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豫北是梅花拳流传的一个重要区域,我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就是康熙年间的武探花来自豫北地区一位农民拳师杨炳和农民起义领袖冯克善,梅花拳最早是因震惊朝野的清嘉庆时期源起于豫北滑县的天理教起义被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历时性视角对高校梅花拳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分析高校梅花拳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特点。研究认为:从传统走向现代,是高校梅花拳的开端;从历时性视角看高校梅花拳的现代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梅花拳在现代社会发展、传播、传承的过程;高校梅花拳的发展继承了传统身传口授的传授方式,并适应现代社会条件,最终使高校梅花拳在现代社会建立为一个武术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2006年,河北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了梅花拳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步伐。如今,梅花拳在邢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为邢台市中小学的校本课程之一。2011年2月,在广宗县梅花拳传承协会副秘书长谷恒通先生的帮助下.笔者对邢台广宗县二中的梅花拳体育课校本课程开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梅花拳的历史渊源及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广超 《精武》2008,(6):52-53
梅花拳名梅花拳,古称梅花桩,亦称花拳、梅拳、父子拳等,现统称梅花拳。  相似文献   

5.
《习武序》的发现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花拳名著<习武序>,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最早的梅花拳大师杨炳,在汲取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兵法思想及儒家思想和<易经>法则的基础上,详述梅花拳的文理功法而撰写的,是指导梅花拳习武者的经典之作.清道光二十三年<习武序>重抄本在我国民间的发现,对研究梅花拳的文化内涵及探明天理教及义和拳运动的起源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梅花拳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绚丽瑰宝,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梅花拳的运动特点及拳理进行研究,并针对梅花拳的文场和武场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梅花拳能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邢改东 《武当》2006,(5):7-8
“梅花拳”根源据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第 1473页“梅”字条目中记载:“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武术拳种。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  相似文献   

8.
梅花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千百年来梅花拳以其特有的功法,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梅花拳刚柔相济,以刚为主,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练习时要求动作连贯,迅猛有力,将手、眼、身、步、意、神浑为一体,才能起到良好的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9.
曹广超 《精武》2007,(10):59-59
在曹州梅花拳界与台湾梅花拳及海外同一系的有这样的说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好消息     
义和拳(义和团)即梅花拳的别称,这一点已得到史学家的一致认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梅花拳和义和拳的源流及相互的关系,我查阅了许多有关历史资料,在印证了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梅花拳即义和拳的同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被当今武术界推为对戳脚拳的形成创立有过杰出作为的近代武术家、农民起义首领之一冯克善原来出自梅花拳门派。  相似文献   

11.
梅花拳,是中华武术中古老而闻名的拳种之一。它内容丰富,风格朴实,以技击为主,并有明显的健身作用,男女皆可练习,因而深受群众喜爱。自清初以来,一直盛行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迄今更盛。 据《义和团研究》载:“义和团由梅花拳而来,梅花拳由义和拳而来。”《义和团档案史料》则称“直隶、山东交界各州县,人民多习拳勇,创立乡团,名曰义和,继改称梅花拳,近年复沿用义和名目。”  相似文献   

12.
曹国厂 《武当》2010,(4):4-4
全国梅花拳联谊会3月在河北省平乡县召开,来自江苏、广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全国各地的近万名梅花拳弟子齐聚平乡县后马庄“邹氏墓群”,祭拜祖师、切磋武艺。  相似文献   

13.
义和拳(义和团)即梅花拳的别称,这一点已得到史学家的一致认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梅花拳、义和拳的源流、关系,我查阅了许多有关历史资料,在印证了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梅花拳即义和拳的同时,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那就是被当今武术界推为对戳脚拳的形成创立有过杰出作为的近代武术家,农民起义首领之一冯克善原来出自梅花拳门派。据嘉庆十八年(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上呈的一通奏折《拿获唐胡子由》所附的《唐恒乐供单》称:“据唐恒乐供:滑县朱兆村人,年六十二岁,卖药生理,并不习教。平日会打梅花拳,是同村人齐大壮徒弟。齐大壮说过康熙年间有滑县人杨丙,是武探花,做过京营都司,  相似文献   

14.
梅花拳     
梅花桩拳是干枝五势梅花桩的简称,也叫梅花拳,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拳种之一。梅花拳老师讲:梅花拳创拳于西域昆仑山,系昆仑山派拳系中的代表拳种,留有百字圣语为传代之陛。梅花拳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击手法。过去,梅花桩是以家传方法在民间沿袭。到了明、清时代才在我国冀、鲁、豫一带逐渐广泛流传开来。由于它有丰富多彩的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并且步法奇巧、瞬息万变,同时以技击为主,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15.
《精武》2007,(6)
流传于山东菏泽地区的曹州梅花拳,长期流传着“梅花拳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变革才日趋成熟”的说法,现介绍如下。1982年至1985年,国家体委号召对武术作为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当时菏泽地区著  相似文献   

16.
曹广超 《精武》2007,(9):44-48
梅花拳的技击是发生在一瞬间的高度协调的整体性动作。它是瞬息万变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人说技击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是交战瞬间,眼睛都不够用了,所以说技击要凭感觉,感觉是梅花拳法训练出的灵敏反应。梅花拳的技击有原则,但没有套路可循,所以要熟习基本技法,以后随着功夫的提高以至于无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传统梅花拳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17.
相传梅花拳创始子孙武子,历史悠久。民国以后,河北冀州梅花拳名师曹振谱飘泊到开封,收徒授艺,成了梅花拳在中州大地发展的一支。 曹振谱是冀州城南大罗村人,跟大孔村孔继祥学武术。清朝末年,孔继祥到北京开万顺镖局,曹振谱又跟班学艺,勤学苦练,枪、刀、拳、棍无一不精。后来孔继祥病故,曹振谱继承师业,为镖局镖头。因他武艺高强,  相似文献   

18.
梅花拳寻踪     
梅花拳,简林梅拳。过去不论练切或技击全都在桩上练习,故称梅花桩。全称干枝五势梅花桩。由于时代变革,加之裁桩花费太大,便渐渐由桩上改为地上练功,所以梅花桩也叫落地梅花拳。它是一种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惨,攻防技击性强,体用兼备的传统拳术。梅花拳源起的年代,由于历史久远,加之流传中只在师徒之间口授身传,所以已无确凿史料可查,致使众说不一。唯一根据是一部《根源》书,该书内空不仅记载了梅花拳武场方面的创建、传播过程,还有颇多文场方面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此书绝少外传。近几年来,经国内外专家学者警察论证,…  相似文献   

19.
曹广超 《精武》2008,(4):I0001-I0002
太阳,是梅花拳文班内部尊崇的对象,被誉为圣帝老爷,因为人体的心为火,五行中的火为阳,太为始为初,所以梅花拳是以武治心的,也是从练心开始的。练太阳功即指此。  相似文献   

20.
对菏泽梅花拳源流与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菏泽梅花拳是北上传播的第一站,且是海外传播的根源;有文武一体的组成形式和独具特色的师徒传播关系及融合儒释道精髓的特征。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传播它使之走向全球,成为世界遗产文化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