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甘肃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当地人类便与今陕西、四川岷山一带的古氏族有了较多联系,接着中原华胥氏、有熊氏、有氏相继迁入,继之以炎帝神农氏族、太昊伏羲氏与女娲氏族的部分成员也入居甘肃天水地区,它们与当地土著西戎族交往融合.从甘肃大地湾文化及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所揭示的内涵也证实了甘肃地区古氏族部落文化的发展面貌.进入"五帝"时代,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伴随黄帝、炎帝部落的相继东迁,西戎部族进一步强盛起来.齐家文化即是西戎民族集团文化的反映.甘肃地区古氏族部落的交往融合与文化的发展,说明甘肃地区土著居民与华夏民族交往甚早,其文化发展与社会进化无不与中原华夏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易水位于汉代以前的黄河古道下游,是传说中的黄帝、上古尧帝时代政治活动中心和尧帝的出生地,也是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的交汇点.特定的地理风貌与人文精神,形成了古易水勤劳质朴、任侠勇义、礼贤重士、慷慨守信和兼容淳厚的文化内涵.小河大流,在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鲁西南地区与炎黄文化许庆山(上接1994年第4期)四、黄帝《史记·五帝本纪》曰“轩辕之时,神农氏衷”。神农氏第八代炎帝榆罔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神州大地经过一番血与火的洗礼进入了另一个辉煌的时代─—黄帝时代。《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又解:“黄帝。有熊国君...  相似文献   

4.
伏羲、神农、轩辕史谓“三皇”,在其所生活的悠远而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上古文化即是三皇文化。伏羲文化是上古“佃渔畜牧”时代的图文化,以“易”为中心;神农文化是“农垦时代”的药文化;轩辕文化则是天、地、人三合一的医文化。三皇文化兴起于渭河中上游,在黄河流城得以发展,并波及长江流域,从而形成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5.
中国原创文化表现出与世界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这就是人文精神。中国原始宗教在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时有明确的人文指向。黄帝从一开始就具有神人二重性,但中国人更重视的则是其"人性",后来被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春秋战国百家言黄帝,秦汉儒者注重人文理性的把握,使黄帝以古代圣王的形象呈现。黄帝人文始祖的形象具有现代性,对当代人文精神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这集中体现在黄帝祭祀的文化认同上。  相似文献   

6.
汉水、渭水流域在汉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渭水与汉水分别是黄河、长江最大的支流 ,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从这里走向黄河、长江的中下游 ,形成了极富凝聚力的华夏族———汉族。秦汉隋唐时期 ,华夏文明光彩夺目 ,不仅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时期 ,而且也是汉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时期。汉民族因汉水而得名 ,凭渭水而壮大  相似文献   

7.
发生于史前时期宝鸡渭水流域的姜炎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创立的姜炎文化,开华夏文明之先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早在更新世界初期,就有人类在我国的土地上生活。最先他们生活在以昆仑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在距今300-200万年前,他们沿着黄河和长江逐渐向其中下游地区递迁和拓展,从公元前六千年开始至公元前二三千年的尧舜禹时代,城池和居民聚落及祭坛建筑遍及黄河、长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以长江为轴心的南方文化和以黄河为轴心的北方(即中原)文化的两大文化区。大量史实证明:我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文明史。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洛学是北宋黄河流域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地方学派.此后,以它为源头的宋明理学成为河洛文化与黄河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洛学在北方从黄河中游辐射到上下游,在南方发展为福建闽学、湖湘学派、江西学派、浙江永嘉学派和四川涪陵学派等地方学派,并演化为宋明理学,广播中华大地.洛学的演化轨迹为世人展现了一幅黄河精神文化在...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带的河北地区,在黄河水灾的不断冲击之下,其水文环境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此期间,除了大量的湖泊被淤填或冲毁外,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也对河北境内的水道运输造成了严重损毁。这种局面的长期发展,导致河北境内的水文环境进一步恶化,并由此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保定存在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太阳崇拜遗迹。古黄河的定期泛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太阳崇拜的产生,使保定出现许多以天象命名的地名。以天象命名的古九州方位在保定及其周边区域,古冀州方位就在保定中部各县。这里是五帝的历史舞台,炎黄蚩尤三族的融合、古黄河的定期泛滥、尧舜的积极治理最终使一个空前发达的文明在这里产生。文明的广泛传播使这里成为中华各民族之源、文化之源、地名之源、古九州之源,保定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2.
渭水流域在史前阶段是一个传说时代人物众多、文化丰富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渭水上游的天水地区,从华胥氏到伏羲氏、女娲氏、炎帝神农氏,再到黄帝,其故里多在这里。以大地湾、师赵村和西山坪等遗址为代表的前仰韶时代文化遗存在以及众多的仰韶文化遗址,以其完整的考古编年和系统的文化序列,真实反映了天水地区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悠久历史,说明天水地区是华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晋陕蒙边界地区武术文化发展及成因进行研究.指出,该地区地处特殊的文化地理位置,形成了明显有别于农耕与游牧的半农半牧社会文化生态体系.伴随着两种文明的不断碰撞与交融,武术这一身体文化也在该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并对摔跤、射箭和武术文化进行具体分析.对成因的探究显示,黄河是凝聚农耕思想的武术身体文化在晋陕蒙边界地区传播发展的根基与命脉,长期的民族冲突为武术技击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动力,移民则是武术文化在该地区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甘肃南部为早期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伏羲、炎帝部族和秦人祖先的历史与传说相关,还有很多应该着力挖掘的文化蕴藏.本文探讨了<列仙传>所载商周时仙人仇生同仇池山及有关神话传说的关系,为前人所未道及.  相似文献   

15.
"十二生肖"不同于"十二地支",其原始形态为"十二兽历"。"生肖"早于"干支",起源于远古渔猎时代的图腾崇拜。"肖生动物"为原始部落图腾及先祖象征,生肖名称关联先祖姓氏,"十二支名"实际为"肖生动物"的抽象表述。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河南省孟州市黄河滩区土地开发整理经验,以期为其他黄河滩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提供经验借鉴。河南省孟州市黄河滩区土地开发整理模式主要包括:(1)构建了立体型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事前预评-事中监管-事后检查的管理模式,包括部门之间的协作制度、科学合理地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土地开发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视公众参与和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的落实;(2)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开发整理措施;(3)构建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4)创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经营模式;(5)注重权属管理,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7.
学者围绕"黄帝"一名涵义与来源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黄帝"即是"皇帝";"黄帝"一名的由来与黄色、黄土等有关;与带有"黄"字的地名有关;与"璜玉"有关;与上古先民的生殖崇拜有关。除以上五个方面外,还有其他的几种观点也值得注意。目前学界围绕"黄帝"名号涵义与来源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8.
乾隆时期黄泛平原农业灾害的基本情况是涝灾多于旱灾。引致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主要表现为气候和地理两大因素的变迁;社会环境因素则主要是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水利工程收效甚微以及社会各级管理制度的效率低下都对成灾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