误》的一篇评论性文章,作为对前不久《扬子晚报》报道的《南京的“高考之痛”》的回应。这篇报道以2004年高考南京本科录取人数前一年少了600人,位列全省倒数第一为由头,在报道中发表了一些批评南京教育的意见,诸如市民批评南京的学校没有像苏北的学校那样“死揪”;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岁末,上海《新闻记者》杂志刊发了《2008年十大假新闻》一文,12月29日上海东方网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假新闻”。它们分别是:1.“巨蟒吞噬中国维和士兵”,刊播媒体:《西安晚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2日,作者:郑广辉;2.“上海方言‘嗲(dia)’字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刊播媒体:《竞报》,发表时间:2008年3月19日,作者:张喧;  相似文献   

17.
任祎 《大观周刊》2011,(27):I0001-I0001
今年,高校特别是名校之间的“生源争夺战”比往年更加激烈。在争夺趋于平息、高校招生进入一批次录取阶段之际,7月21日央广《新闻晚高峰》的一则报道,再次引起媒体和公众对“高招”的关注:“安徽省7名考生拿到了南京大学的‘预录取通知’,却未被录取。”  相似文献   

18.
连续11年夺得“前进杯”、连续5年被军区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沈阳军区某高炮旅,今年又是一个报道丰收年,共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前进报》等军内外报刊上稿60多篇。官兵们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缘于旅党委多年来一直坚持对新闻报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4月20日晚,宗庆后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也没什么特别大压力。”宗庆后被指10年来涉嫌偷逃个人所得税近3亿元人民币。2008年4月14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报道,2007年8月份,一名自称“税务研究爱好者”的举报人,  相似文献   

20.
从“神秘”走向“公开”──四川省新闻界报道高考录取工作补记招生考试报副总编辑何星原关注过我省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人都记得:在1992、1993年8月间的不少报纸上,经常出现“神秘的五福村”、“探秘望江宾馆”、“揭开神秘的面纱”标题。知情人都清楚,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