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的中西方诗歌艺术从根本上说是听觉艺术。民间通过诗歌将事件与感情代代相传,反复吟咏、双声叠韵、平仄、顿挫都是诗歌的重要技巧。文人阶级的出现,使诗歌对声音的依赖出现了自觉调适,在这一时期,中西方诗歌都出现了极度强调声音艺术的“唯美”追求,及对听觉艺术依赖性的调整。在当代,随着教育的普及和诗歌传播媒介的多样化,诗歌发展出现了由听觉艺术向视觉艺术的转型,为中西诗歌复兴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都小东 《成才之路》2010,(12):49-49
诗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诗歌的特质决定了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度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如何正确地品味诗歌,如何让诗歌真正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这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诗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在高中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占据中极为重要的作用,鉴赏诗歌不仅能读出诗歌的韵律之美,读懂诗歌的思想情感,更要学会鉴赏诗歌中那些常用的艺术技巧。文章列选了诗歌中常见的几个艺术技巧,将诗歌创作的理论与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相对照,以期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和艺术的理解诗歌创作中常用到的那些技。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家。在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中,他非常重视时间的艺术功能,将时间作为升华诗歌情感的艺术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先慧 《现代语文》2013,(7):155-157
古典诗歌鉴赏题是高考必考题,艺术手法又是诗歌鉴赏题中必考的能力点,而大多考生在艺术手法的考题上得分极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只背诵艺术手法的术语,而没能把知识点转化为能力点,也就是说,考生不会从情与景关系、意象组合方式去分析艺术手法。本文以古典诗歌中数量词为切入点,来提高考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6.
张黎 《四川教育》2012,(7):80-80
诗歌的语言、艺术手法、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四个重要板块。其中,诗歌的艺术手法是在基本把握思想内容之后对诗歌的精妙之处所作的进一步品味和感悟。“虚实”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予以重视。下面笔者针对这一艺术手法的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注意西方诗歌“外来影响的接受”,西方诗歌的很多历史经验和创作方法也至今是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中非常活跃的因素,但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经验及其表达策略仍然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根基,是无法回避的内在的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8.
作为悠久的艺术表现形式,古代诗歌兼具了音乐和绘画的艺术,是古人抒情言志的载体,并在我国的文学历史中占有特殊地位。朗读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初读,把握诗歌韵律节奏;熟读,掌握诗歌内涵意象;深读,切实体会诗歌情感。  相似文献   

9.
诗歌艺术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地理环境有关,诗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诗歌与艺术的其它门类一起构成了联系“人”“地”系统的纽带,是地理环境变迁的反映。化生态环境的变革和人地关系认识的差异决定或制约诗歌艺术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诗歌艺术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与地理环境有关,诗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诗歌与艺术的其它门类一起构成了联系“人”“地”系统的纽带,是地理环境变迁的反映。文化生态环境的变革和人地关系认识的差异决定或制约诗歌艺术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美妙的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优美的语言、诗境表现出诗歌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在初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清楚地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形象美、绘画美、感情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唐五代诗格中,关于诗歌体式的研究很繁盛。崔融、王昌龄、皎然、齐己等人深入文本,不仅注意诗歌体貌,且探究诗歌的法式技巧,注重对诗歌具体艺术形式的分析,归纳总结了重要的艺术规律。推动了唐诗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面对诗歌阅读、赏析中有关艺术手法的题目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情形。其实,许多学生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阅读常识不够丰富,从而处于答题中无法辨别试题考点的困境。为此我将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5.
诗贵含蓄,含蓄是诗歌的一种属性,是诗歌艺术必备的艺术因素和美学特征,是我们民族善于节制内心感情的心理素质的反映,它体现了诗歌的神韵、格调、灵性、肌理。含蓄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应从诗歌创作中重新超越它。  相似文献   

16.
高考诗歌鉴赏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查点就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其中,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难点。表达技巧又分好几类,而衬托只是其中一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是高考诗歌鉴赏经常考到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全面准确地掌握好衬托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广大考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程娟 《文教资料》2006,(24):82-83
诗歌中情与理的关系涉及到人们对于诗歌本质的理解,体现着人们对于诗歌艺术生命奥秘的探索和认识。诗歌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艺术表现,必然凝聚着人类思想感情的火花和理智的光辉,从中可以窥探到人类无限丰富的对象化历程。诗歌中情与理的恰当表现,关键在于符合人类审美心理的艺术规律,能够唤起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用传统诗论中的术语来说,也就是要有“趣”——情趣与理趣。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面对诗歌阅读、赏析中有关艺术手法的题目一头雾水.无从下手的情形。其实,许多学生是南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阅读常识不够丰富.从而处于答题中无法辨别试题考点的困境。为此我将诗歌艺术手法及诗歌答题技巧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以期对他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诗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表现作者内心极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歌深层次的探究讲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文学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学生的艺术创作力。教师在教授现代诗歌内容时,要充分把握诗歌的内涵,抓住诗歌的主体思想,分析诗歌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现出的意境,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冯至的诗歌在中国新诗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诗歌风格独具一格。从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冯至诗歌的艺术特色:“孤独”的诗人情怀、“明心见性”的哲理沉思以及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诗人的深情与哲人的沉思、古典意蕴与现代精神皆完美地融合于他的诗歌中,使其诗歌具有恒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