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珍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主要是学习杜诗的。杜诗在塑造典型形象时通常是运用"看景入细入微"的细节描写来达到传神的效果,这一技巧被郑珍很好地学习继承,且同样运用得炉火纯青;杜诗以民间俗语口语入诗以及讲究炼词炼律的艺术技巧、高超的"点化"艺术技巧等,也被郑珍兼收并蓄,从而使自己的诗歌在语言的运用上与当时宋诗派其他诗作迥乎不同而独步诗坛。  相似文献   

2.
郑珍以忧国忧民之情融入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其诗被称为郑珍时代的"诗史"一点也不为过。郑珍诗与杜甫诗不仅在内容上具有相似性,诗歌所反映出的生命悲剧意识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现在政治理想、社会理想及思乡孤独的个体之悲和社会之悲两大方面,体现了郑珍和杜甫两位诗人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
申涵光不仅在理论上推尊杜甫,而且其诗歌直接效法杜甫的“诗史”精神,关心民瘼,以诗存史。另外其诗歌从字句和艺术手法上对杜诗的学习痕迹也相当明显,其诗风虽与杜诗存在差异,但因入杜既深,有些诗歌颇得杜诗神韵。  相似文献   

4.
学问一直为历代诗人所重视,“以学问为诗”却是在宋代形成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杜甫首先以赋笔写诗和以议论入诗,从而打破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体系,开始关注诗歌中的学问典故、字词韵律。韩愈、李商隐为唐人学杜诗最有成就的两位诗人,他们的创作、诗学观直接影响了宋诗“以学问为诗”的形成,“以学问为诗”便在西昆派(以典故为诗)、欧阳修(化用古人诗句)、王安石(以史料入诗)等诗人努力下,到苏轼、黄庭坚达到成熟。特别是黄庭坚的诗学理论的提出,从而使“以学问为诗”从一种单纯的诗歌技巧上升为诗歌创作观。  相似文献   

5.
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座高峰,对后代诗人影响深远。北宋江西诗派即将杜甫奉为本派之"一祖"。江西诗派的开山者黄庭坚对于杜甫及其诗倍加推崇:一、肯定杜甫诗歌的创新精神;二、肯定杜诗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三、肯定杜诗的艺术性。黄庭坚的杜诗观,不仅包含着对前代文化遗产的观照,而且与其学力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西昆诗人中,虽然有关于杨亿不喜杜甫诗歌的记载,但实际上他们也在学习杜诗。他们的诗歌不仅在内容题材上受到杜诗的影响,更发展了杜诗的艺术特点。他们大力创作五排和七排,在用典上求深求怪,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咏物诗的写作方法实现了从"体物"到"禁体物"的过渡,对"宋诗"特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杜诗在宋代影响巨大,达到了"千家注杜"的盛况,至明初,以评点形式为主的诗歌批评却以一种"诗不必注"的观念与之形成对立。这与明代诗学观念的转变相关,同时也由于宋代杜注本弊端的日益暴露。以"诗不必注"的观点来解读杜诗在现代也不失为一种解杜方式,即使没有专业的文字注释,读者也完全可以"以意逆志"而各有所得。  相似文献   

8.
不少学者认为,文天祥前期诗多无价值的酬赠之作,在后期,由于生活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诗风受到杜甫影响,所作多慷慨悲壮。其实,文天祥对杜诗的喜爱是一以贯之的,其前期诗亦受到杜诗浸染。本文全面论述了文天祥前后两期诗歌与杜诗的关系,具体分析了他对杜诗的学习、继承和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诗歌的创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而数字恰恰是单调乏味的,似乎与形象二字相距甚远。然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却将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嵌入诗中,使之韵味无穷、情趣陡增。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最高峰,其创作技巧千姿百态,数字入诗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创作方式和艺术效果两方面对唐诗以数字入诗的艺术技巧作一点浅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定成 《现代语文》2010,(4):151-153
诗人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必然影响到诗人的创作,诗人的诗作必然会烙上其人生际遇的烙印。杜甫能成为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自与他所处的时代和人生经历分不开。清末诗人郑珍诗歌亦被后人尊为"诗史",他之所以在创作上步武老杜,亦是与其所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纵观杜甫和郑珍的人生经历,会发现他们的人生际遇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是郑珍的诗歌创作主要以杜诗为蓝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花鸟意象的高频出现源于中国文学瞩目自然的比兴传统,花鸟对举形式虽然生成极早却至杜诗方才大量运用,其表现毫不雷同且能将诗人的悲喜悉数蕴于其间。杜诗的花鸟对举不但利于烘托情感、营造意境,而且笔法浑融、境界老到,其所继承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对后代诗歌多有启迪。  相似文献   

