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小玲 《学子》2014,(10):55
正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依据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并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情感。如何实施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有效整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少年儿童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而语文知识既散又杂,还没有规律,很难识记,许多学生感到不好学。于是,我们尝试着把语文知识编成童话故事进行教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我们就把故事注上汉语拼音帮助他们阅读,或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高年级学生达到了一定的识字量,我们就鼓励他们独立阅读,遇到生字新词或不懂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查工具书或请教他人。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会和掌握语文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僵硬和机械,自主性和趣味性薄弱,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力。笔者认为,这种机械的教学形式,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还会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消除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游戏是小学生最好的伙伴,是激发兴趣的源泉,我们不该剥夺他们玩游戏的权利。因此,我们不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游戏,从有效的角度开展语文教学,这样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学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爱好语文。然而,要使学生学语文爱语文,首要任务是要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就能激发他们的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语文并最佳地接收教育教学信息,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统一的发展。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这就是语文教与学的双赢策略。那么怎样做到且能做到更好呢?它又有哪些好处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美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只看见分数,却看不见孩子;只看见功利,却看不见真理,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心灵的灌输、压制、束缚甚至戕害,取代了对他们心灵的开启、点拨、净化和提升。其实,我们应该让语文教学成为一种惬意的享受,应该让学生在享受中理解文本、丰富文本并超越文本。回眸语文教学,我的感受是;享受语文,才能让语文教学绿意  相似文献   

7.
黄彬 《四川教育》2005,(1):33-33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有人这样说,我们的老师在“摇摆”中艰难前行。的确.这样的“摇摆”,让我们部分教师走入了课程改革的误区。他们为了给自己的课堂“注人时代的气息和改革的精神”,于是乎就将传统一并摒弃,忘记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圆圈吞枣地将课改中的“新理念”简单置放于课堂之中,从而出现了语文教学的尴尬现象。这让我们纳闷: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精彩纷呈的时代,新词语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一般。我们的学生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耳闻目睹,对最新流行语的掌握,成了他们追逐时尚的标志之一。作为语文老师,了解掌握新词语,不仅有助于与学生沟通,而且对引导学生了解语言现象、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很有帮助。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老师如何恰当地将新词语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一定程度上成了能否被学生接纳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文教学观念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衡量一个语文教师的优劣,不是只看他给学生传授教会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他是否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像全国优秀的语文教师魏书生、钱梦龙、于满等,从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们所教的学生,关键在于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恐怕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和每个语文教师早已追求的最高境界。拿手摘老师来说,她在讲授《茶花赋》一文时,…  相似文献   

10.
刘恩明 《小学生》2010,(2):39-39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不单单要走进文本,去体会,去理解,去诠释文本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更应该走进学习的主体——学生,走进孩子,和他们一同遨游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这样,教师的教学理念就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就要不断调整,真正地把新课程倡导的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新型学习方式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让语文课堂真正灵动起来。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在“小”语文中探求“大”智慧,在“小”课堂中追寻“大”生活,在“小”文本中激发“大”情感。  相似文献   

11.
常有人说学生就是一张白纸,描他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颜色,其实我们初中老师都知道,当我们拿到这张纸时,他们早已经沾染了黑白青紫各种色调,面对眼前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要特别重视起点的管理,狠抓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自然而然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被人们称之为其它各门科目的工具科目,可是在我们的现实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把它作为一门高考科目,在教学中仅是为了得高分而已。这样就使我们的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去学。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没有灵活地运用到其它科目中去,没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的作用。在此我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稍作简述。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对于实现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的推广,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改革。这种改革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高小学生的基本素质,使他们全方位地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企业咨询专家马尔登写的《细节决定一切》这本书中,详细讲述了细节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细节是成功的基础,或者说是成功的引导者。只要我们注意那些成功者的“经验袋”时,就会发现它们里面都藏有“细节决定一切”六个字。可见,关注细节是多么重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细节,这样才能打造激情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语文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充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宋楚主 《江西教育》2001,(11):39-41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生命的主体,教学活动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可传统教学的惯性仍主导着我们,“学为主”还是“教为主”,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回应了时代的呼唤,给我们指明了小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里,学生是“主人”、要“自主”、要“主动”…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是一项既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说艰巨是因为语文课既要传递知识,又要教育学生做人,而语文老师恰恰要为他们铺设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有一块汲取养料的沃土。说光荣更是如此,能为学生以后的路打筑基础,是语文的光荣,是语文课的光荣,更是我们这些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的光荣,作为一名光荣的年轻的语文教师,今天有幸来此与诸位交流,更添自豪感。针对我们实际教学情况及现在语文教学的现状,我肤浅地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深切的感到: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较低,小而言之,他们缺乏对语言文字的自由驾驭能力;大而言之,对中华文化底蕴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和理解较为肤浅。一个华夏子孙如果不能自由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如果不能深刻地感受和我们血脉相连的中华文化,那将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因此,提高中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必须改革教材,更新教法。   一、教材大换血。 学生一本语文书,几本语文资料;老师一本语文书,一本教参书,多少年如此,把教师和学生束缚在这样一个几十万字的单调的“井底”,教师和学生都成为“井底之…  相似文献   

18.
陈全田 《成才之路》2011,(11):31-31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发现他们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等,让他们的思维空间不断有新的开拓。这样,语文教学的效果才能卓有成效。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觉树立“课标”意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机智处理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而这些具体的作法,就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完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遵循教学共性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主要的不是解决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对写作方法的掌握程度,虽然这些东西也很重要,主要的还是要唤醒学生内心的那种生命意识,让他们的心灵和现实社会人生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