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视访谈节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访谈节目中的谈话节奏及节目进度都需要主持人来准确掌控,主持人处于整场节目的主导位置,其灵活运用话语可以将节目嘉宾快速带入到谈话氛围中。同时对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话语角色的研究也能提升与完善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产业链,在实践层面上提升电视行业节目创新水平。本文就从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视访谈节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访谈节目中的谈话节奏及节目进度都需要主持人来准确掌控,主持人处于整场节目的主导位置,其灵活运用话语可以将节目嘉宾快速带入到谈话氛围中,同时对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话语角色的研究也能提升与完善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产业链,在实践层面上提升电视行业节目的创新水平。本文针对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电视新闻、电视综艺、电视娱乐之后,电视谈话节目掀起了第四次电视发展浪潮,它不仅创造了低制作成本、高收视率、高广告收入回报的电视产业奇迹,还营造了难以匹敌的舆论影响力.而目前,国内的电视谈话节目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格局.特别是当今公众的情感、生活隐私作为一个敏感话题已经呈现出公开化的状态,国内一些情感谈话节目以此为内容,用调解的形式突破电视谈话节目的创作瓶颈,再创收视佳绩.基于此,笔者总结出调解类情感谈话节目这个概念,并针对该类节目,从社会背景、受众环境、品牌影响等方面来谈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4.
电视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大众娱乐",即使是单一谈话节目也应充分完成这一电视功能。谈话的内容深浅与否,严肃与否,都应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进行表述、传达。当然这种娱乐不是浅层次上的搞笑或是调侃,而是在形式上融汇娱乐的元素,即节目样式要有娱乐、谈话方式要有娱乐、话题选择要有娱乐、节目制作也要有娱乐。我们呼吁在谈话节目中加入娱乐的元素,不仅仅是为了使人们得到快乐和放松,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从中央到各地方电台谈话节目迅速发展.目前我国不管是电视还是广播都有大量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谈话节目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作为节目的策划、组织者,主持人的自身素质影响着节目的整体效果.谈话目是通过交谈的方式来完成的,究其性质与内涵,能够诉说与倾听,是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6.
谈话节目“谈”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显著增强,反映老百姓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电视纪实栏目、作品和开通听众热线的广播谈话节目风靡一时。据统计,目前国内谈话节目已达到200多个,内容相当广泛,有新闻信息类、科技教育类、生活休闲类等,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收视风潮。谈话节目的出现无疑是电视事业深化改革的结晶,是电视传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宁波 《东南传播》2013,(3):135-138
谈话节目是当今社会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一。通常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在谈话节目当中,主持人以有声语言作为媒介,与受众沟通和交流,媒介的意图、栏目的宗旨,也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传达,并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实现谈话节目的进行。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话》栏目会话文本为实证,解析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结构,解读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角色,具体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策略以及主持人在谈话过程中所使用的礼貌和合作等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8.
高敏 《声屏世界》2008,(6):43-44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无数轮会话组成的,通过电视媒介传播的,主要是在真实环境中自然产生的会话语料。主持人就像是这个节目语篇的设计者,运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引导着嘉宾和观众共同完成这个节目的创作。本文将从角色原则、一致原则、礼貌原则及和谐原则四方面阐述关于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主要以主持人的语言表述为进行形式的节目,在电视谈话节目里,主持人是“幕后”制片人、策划人、编导等所有人员的创意的实践者,是这个创作集体的总代表。作为谈话现场的组织者,主持人是话语的引导者、控制者,是参与谈话观众的倾诉对象,主持人又是谈话节目风格、节目个性的塑造者,是节目的总代表和“代言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表现对电视谈话节目的进程、节奏、内容、风格乃至节目的整体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与运用可以决定着一档电视谈话节目的成败。一、口语化电视谈话节目将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节目的主持人,其媒体角色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可以至少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以形象气质为载体的印象层面:以话语为载体的说服层面;以人格为载体的引导层面。就谈话节目主持人而言,语言不仅是其发挥说服功能的宣传工具,更是其人格魅力外化、实现理论引导的主要手段。因此,要研究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我们不妨把着眼点集中在其话语层面上。 从制作方式来说,目前的很多电视谈话节目还属于准直播式,即并不是真的现场直播,而是直播式的录播,但在形式上却是将一个完整的、一气呵成的纪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超级访问》和《康熙来了》这两档大陆和台湾持续热播的娱乐谈话节目为例,从嘉宾占有话轮、主持人把持话轮以及话语打断现象这三方面入手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现今两岸娱乐谈话节目在话轮控制上存在的共性和诸多差异。随着萨克斯(H.Sacks)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在电视娱乐谈话节目中的广泛应用,作者对当下娱乐谈话节目主持人在访谈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在国内出现,该类型节目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者的特点分析、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信息流的构成以及电视受众对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的认知与理解,解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效应,并提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是以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为发轫 ,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之后 ,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不仅成为全国影响最大的电视谈话节目 ,还在全国掀起一阵“谈话旋风”。一方面 ,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播谈话节目 ,如黑龙江电视台的“北方直播室”、广东电视台的“岭南直播室”、广州电视台的“夜谈”、山东电视台的“午夜相伴” ;另一方面 ,新闻、娱乐、体育、纪录片等各种类型的节目也纷纷将谈话形式引人其中。经过几年的发展 ,全国已有各种电视谈话类节目70多个。然而 ,当“你方唱罢我登场”地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国内出版的所有关于电视理论的教科书里,电视谈话节目都被列入“新闻评论”类节目范畴之中。在中国国内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TALK SHOW)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这里,便出现一个问题:在国外,为什么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同时在许多国外电视理论的专著里,人们通常把电视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15.
谈话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现在,在西方国家,电视谈话节目己成为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电视谈话节目曾经风靡我国,从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到在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在全国掀起一阵"谈话旋风",其表现为:一方面,各地方电视台纷纷开办谈话节目如黑龙江电视台的《北方直播室》、广东电视台的《岭南直播室》等;另一方面,谈话的方式也渗透到许多新闻、娱乐、纪录片节目中.  相似文献   

