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造字法的理论,以徐铉校订版的《说文解字》中的"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通过对"视"及构成"视"的部件的分析,指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视,从见示,神至切"的不足,"视"应该从见,从示,应归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反切是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却没有人论及它与汉字的产生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其实,反切从来就是一种造字法。文章采用历时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反切造字法的起源、操作方法和发展概况。论证了反切造字法至今还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假借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从"借音字"和"分化字"的形成来看,分化字是造成汉字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假借义造字是形成分化字的途径之一,不能作为假借字是造字法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假借"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的汉字六种造字方式之一,但历代学者对于"假借"究竟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众说纷纭。要判断假借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就要从许慎所举的例字来了解假借的含义,要从"字"以及"造字法"和"用字法"这三个概念中了解历代学者对于假借定性的分歧所在。还要了解假借如何造字,以及假借造字的优点和意义。从而对假借是用字之法还是造字之法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假借"是东汉许慎提出的一种汉字造字法,从语言学理论分析,假借是不产生新字形但为无字新词找到了记录符号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关于形声字的研究,大多只着眼于共时平面的结构类型,却无视先民们造字历程中的思维特点与心理事实,故把形声字的研究引向歧途--造字法则与形体结构的混同.试图从汉字产生、孳乳演变的历史过程的角度,揭示形声字的真正来源,从而建构起造字法则与形体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汉字绝大部分是自古以来从中国引进的,有极少一部分汉字是日本人模仿汉语的造字法创造出来的,日本人称其为(国字),即和制汉字。和制汉字多为会意字。本文着重分析了比较常见的和制汉字的造字法,通过分析这些和制汉字的造字倾向,窥视出和制汉字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日本的固有文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汉字具有主体性,表现为汉字的物质属性———形体,和汉字记录汉语的主体性。从汉字的主体性出发考察“假借”,认为“假借”不是造字法,并认为有一种“假借情结”促使人们总想将“假借”和造字法挂钩。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方面对历时语法中的"Vx(著)着"中"(著)着"、的全部分布进行描写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对"VX(著)着"中"(著)着"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许多共时的语法变异能够从历时变化的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六书"一直被认为是汉字形体构造的依据和准则,被看作是造字法或用字法,同时"六书"还在学术史上引起汉字的专题研究,并有学者提出"六书"的价值在于教学领域而非理论方面,认为"六书"可借鉴到对外汉字教学中。事实上,"六书"对于对外汉字教学没有实际意义,不论是从"六书"本身的局限性,还是从汉字本身的特点来看。  相似文献   

11.
<正> 汉字六书中,形声造字法有其明显的优势;它是表意汉字向表音方向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因素。本文拟从能产性强、造字量大,字形稳定、认用方便等方面谈谈形声造字法的优势问题;同时指出它作为表意体系文字造字法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声字占现代汉字总数的90%以上,研究形声问题无疑是掌握整个汉字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历时层面来说,汉字的文化形态经历了一个不断符号化的递嬗过程。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汉字由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的过渡,距今4500年左右。因为在龙山文化出土的夏代初期的陶瓷残片中已发现用于记事的汉字。殷商文字的代表是甲骨文。这种文字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法,并大量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库,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考察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组配成双音维度形容词的可能性,探讨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的认知等级及其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第一,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高"和"深"在人们的认知顺序中始终占据首要位置;第二,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厚""长""大"在人们的认知中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差异,且在共时层面的书面语与口语中的认知顺序也有所不同;第三,从历时语料库考察看,"厚"与"长"的认知顺序始终处于相同层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汉字有六大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对于刚接触汉字不久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汉字有着极高的学习兴趣。我小心呵护学生的汉字学习热情,通过绘画、演示等各种手法,引导学生追溯汉字的源头,明白造字的奥妙。以苏教版第一册中的"石"和"时"为例,课文中结合图画演示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就对<金瓶梅>中程度副词"十分"进行穷尽式的考察,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相结合的方法,从句法、语义、句式等角度进行共时描写,同时从历时的角度与现代汉语中的"十分"进行比较,以勾勒出程度副词"十分"在<金瓶梅>中以及近代汉语末期所呈现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16.
现行汉字形近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763个现行汉字全作面统计,从历时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其在汉字使用方面的致误原因,从共时角度归纳形近字的特点及其类型。其特点可概括为:轮廓相似,大同小异。从汉字的轮廓结构,笔画几个方面将形近汉字归纳为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传统"六书"说不能适应现代文字学研究的需要.近现代学者提出了一些新说,但仍不甚理想,各说之间分歧也比较大.因之,现拟跳出"造字"和"用字"的框框,提出汉字发生法和汉字构字法理论,主要是汉字发生法的"二书"说和汉字构字法的"四书"说.  相似文献   

18.
一、用造字法教学汉字 1.用造字法帮助记字形——象形字的教学。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教师在教学汉字过程中如遇到象形字不妨利用造字法还原字形;将古字与今字作比较,全部展开给学生,以  相似文献   

19.
汉字与文化同构,汉字集造字法与表辞法于一身,包容着造字心理和社会心理的全部流程,古今汉字概莫能外。通过探究与女性相关汉字的字源,我们可以窥得古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及当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六书"造字法的基础上对比了日本国字与汉字的构形,从国字与汉字的不同起源(他源性vs.自源性)、"六书"对国字构形的不适用、国字与汉字不同的发展进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国字在结构上基本为"合字",即由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字;其造字基本原则是"合",包括合音、合意与合音意,这些方法虽与"六书"有重合,但并无实质性关联。也正因如此,国字虽与汉字有亲缘性,但并未像汉字一样繁衍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