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莫扎特擅长运用各种重唱形式来展开复杂的戏剧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音调来塑造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歌剧《唐.璜》的分析,揭示莫扎特音乐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2.
《唐璜》这部歌剧应该是其艺术水准的顶峰之作,"众多行家将其视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歌剧",~[1]莫扎特在这部歌剧的创作中使音乐与戏剧高度紧密结合体现了其高度的艺术造诣,本文针对于歌剧《唐·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乐曲分析进行了探究,通过对其音乐分析和戏剧中人物个性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更加深度的了解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林志超 《文教资料》2009,(32):89-90
莫扎特倾心于歌剧创作,他意识到了意大利正歌剧一味炫技的弊病。莫扎特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继承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在歌剧创作中尝试冲破当时森严的声乐等级制度,男声声部与角色的对应关系在其成熟期的多部经典歌剧作品中形成了新的局面,其中歌剧《唐·璜》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4.
《唐·璜》是莫扎特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品之一。莫扎特对采琳娜在歌剧中的成功塑造,使得歌剧更加富有艺术生命力。本文以著名歌剧选段采琳娜咏叹调《鞭打我吧》为切入点,使得采琳娜真诚、俏皮、可爱的普通农女形象浮现在眼前。通过对莫扎特歌剧作品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以及作品内容情感把握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如何使歌者更好理解、把握、再创造、演绎好采琳娜这一角色。  相似文献   

