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长吉 《教育研究》2012,(6):80-85,96
农村教师除了学科知识、教育类知识、实践性知识之外,还应拥有生产生活的地方性知识、历史文化的地方性知识、传统民俗的地方性知识、民间艺术的地方性知识、地理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思想观念的地方性知识。农村教师掌握地方性知识,可以促进农村地方性知识的保护与发展,可以提高农村教学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其专业发展。使农村教师掌握地方性知识的策略主要是,将地方性知识纳入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中增加地方性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地方性知识是地方居民为适应当地环境而创制并积淀下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意义系统与生存智慧。地方性知识内容具有地域性、经验性、丰富性等特征。地方性知识的表达形式具有叙事性、零散性,其探究形式为经验型思维与神秘型思维,其检验形式为价值检验、效果检验。控制外部世界、追寻生活意义是地方性知识生产的基本旨趣。地方性知识的内容、形式与旨趣功能对课程开发有着特殊的诉求。  相似文献   

3.
地方性知识是地方课程开发的知识论前提,澄清其能指与所指有利于地方课程价值的充分实现并提高课程开发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变依托外部行政指令的外推式开发为依托开发主体内在驱力的自组织开发。目前,地方课程开发主体对地方性知识之认识存在多向度上的误读:第一,囿于偏狭的“地理空间”理解其适用地域;第二,理解其形态与价值上的形而上学倾向;第三,地方性知识主体被窄化为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地方人”。基于此,地方性知识的应有之义在于:地方性知识是超越具体知识形态的知识观念,是包融知识价值立场、知识具体形态在内的多层次结构体并与普遍性知识具有通约性。在深化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性知识的选择应当充分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实质并扎根于地方生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4.
地方性知识是地方课程开发的知识论前提,澄清其能指与所指有利于地方课程价值的充分实现并提高课程开发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变依托外部行政指令的外推式开发为依托开发主体内在驱力的自组织开发.目前,地方课程开发主体对地方性知识之认识存在多向度上的误读:第一,囿于偏狭的“地理空间”理解其适用地域;第二,理解其形态与价值上的形而上学倾向;第三,地方性知识主体被窄化为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地方人”.基于此,地方性知识的应有之义在于:地方性知识是超越具体知识形态的知识观念,是包融知识价值立场、知识具体形态在内的多层次结构体并与普遍性知识具有通约性.在深化地方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性知识的选择应当充分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实质并扎根于地方生活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知识与知识进步的两个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性知识(local knawledge)是与普遍性知识(universal knowledge)相对应的学术概念,它不是狭义地指某个地城或某种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人们领悟到,从地方性知识向普遍性知识的进化是知识的进步,同样,从(貌似)普遍性的知识向更高层次地方性知识的进化也是知识的进步,这两种进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方性知识作为一种与普适性知识相对的非官方性知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对其进行以课程为目的的转化。校本课程开发中地方性知识转化生成动因为间接性学问知识与直接性经验知识相弥合、事实的常规表达与课程的教学表达相适配、传统农业社会文化积淀与现代价值相协调的三重需求;其内隐逻辑表现为地方性知识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身份合理化、符号意义化和话语秩序化。在实践中,可通过构建社区地方性知识转化共同体、探寻地方性知识表层形式下深层意义结构、生成学校内部校本化地方性知识秩序推进校本课程开发中地方性知识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7.
一、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是当代美国阐释人类学家福特.吉尔兹于20世纪70年代在人类学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核心在于用新的认知角度来认识文化,其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对地方性知识的重视和应用。其产生为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开辟了新的研究视野,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  相似文献   

8.
乡村语文教师的知识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乡村学校具有独特的“乡村性”特征,乡村语文教师应重视掌握地方性知识。基于已有文献设计了乡村语文教师地方性知识的调查问卷,调查其地方性知识现状,提升乡村语文教师地方性知识素养。建议在继续教育中增设地方性知识的相关课程、建设和开发依托地方性知识的校本课程和践行研学旅行课程、增强地方性知识的体验。  相似文献   

