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五林新著《电视传播艺术研究》一书于2001年1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从事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课题的重要成果,全书分传播艺术概观、电视传播艺术综述、电视剧传播艺术研究、电视广告传播艺术研究四章,共21万字。书中很多文章在《电影艺术》、《电视研究》、《当代电视》、《深圳大学学报》、《江西社会科学》、《现代广告》等核心期刊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准和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欲购书者请与作者直接联系:地址:四川省宜宾学院中文系 邮编:644007 电话:0831-8052799 354…  相似文献   

2.
郝雨,原名郝一民,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批评专栏作家。在《现代传播》、《当代传播》、《新闻记者》、《中国电视》、《电视研究》、《河北学刊》、《上海大学学报》等海内外数十家核心期  相似文献   

3.
“人要活出个模样来。”这是 日前正在中央电视台播映 的26集电视连续剧《小楼风景》的主题,也是青年导演沈好放特别推崇的做人准则,追求的真谛! 沈好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连续执导了《樱花梦》、《三国演义》、《小墩子》、《小楼风景》等电视剧,他的名字也越来越被广大观众熟悉,也算是在电视艺术的天地里干出个模样,幼时想当导演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是电视媒体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有利于各类节目的定位、策划和制作,加强电视传播的方向性;有利于观众的收看,提高电视传媒的收视率。 电视栏目虽然是和电视节目开播同时出现的,但在若干年中也仅仅只有新闻栏目。中央电视台的《为您服务》是最早出现的服务性栏目,在电视界和观众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90年代初,全国各主要电视台基本完成了新闻、时政、服务、体育、综艺等电视节目的栏目化,整体提高了各电视台节目的制作播出水平。河南电视台更对在电视传媒中占重要地位的电视剧的栏目化进行了大胆探索。1997年5月31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率先创办了《好剧回旋》栏目,每天上午播出2-3集已在电视台播出过、并产生较大反响的精品电视剧,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受此启发,1998年河南卫视再一次改版时,又创办了《黄金剧场》、《影视新干线》、《点播剧场》等栏目,从而实现了全天所有电视剧播出的栏目化运作,此举在全国各电视台是首创。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编辑部和电视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于六月底在西安联合召开了《电视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到会的有来自全国25个单位的电视理论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和从事电视剧制作的编导,共30余人。会上就电视剧艺术理论及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电视剧的本性和特点是什么?这是会上议论得最多的问题之一。代表们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阐述了个人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电视剧由于它的传播手段特殊,一台播  相似文献   

6.
去年6月,北京电视台开创了一个《18分钟经济·社会》栏目。这在中国电视界是个首创。每当收看这个栏目的时候,就像家里多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生活的窗户,并且吹入了清新的空气。电视进入家庭,其最大的优越性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远隔万里的图像和声音信息。人们称之为“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些先进国家的有识之士,通过“公共电视”对国民进行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培养和造就出有用的人才,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自电视剧《渴望》播出后,一些电视台为追求“轰动效应”而重视电视剧(尤其是长得惊人的系列片)的播放,以此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和“知名  相似文献   

7.
伴随祖国改革开放的脚步成长起来的《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这20年,是我们国家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取得辉煌成就的20年,也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为迅速的20年.在这样的背景和沃土之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可以说有着天然的生命力和不竭的生活源泉.1979年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不久,学院党委决定,创办自己的学术理论刊物——《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在当时中国广播电视学术理论研究的园地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8.
田东江 《新闻窗》2007,(2):128-12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在今年第一期杂志的“聚焦”栏目中,用6篇文章对2006年中国电视进行了较全面的扫描:  相似文献   

9.
赵长军 《声屏世界》2002,(10):34-35
放眼当今中国电视荧屏,我们欣喜地发现,在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有一类创作始终保持着一种高昂的直面现实、社会和人生的艺术精神,关注广大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聚焦现实生活,反映平常人生,谱写出一曲小人物的人生之歌。这类电视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凡人小事》开始,经过90年代的《渴望》《咱爸咱妈》《儿女情长》,到《一年又一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等,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系列,描绘出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这类电视剧的总体特征是,创作者具有平民意识,能够最大限度的贴近现实生活,以情感人,着意于情的点化。中央电视台2002年6月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哥》则是这种创作精神的延伸与继续。在《大哥》中,我们看到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魁力,看到真实艺术的恒久生命力。应该说,这是真实的艺术和艺术的真实。 然而,在今天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里,似乎一切都被利益所裹挟。因而,原来纯粹意义上独立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0.
评论曾经只是出现在报刊杂志书籍里面,一种纯文字化、纯理论化的事物。在短短的时间里,电视这一声像结合的现代传播手段和评论结成了伉俪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如果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雏形要属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第一个电视述评类栏目《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去年6月,北京电视台开创了一个《18分钟经济·社会》栏目。这在中国电视界是个首创。每当收看这个栏目的时候,就像家里多开了一扇通向社会生活的窗户,并且吹入了清新的空气。电视进入家庭,其最大的优越性是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远隔万里的图像和声音信息。人们称之为“不出门而知天下事”。一些先进国家的有识之士,通过“公共电视”对国民进行科技、文化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培养和造就出有用的人才,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自电视剧《渴望》播出后,一些电视台为追求  相似文献   

