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文学在总体上呈现着休闲性的审美特质,可视为俗文学在网络化时代下的新型文本状态,这一特质可从创作者和接受者双向的休闲审美心态,以及网络文学所体现的题材和艺术的消遣性倾向中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正>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身处贵州地区的先民们在自己信仰的天地里,创造了独特的、与中原文化迥异的地域文化,这是一种大美、奇美。贵州农民画作为农民画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黄金十年”的后发赶超为农民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创作者以画绘初心,用农民画这种民间艺术的形式歌颂生活的新变化、新感受,用画笔画下了一幅幅绚丽多彩,充满地域风情的农民画,记录了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贵州地区为例,深入探讨地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在联系,重点关注贵州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针对这些特色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地理教学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将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进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源于对传统文学进行的文化审视和文化改写。表现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和接受者都是网络文学文本的制造者和发布者,二者享有平等的话语权;网络文学消解了接受者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读者获得了更大的能动性和自由度;网络文学将传统的被鉴赏的文学改造成了被浏览的文学。所以,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向传统文学渗透,对传统文学进行改写,既体现了网络文化精神,又体现了文学审美特点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域内的文化现象,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民族艺术、人文心态、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制度变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制度中的非正式制度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是对人的行为不成文的约束。文化传统是非正式制度的主要来源,地域文化通过非正式制度为中介对地域经济发展产生凝聚、激励、规范和评价功能,从而形成特有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学批评者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批评者的角色是在文学活动的整体流程中定位的。文学批评者应是优秀的鉴赏者,其拥有健康的批评心态,端正的阅读态度,敏锐的鉴赏感觉;文学批评者还是深刻的评价者,其能在哲学的层面,以正确的思想观点和动态的历史眼光来把握文学;而从根本上说,文学批评者是一个智慧的再创造者,其不仅历史地成为联结创作者与接受者的纽带,也巧妙地再创造了文学、创作者和接受者。  相似文献   

7.
把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贵州中小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地域认同因素的优势。本文对地域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贵州中小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析,旨在为贵州中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文化传承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反映特定区域历史文脉和社会人文精神的地域文化纪录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让特定地区的文化记录片呈现其独特光彩,成为这类纪录片创作者们面临的严峻挑战。一部优秀的地域文化纪录片必然是对地域文化特质的高度提炼和个性化展示,这需要文化符号的视听表达、解说词的内涵解读和画面的诗意渲染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9.
在后殖民主义理论下的话语模式中,文化的接受者往往是作为传播者的一个虚弱陪衬,电影《英雄》、《阿甘正传》、《黄河绝恋》均不同程度上表现了创作者本身持有的意识形态。出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原因,观众对待中西方电影有着不同的观影心理。  相似文献   

10.
同任何翻译一样,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商标译语中的信息接受者对商标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商标源语接受者对商标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之前的小说以工农兵为传播对象,作家以工农兵语言进行书写和言说,其语言主要表现为口语化。"文革"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强势作用,大量领袖语言直接嵌入小说文本。新时期小说以思想文化启蒙为传播目标,出现了饱含情感色彩的人道主义语言和人文理性语言。自90年代以来,文化消费成为小说传播主要动力,作家根据读者的趣味选择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呈现出调侃性、时尚化和感官化的特征。各时期小说语言的根本差异表明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在随时变化。当下如何调整作家与读者的关系,通过语言变革既保持小说的良好传播,又避免让小说沦为仅仅是娱乐工具,是目前作家和学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个人化写作现象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个人化写作方式的兴起,有其特有的文化语境: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民主政治进一步推进、知识分子身份的重新认同和定位、消费时代读者与文本以及作家对话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何泠静 《海外英语》2012,(11):148-149,152
文章从顺应论出发,分析贵州文化专有项的英译现状,以期加深英语读者对贵州文化专有项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新疆书写中,以红柯、董立勃、周涛、刘亮程和沈苇为代表的汉族作家以各自的感悟来表现生命和人性,一方面,凸现出新疆地域文化的粗犷;另一方面则将个体的体验升华为人类精神的象征,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林斤澜是少数的可以成功横跨十七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老作家,愈到晚年,林斤澜的创作愈是老到。正是由于温州地域文化和方言的进入,令林斤澜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得以别开生面,《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是林斤澜最具地域特色的作品。正如汪曾祺所概括的那样:和许多人一样,林斤澜在新时期前的文学写作,像是说着别人的话,用别人也用的方法写作。从《矮凳桥风情》开始,他才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叙述方式,于是也有了真正的林斤澜小说。  相似文献   

16.
申尚贤从贵州家乡远赴北平求学,眼界大开,以“寿生”为笔名,在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上发表大量的时评和小说,在北京大学的《风谣周刊》上发表多篇民间文学作品和论文,贵州生活的丰富素材、贵州大山赋予他的批判精神使这位20多岁的青年在文坛上骤然闪光。抗战爆发后回到家乡,贵州边缘的地理区位和边缘的文化、经济地位,又将这颗文坛新星抛到文学边缘。寿生的文学命运是那个时代贵州文学创作者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既要关注文学演进的纵向考察,又要重视文学发展的横向审视。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获得了新的辨认与评价,区域文化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也具备了充分的学理依据。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对于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理论视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不可能脱离共时性参照,区域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研究也不能排除历时性比较,两者结合起来,方可在时间与空间、历时与共时相互交叉的视野网络中,立体化、多维度地展现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的文化汇通意义。传统文化视野和区域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8.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文化意蕴已经作为内化了的创作驱动力在作家创作和作品文本中表现为地域情结,这些情结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曲折沧桑的发展历程“,黔东女性文学”终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应运而生。随后,黔东女性作家作品大量涌现,呈现出一派百花争艳的发展景象。黔东女性文学的优势文体——散文和诗歌继续稳步发展,后起文体——小说和评论发展迅速,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预示着黔东女性文学即将迎来历史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读者不仅是文学接受活动的中心,而且作为历史性存在他也是对文学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的一支重要力量。文学接受中读者的二度创造是通过四种主要形态得以实现。从对这四种形态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学接受中读者的二度创造对整个文学活动具有积极而巨大的建构作用。所以,欲论及作家文学创造推陈出新的根源,从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二度创造入手应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