16.
鄢然 《新闻前哨》2012,(4):64-66
目前,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大致可分为新闻类、政治经济类、历史文化类、综艺娱乐类和生活服务类。不同类型对主持人自身修养、阅历、语言风格的要求都不同。虽说每个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成功的道路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基本上做到了以下几点:找准角色定位在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主要承担着四种角色:组织者、参与者、倾听者和传播者。首先是组织者,  相似文献   

17.
“谈话”是人类最普通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样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在公共注视空间呈现新闻背后的新闻、个人的生存状态,这就是电视给“谈话”赋予的新的含义。电视谈话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  相似文献   

18.
易文 《传媒观察》2005,(6):46-47
电视沟通谈话节目的功能 谈话节目是一种节目形式,可以和任何适宜谈话的内容结合构成节目。它具有信息交流、提供娱乐、人际沟通的功能,但前两个功能有专门的新闻信息类节目和娱乐节目,而人际沟通则是谈话节目最本质的功能。人际沟通类谈话节目的产生就是这个功能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开始,谈话节目在中国的电视荧幕上已经存在了近20年左右,在娱乐、游戏、婚恋节目占据各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的当下,谈话节目凭借其特有的优势依然矗立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等主要省级卫视的平台上。谈话节目以其节目形态的可延展性、话题的故事戏剧性和传播形态的优势在当今竞争日趋惨烈的电视市场中仍然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调解既是一种新兴媒介样态,也是一种现实的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缩写,意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或可选择性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法学研究的传统上,大众传媒极少被作为替代纠纷解决机构和主体纳入主流的视野,而新闻传播学界一般从介入式报道、民生新闻或情感类谈话节目形态来考察电视调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