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厚油层顶部和压力平衡滞留区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聚合物驱受剩余油静态因素和注聚因素影响,储层变异系数、地层原油粘度、夹层分布位置、注聚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聚合物驱后变形井网方式开采及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方式开采研究,以期得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为今后三采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对原油粘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能超声进行了稠油超声波降粘试验研究,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时间、环境温度对稠油降粘效果的影响,测量了超声波处理后原油粘度的恢复情况,分析了超声波降粘的主要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可以明显降低原油的粘度,降粘幅度可达50%以上;环境温度对原油降粘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超声波处理时间越长,降粘率越大;超声波处理后原油的粘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恢复后的粘度仍低于处理前的粘度。  相似文献   

3.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孤东油田在注聚方案优化研究、注聚区数模跟踪研究、聚合物热稳定性、聚合物抗盐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逐步形成了注聚前降水调压封窜调整、注聚过程中因地制宜调整注入粘度、后续水驱分层温和注水等一套具有孤东特色的矿场调整配套技术。同时强化了聚合物驱全过程的开发管理、动态监测、参数优化和跟踪调整,保证了注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为孤东原油上产和产量接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配制稳定的高锰酸钾溶液的方法广西容县师范覃锡洪在化学实验中,高锰酸钾溶液的使用是比较多的,但用一般的方法配得的溶液往往是不稳定的,极易产生浑浊和颜色变浅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对配制高锰酸钾溶液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高锰酸钾溶液稳定性的因素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后期蒸汽利用率低的状况,研制开发了石油磺酸盐蒸汽增效技术,该技术具有洗油、降粘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前置液和伴蒸汽注入及井筒降粘。不仅降低了注汽压力、提高了注汽质量,而且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了洗油效率,达到降压增油效果。现场试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聚氯乙烯 (PVC— 5型 )树脂在型号所要求的粘数范围内 (10 7- 118) ,通过刚果红法测定树脂在 180℃下的稳定时间 ,从而了解粘数和热稳定性的关系。针对同一粘数的树脂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时间 ,了解温度与树脂热稳定性的关系 ,通过比较 ,确认粘数是树脂热稳定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应用多指标多原因模型(MIMIC)测算1979—2009年中国地下经济规模,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占GDP比例增长幅度较大,1990达到了23.28%,1992年以后则处于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约为20%左右,但相对规模仍然偏大。税收负担、失业率和政府管制是影响中国地下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地下经济规模比例与官方经济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地下经济对官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地下经济规模的扩大也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并加剧了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埕南油田属典型稠油出砂油藏,油田的开发面对油稠、出砂及部分油井因管外窜槽高含水的难题,导致区块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较低。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2001年以来,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即油井出砂预测的研究及封隔高压一次性充填防砂技术的应用,井筒空心杆掺水乳化降粘工艺的研究与应用以及笼统封堵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场应用见到了良好效果:先后共实施防砂25井次,空心杆掺水降粘工艺22井次,封堵工艺5井次,累计增油37588t。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发挥“稳定与失稳”相关问题进行了文献梳理,力从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方面对运动竞赛复杂性与运动员发挥稳定性的关系、特定项群内部各项目之间影响运动员发挥稳定性因素的共性、定量化解析不同项群运动员(表现难美项群、竞速及竞距项群、对抗性项群)稳定发挥的表现形式及构建发挥稳定性评价加以论证探讨。  相似文献   

10.
总结孤岛油田4个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孤岛油田中一区Ng5-6单元在转后续水驱后形成了一套新的开发管理模式,实现了单元后续水驱的长效开发,得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为今后三采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矿场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