9.
特岗教师作为农村乡土文化的外来者,缺乏本土人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智慧,这给特岗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适应困难。通过农村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可以加速其生活适应,促进其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其专业素养。促进农村特岗教师农村地方性知识生成的策略有:在岗前培训和职后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纳入农村地方性知识的学习内容,同时鼓励特岗教师将农村地方性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留心积累农村地方性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教师坚守地方性知识立场,就是要打破普遍性知识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地方性知识进入教育活动提供可能,从教育活动视域而非普遍性知识视野出发,肯定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实现地方性知识的教育意义。基于这种立场,知识具有8种特征,分别是具有个人特质、民间教化而来、具有同化能力、可再生、需要情境唤醒和需要传承、是可教的、能够交流分享。这些特征规约了教师应有的认知责任与教化责任。就认知责任而言,教师需要将普遍性知识的个人化、地方性知识转移为普遍性知识,在普遍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之间建立沟通与融合的桥梁。就教化责任而言,教师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用当地世代流传下来的稳定的价值体系,形成个体价值观念,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学会价值判断,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用当地祖祖辈辈累积下来的文化观念,形塑个体的文化品格,完成其文化性存在的性质,树立其文化自信;用当地千百年来不断完善的生存智慧,确证个体主体性存在的合法性,发现其主体能力,树立其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方性知识强调所有知识的平等与特性,反对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文化中心主义。任何一种民族地方性知识都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和优势,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得到不断的彰显。由此唤醒了民族地方性知识的"文化持有者"——民族地区图书馆对民族地方性知识载体民族文献信息收集的自觉,以便使民族地区青少年一代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这种民族地方性知识,成为民族本土社会的建设者,保证民族本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方性知识概念的明确提出和其价值的不断彰显和认同,不仅对普遍性知识的知识霸权地位进行了颠覆,同时,为民族地区图书馆开展地方性知识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文章对民族地方性知识语境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目标、服务的途径和服务的内容等开展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增强民族地区图书馆知识服务对民族本土的适应性和民族特点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从职业教育知识的性质和演化过程来看,地方性知识是职业教育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原来不属于知识主流的地方性知识予以重视,开发包含地方性知识的农村职业教育课程,培养具有本土意识和知识的新型农村人才,有利于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知识的提出,首先与人们对知识的实质的认识发生变迁密切相关,也是吉尔兹针对法律现代性霸权的盛行提出来的。但是,强调法律是地方性知识,并不意味着法律形式的单一性及封闭性。从苗族习惯法可以清晰看出,地方性的法律在社会进步过程中,同样会借鉴和吸收区域之外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地方性知识视域中的地方课程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性知识倡导的是地方文化差异性及社会科学的本土化。地方性是地方课程的内在规定性,表明为一种立场和态度。地方性知识理念和视域中的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地方文化和"地方性问题",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基本形态是综合性的,而非"学科化";是实践性活动,而非"课堂教学化";是实践活动中的鲜活材料,而非"教材化"。同时,地方性知识对地方课程开发具有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素养”概念具有多元化的理解,其内涵本土化是一种趋势。“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涉及了该地区的地方性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在现代知识的冲击下一些地方性知识已经面临着威胁。在科学素养调查中有必要引人地方性知识,它不仅是对地方性知识的强调,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后果的一种审视与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引入地方性知识是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评价的本土化探索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讨论知识谱系,着重于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以区分服务于个人和机构并相对熟知的知识地图和知识图谱.知识的谱系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以下维度:本体论意义上的"阶梯"型谱系;认识论意义上的"山"型谱系;普适性知识与地方性知识,特别是与"归属"地方性知识的谱系;还有由知到行的谱系;以及编码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谱系.上述维度中还包含时间尺度.各类知识谱系中必然涉及学科互涉,以及学科之间的相互规训等.提出并研究知识谱系,有助于知识的有序化和知识论的深入,同时也为辨识各种知识在知识论中的地位提供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地方人"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断认识的结晶,它记录着"地方人"生存、繁衍和发展历史进程并已经融入"地方人"的生活,每一个"地方人"身上都深深地打上了地方性知识的烙印。它对"地方人"生存和发展、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和谐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地方性知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面临退出"地方人"的生活,走进历史博物馆的困境和危机。传承民族地区地方性知识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9.
在评述跨文化传播的典型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研究跨文化传播的新思路。文章主要对地方性知识视角的分析功能、分析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式的阐述,认为借助地方性知识的视角能够弥补跨文化传播中研究视角不足,为跨文化传播研究带来新的内容和特征。此外,还对地方性知识视角的研究局限和必须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地方性生态知识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适宜特殊生态环境的宝贵智慧,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武陵山区土家族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主要是通过“纵向承继”与“横向传播”两种途径传承的,其传承机理大致可以分为教育内化机理、仪式强化机理、人际网络引导机理和外部制衡机理,这四种机理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一个承载着生态知识和土家民族文化的高度综合的文化传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