5.
《唐·璜》由"叙事"和"杂议"两部分组成,从事拜伦研究的学者多倾向于突出"杂议"的主旨性而相对忽视了它与"叙事"的联系。而"蓝袜子女士"的频繁出现,将"叙事"和"杂议"联系起来,为《唐·璜》主题涵义提供新的阐释空间,这却为评论界所忽视。本文拟从"蓝袜子女士"现象入手,聚焦女性写作对当时英国公共话语的影响,将《唐·璜》中拜伦对"蓝袜子女士"的描述及评论,视为感受这种影响和冲击的个案,说明女作家淡出英国"浪漫主义"经典解读这一现象的虚假性。如果说杂议部分再现英国摄政王时期公共空间"女性化"特点,并言说诗人的不满,那么虚构的叙事则体现了拜伦重构贵族精神主体话语的努力。这种"努力"蕴含了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厌恶和对人性异化的焦虑,这是理解《唐·璜》杂议与叙事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唐璜是西方文学传统里不灭的人物形象母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地赋予其不同的人物特性和精神指向。昆德拉笔下的小说人物也延续了唐璜式的人物特点,他们风流成性,征服女性又蔑视女性,追求自由又嘲讽世界。然而放荡者形象在昆德拉现代意义的阐释之下又体现出不同于唐璜的特点:否定既定价值、寻求孤独自我的悲哀性与探寻生命意义、质疑存在境况的超脱性。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风格酷似《怪物史瑞克》的三维动画,改编自著名的《唐·吉诃德》,不过走的是疯狂的搞笑路线。唐·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笔下的英雄,他热情,他勇敢,他执着,他智慧。这部片子里面,我们的英雄唐·吉诃德(Don Quixote)和他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在其作品《坠落的人》中描摹了人们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获得最本真的生命体验,以此抵御所引发的精神危机以及这种危机所导致的社会效应。唐·德里罗先借用了主流媒体的刻板思维,继而以小说中人物的视角,对精神危机进行了"亲历性"处理,使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进行了深度思考。唐·德里罗揭示了"危机"相对于人类所具有的感官体验与心理层面的属性。唐·德里罗通过危机书写这一载体,最大限度激发了人类的成长,成功使人物趋向理解、和谐与融合的成长方向,寻求平衡与救赎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诗经·唐风》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宝贵的现实主义精神,而《山有枢》就是这其中的代表性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山有枢》的诗意解读、字词分析来深入讨论这首诗的主旨,以使读者更佳全面深刻地了解《诗经·唐风》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选取唐·德里罗的部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剖析美国社会文化现象,对于美国的社会危机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唐·德里罗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危机意识,反映出其内心世界中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渴望社会的井然有序,这与中国和谐价值观相契合,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也反映出其对后现代出现的危机过于消极、悲观,否认了人的主体性,陷入了对理性的绝对批判。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声乐体裁"艺术歌曲"是对抒情歌曲的通称,由于多采用著名诗歌作为歌词,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抒情性"成为艺术歌曲与生俱来的最突出和主要的特征。然而,在奥地利杰出的古典作曲大师莫扎特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却同时体现出了除抒情性之外的另一种特征———"戏剧性",具体表现在情节性和冲突性两方面。以莫扎特的《紫罗兰》、《不幸的爱情》等代表性艺术歌曲为例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对实际演唱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蒂尔索以唐璜传说为题材创作的剧本《塞维亚的荡子》一经问世,很快便从西班牙流传到了意大利,并在意大利戏剧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多种不同的改编本相继出现,其中包括希科尼尼的《石像的宾客》和吉利贝托失传的同名剧本。这一时期在意大利十分流行的即兴喜剧也对唐璜题材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据此改编的戏剧甚至成为了许多即兴喜剧剧团演出的保留剧目。唐璜传说在意大利的“成功”,一方面归团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应归园于传说所包含的“奇妙”因素适应了这一时期意大利观众欣赏趣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源氏和唐璜,同样有着世间罕见之美色,同样深陷情感囹圄,但他们的美色和恋情却是同中有异的。源氏的美是幽玄阴柔的,带着明显的东方审美特质,而唐璜的美则是柔和刚烈的,带有几分叛逆和抗争。在情感方面,源氏和唐璜都经历了恋母情结的纠葛、肉欲之爱与精神之爱的取舍。不同的是,从爱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方面讲,源氏是主动追求他所心仪的女子,而唐璜面对情欲的诱惑则多了几分克制和被动,这也反映了东西方男色审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女性主义的观点看来 ,《静静的顿河》无疑是一部男性中心主义色彩十分浓重的作品 ,书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贬抑、歪曲、物化 ,而男性力量得以张扬。虽然作者也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 ,甚至描写了女性对于男性的反抗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但这种描写更多地是出于作者的人道主义和平等思想 ,仍是一种男性主体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15.
拜伦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重要代表。创造了拜伦式的英雄是拜伦诗作的一个重要成就。拜伦的作品中,《堂磺》是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最成熟的。爱倩描写在这部长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海蒂与堂磺的爱情是最亮丽的一笔。海蒂不仅美貌超群,而且敢爱敢恨,勇于牺牲,是拜伦式英雄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拜伦的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6.
《d小调安魂曲》是莫扎特用宗教音乐形式阐释生死观的遗作,作品反映了莫扎特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与观念。莫扎特拓展了安魂曲这一音乐形式的社会意蕴和艺术表现,丰富了安魂曲的创作手法和音乐内涵。在精神危机严重的当代社会,安魂曲对于生命感悟和死亡思索的超越性依旧具有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   

17.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警告》是专门为当时出色的男低音歌唱家创作的,分析其歌词、和声曲式、声乐演唱等艺术特点,有利于声乐学习初期的训练,有利于演唱者形成严谨的读谱习惯,有利于提升演唱者的音乐修养。  相似文献   

18.
《唐的聚会》是戴维.威廉森的代表作之一,亦是澳大利亚新浪潮剧作家寻找适合个人写作风格的尝试中所取得的一个经典成就。威廉森被认为是"最权威性"的"奥克式"男子沙文主义的塑造者。该剧中的男性角色所体现出的男子沙文主义、拉伯雷式的幽默和酒与性的纠结是三大典型的"奥克"男性特征。本文通过分析该剧中的"奥克"形象,进而揭示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