12.
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曲电视节目也呈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电视台的荧屏上。从舞台戏曲纪录片、戏曲电视艺术片、戏曲电视专题片、戏曲电视剧到京剧名段音配像节目,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特别是中国音乐电视的问世,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手段的结合上又走入新的境界,为戏曲艺术插上了电子的翅膀,使这一民族的瑰宝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发展远景。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  相似文献   

13.
9月3日,适逢《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创刊20周年、出刊100期,《现代传播》与21世纪中国大众传播新理念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记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北京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有关领导、专家学者、首都部分新闻单位及学报代表7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回顾了《现代传播》创刊20年来的历程,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现代传播》对于广播电视理论与实践所产生的积极的…  相似文献   

14.
电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电视综艺栏目《星光大道》近年来也一直得到全国观众的喜欢,有什么奥秘吗?在笔者看来还是大道至简,它们用的还是老办法—雅俗共赏。本文主要以此为例,分析小众传播时代如何把握电视艺术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于 1979年正式创刊 ,至今已经走过了 2 5年的历程 ,已出刊 130期。 2 5年来 ,《现代传播》走过了创建期、发展期、探索期、开拓期 ,逐渐进入了成熟期。近几年来 ,《现代传播》先后被评为“中国新闻传播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国家信息与知识传播核心期刊” ,“中国广播电视优秀学术期刊”等多种称号 ,并获得了“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及“北京市人文社科学报”一等奖等奖励 ,2 0 0 3年又获得“国家人文社科评价新闻传播类综合排名”第一名的佳绩。据最近十年的…  相似文献   

16.
《新闻调查》:如何办成“百年老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5月17日第一期节目《宏志班》播出至今,《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先后播出节目445期。《新闻调查》的记者秉承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理性的新闻专业理念,以自己优秀的个人素质把《新闻调查》打造成了中国电视调查类栏目的标杆和榜样。《大官村里选村官》、《透视运城渗灌工程》、《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等一大批精品节目不仅把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带入了中国电视荧屏,也使中国电视深度报道开始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7.
汪振军 《现代传播》2004,(5):110-111
对于目前中国电视业所出现的问题 ,发表意见的人由于文化修养、个人经历、现实语境等诸种原因 ,自然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现代传播》在刊出胡智锋、刘春的《会诊中国电视》 (2 0 0 4年第 1期 )之后 ,又刊出了侯卫东的《少谈些主义 ,多‘会诊’问题》 (2 0 0 4年第 3期 ) ,接着前两篇文章引出的话题 ,笔者不妨侧重侯文 ,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侯卫东在其《少谈些主义 ,多‘会诊’问题》一文中明确表达了对于电视研究的看法 ,按照他的观点 ,我们目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当下现实问题的研究 ,而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的研究上。而我认…  相似文献   

18.
有不少电视剧爱好者希望知道:学习电视剧创作从哪里入手?创作电视剧和创作其它文艺作品有些什么不同?这篇文章集中讲一讲电视剧创作的来龙去脉。我国电视剧走过的路学习电视剧创作,需要了解我国电视剧发展的来龙去脉。在世界范围里,早在卅年代就出现了电视剧雏形。在我国,电视剧是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祝政 《视听纵横》2004,(6):88-89
绍兴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培养了大量的忠实的戏曲观众。可以说,在绍兴摄制戏曲电视剧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从1993年拍摄第一部4集越剧电视剧《陆文龙》到最近刚摄制完成的2集新昌调腔电视剧《闹九江》的11年中,运用电视手段,发挥电视特色,将传统戏曲和现代电视手段结合起来,创作生产了11部70集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文化栏目是近几年崭露头角的电视文化形式,与早已形成规模的新闻、经济、社教、评论等相比,还略显稚嫩。目前中央台称得上文化栏目的只有《文化视点》,而《文艺广角》、《艺苑风景线》等则是兼容文化、文艺的综合型栏目。河南电视台在1987年创办的《文艺天地》,里面也含有文化节目内容,而真正纯粹意义上文化栏目的出现则是1997年初的《艺术空间》(后改称《文化博览》)。据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省级台和地市台都有自己的文化栏目,但除了中央台外,相当一部分省级台举步维艰,运作困难,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理论研究、总结远远落后于艺术实践,电视文艺工作者很少能看到关于电视文化节目制作的理论文章,那又如何用理论武装自己和指导创作实践呢?更不用说让社会去了解电视文化了。二是电视文化栏目节目数量不少,但缺乏精品力作,在国际国内造成较大影响的作品较少甚至没有。三是缺乏重点栏目。四是电视文化从业人员单兵作战,缺乏与社会各界人士合作的意识。电视文艺是综合艺术,在具体操作中,谁的综合能力强,谁办的文化栏目就会更好。但有些电视编导人员本身能力有限,文化水平不高,却沾沾自喜,目中无人,自然影响了节目的质量。五是制作节目经费严重不足。文化栏目不同于其他栏目,它需要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