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自1994年至今,走过20年历程的中国互联网,带给中国公众不仅是应接不暇的网络奇观世界的同时,其多样性的语言生态景观也令人叹为观止。网络语言暴力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受网络社会技术语境的影响,网络语言暴力呈现出与现实社会语言暴力诸多的差异。图符化、群体极化等显在特征和一件件现实事件在网络社会里形成"暴力狂欢"。网民面在新闻网站、虚拟社区、BBS、微博等诸多网络区隔内留下海量的暴力痕迹。"虐猫事件"、"铜须门"、"死亡博客"等众多网络语言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日,有幸阅读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学者型官员"王立胜之新作《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以下简称为《社会基础》),一部试图把握和探索中国农村性质的中层理论之作,也是理解中国"三农"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发生一系列以"民主"和"经济"等为主题的社会民众反政府抗议运动,被称为"阿拉伯之春"。随后,2011年9月17日,美国上千名民众聚集在华尔街,指责政府对金融监管不力,号称要"占领华尔街",制造了一场波及全美各大城市的抗议资本政治联姻的民众运动——"美国之秋"。这些新社会运动多采取公开示威游行和网络串联的方式,其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吸引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社交网络、移动电视与互联网等新媒体在这两次社会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杨晨 《新闻世界》2014,(5):300-301
在社会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其策划和议题建构同样传达着不同的价值判断。本文以2013年12月3日"老外撞大妈"事件为例,探讨网络媒体及传统媒体关于"大妈"这一形象的构建和报道异同。  相似文献   

5.
一巴金先生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至今已有5年时间。对于生活在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而言,5年时间并不短暂。但是现在想来,当年"巴金逝世"引发的新闻奇观却如在眼前,甚至非"轰动"一词所能形容。大众传媒敏感地抓住了"巴金逝世"的"事件性",  相似文献   

6.
晓方 《新闻前哨》2011,(9):88-89
"7·23"动车事故,迫使中国的"高铁大跃进"来了个急刹车——8月9日,国务院决定高铁全面降速,在建项目缓行。"7·23"事故也对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和深刻的反思——谁该对此负责?是否有"政绩的冲动"?对经济"超高速"增长的追求思路是否难辞其咎?8月15日.国务院部署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档案》2013,(3):6-9
今年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发起的第6个"国际档案日",也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档案部门集中活动日。为了纪念这一档案人特有的节日,进一步扩大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全省各级档案部门于近期围绕"档案在你身边"这一主题,启动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向社会大众群发手机短信、举办小型街头展览、印发档案宣传资料、开展档案咨询服务等,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受到了社会的好评。为配合"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的开展,本刊开设纪念6.9国际档案日宣传专栏,发布全省各级档案部门开展的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信息,对全省"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情况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8.
我们就社会结构与电视属性的分析显示,一种社会结构与此种社会结构中电视传播的属性存有明显映射关系。此种映射关系不仅体现在市民社会"三元"结构与西方电视属性的关联中,更体现在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中国电视属性演进的关联中。中国电视属性演进在极大受益于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发展的同时,也对未来社会结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尊重人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量,尊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新闻由"官本位"向"人本位"转移,正是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动反映,是人性化政治在新闻改革中的体现。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在上述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中国的媒体自然而然地经受了社会大潮的洗礼,向"民生"拓荒,向"民本"回归,成为这一时期新闻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将关注民情、体验民生、  相似文献   

10.
朱倩 《新闻世界》2014,(5):298-299
2013年10月13日至18日一周时间内,"余姚干部视察被背进灾民家"事件引发网络和纸质媒体的关注。本文从社会事务本身的特性、大众媒介在其中的作用以及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来分析"鞋哥"事件。  相似文献   

11.
郭雯 《新闻世界》2011,(6):94-95
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首次指出,现代社会已经真正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近些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谣言渐渐成为了"风险社会"的重要风险源。2011年日本地震后,中国发生了全国抢盐风潮,罪魁祸首便是被疯狂散播的"碘盐防辐射"谣言。在此谣言的散播过程中,微博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结合风险社会理论,对微博在谣言传播中发挥的正负两面效应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12.
申舒尧 《新闻窗》2013,(3):47-49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这两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娱乐元素的注入,已成为此类节目改变刻板形象、赢得观众喜爱的关键所在。同时在文化传承中推进现代性文化的建构,既是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变革现状的重要出路,也是社会转型期赋予大众传媒的文化责任。一、"知根知底"栏目文化特征分析(一)传播的理念"知根知底"是河南卫视2012年重点打造的一档大型中国传统家谱、姓氏文化节目,该节目契合"大美中国、文化卫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付亮 《新闻世界》2010,(6):16-17
本文通过对2003年3月4日—2008年3月4日的南方都市报时评进行抽样分析,发现作者们在论述时将议题置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公民参与"等话语框架下,与"公民"有关的关键词成为其诉求的对象,将事件的落脚点聚焦于"公民",并从媒介话语的角度建构了社会公众的公民身份。以此为基础,本文讨论了传播媒介对公民社会构建之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标准"自古有之 华夏文明五千年,标准化古已有之,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就提出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之说,并被纳入儒家经典。此后千百年间,它在无形之中衍化为一种得到中国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化"理论基础,而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标准化的多方面成果也一直受到西方世界的推祟。  相似文献   

15.
张天培 《青年记者》2010,(18):30-31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长篇评论《"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评论中提到,媒体通过新闻曝光、舆论监督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对于推动问题解决,敦促有关方面采取究责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形成了"媒治"。同时评论认为,社会可以期待的正常状态是,"媒治"作为社会治理和"权利监督权力"的形式,本身就是法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友言在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提高。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档案是文化的"母资源",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仅仅是这两年的事,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重要因素,促进了中国公民自身话语方式和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也更有价值。本文从分析微博在公民社会中的角色入手,引出对微博舆论情况的讨论,并以"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引发的博友的关注为例,说明微博上舆论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生成机制等。最后论述微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张小莉 《兰台世界》2014,(11):34-35
社会性别制度同社会中存在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一样,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中国传统社会性别制度的价值定位是"男尊女卑",性别分工模式是"男外女内"。鸦片战争以来,传统的社会性别制度遭到质疑,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争取女性权利更是成了有识之士的主张,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别制度逐步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9.
赵牧 《中国图书评论》2014,(11):127-128
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张慧瑜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何以会有一种眼光,总能绕到事物的背面,这是我每次阅读张慧瑜的著述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的感叹。在近期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一书中。张慧瑜研究了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体的塑造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众媒体如何将"新中产"想象为社会主体,又如何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描述为需要被救助的对象,以及这其中所折射出来的复杂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6月24日,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与友成企业家扶贫企业基金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举行"‘友成’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译丛"发布会暨新公益研讨会。"‘友成’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译丛"是"社会创新比较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之一。丛书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增科教授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长王平任主编,国内社会创新和社会管理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俞可平教授等任丛书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