13.
郑珍作为近代“宋诗派”的杰出代表,秉承宋诗派的诗风,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使其诗歌自成一家面目。通过对郑珍与韩愈、白居易、苏轼三住大家的比较,可以发现郑珍凭其深厚的经学积淀。渗融以时人鲜有的健康心态——率真、豁达的个性,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诗风:于苏诗的横肆中见纯真,于韩诗的雄奇中见质朴。于白诗的平易中见不俗。  相似文献   

14.
朱次琦以诗经世之作呈现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然仅在内容上体现杜诗沉郁之境,并未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景物诗与赠答诗则在形式上实现杜诗的顿挫之境,但在内容上则远离杜诗之沉郁。因此,将朱次琦纳入近代岭南诗派之列,体现了汪辟疆的独到识见。  相似文献   

15.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 ,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 ,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 ,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 ,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16.
蔡正孙《诗林广记》是一部晋、唐、宋诗选本,所选杜诗最多,通过附录诗话等大量资料来揭示杜诗的典实,帮助人们理解杜诗的真正内涵。由于蔡正孙附录的诗话等材料选择性非常强,这也透露了他对杜诗的独特理解。蔡正孙对杜诗艺术的评价主要归结在"奇"与"妙"之上,采用的方法是附录诗话等资料以及同类诗作的比照,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诗林广记》大致反映了宋末元初杜诗的研究水平,其研究方法对于今天研究杜诗乃至古代诗歌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宋诗派运动,一直被视为模拟宋诗,走的是一条形式主义道路,其代表诗人郑珍也因此而受到不公正评价,通过读郑珍诗作及有关论述,可以看出郑珍诗歌以内容到形式都是超出与他同时代的一般诗人(尤其是宋诗派诗人)的,其人其诗值得研究,应该给予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启发后来者,因此研杜成为一门显学。与之相应的杜诗分期、分类研究,自宋以来就显得极为繁杂,分地域研究也显示出了相似的状态。但是,现在所见宏观的杜诗分地域研究著作和论文还不多,微观上对杜甫的陇蜀之行及其诗作研究却颇多说法,称秦蜀纪行诗、寓陇诗、陇蜀诗、陇右诗、秦州诗等者皆有之。杜诗《发秦州》到《成都府》系列,可以称为陇蜀诗,但确切些可称为"同谷诗"。北宋以降,就有杜甫同谷诗的说法,但至今系列且专门的研究还很缺乏。《杜甫陇蜀道诗歌研究》一书可补兹之阙,具有这方面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启发后来者,因此研杜成为一门显学。与之相应的杜诗分期、分类研究,自宋以来就显得极为繁杂,分地域研究也显示出了相似的状态。但是,现在所见宏观的杜诗分地域研究著作和论文还不多,微观上对杜甫的陇蜀之行及其诗作研究却颇多说法,称秦蜀纪行诗、寓陇诗、陇蜀诗、陇右诗、秦州诗等者皆有之。杜诗《发秦州》到《成都府》系列,可以称为陇蜀诗,但确切些可称为"同谷诗"。北宋以降,就有杜甫同谷诗的说法,但至今系列且专门的研究还很缺乏。《杜甫陇蜀道诗歌研究》一书可补兹之阙,具有这方面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