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宪春 《当代传播》2011,(6):50-51,57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事件发展特点,形成了舆情事件发展中的三个互动图示.舆情事件的发生以个体为激发点,新媒体为中心策源地,因此缩短了形成时间,加快了舆情事件发生的频率,使其影响范围也有扩大趋势等.本文根据新媒体环境的特点,构建了舆情事件发展的三个“互动模式”图示,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图示、“网上网下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舆情危机事件的处理,关乎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社会舆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各类媒体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合作对象,在危机舆论走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共危机舆情管理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期,这种挑战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鲜明地呈现出来。本文以此事故为引,通过分析当前媒体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情走向暴露出的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下,负面的网络舆论会对社会公共秩序及公众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网络舆情的治理难度日趋上升,给新形势下公共危机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与机遇.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对公共危机治理带来的双重影响及舆情治理困境,据此提出新时期公共危机舆情治理的新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玉婷 《新闻世界》2014,(4):181-182
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企业需要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考量在新媒体环境下该如何借采取更合时宜、更全面的危机公关方式来引导网络舆情、处理各类网络危机事件。本文借助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因网络微博而起的“西门子冰箱事件”的整个起因、过程结果等,来解读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从预警、处理到善后等各个方面的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5.
郑恩  徐雅兰 《新闻界》2012,(7):64-68
风险社会中的危机传播是“自反性现代化”的典型表征.本文从传播学角度揭示了危机信息的传播模式,以情境式危机传播理论(SCCT)分析了危机传播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框架.通过考察新媒体赋权特征,分析了危机舆论的生成与转化机制.政府应通过“媒介治理”动员多元主体的危机共治,实现“泛传播”安全.“媒介善治”代表了危机传播治理的深层生态学方向,它对公共危机管理,特别是危机舆情、重大突发性事件等泛传播安全都有较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格局下企业舆情管理呈现的新特点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成为危机事件信息的采集者、发布者、追踪者.同时,由于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表现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交互共享性强等优势,成为了企业危机的聚焦地、放大器.  相似文献   

7.
曾一 《新闻世界》2013,(8):336-337
本文以2012年的红牛添加剂事件为例,分析导致红牛“添加门”舆情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只有靠媒体、政府、民众三方面形成合力,同时利用好新媒体这个互动平台,才能正确引导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舆情。  相似文献   

8.
陈然 《青年记者》2017,(24):95-96
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中国的话语格局.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己然成为政府政务公开、舆情回应的重要平台.本文聚焦政务新媒体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效果,将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热点公共事件为切入点,采用可视化分析方法,探究政务微博舆情回应信息的传播模式及效果,并结合我国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效果的制约因素,提出优化回应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路明 《青年记者》2016,(2):112-112
新媒体格局下企业舆情管理呈现的新特点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成为危机事件信息的采集者、发布者、追踪者。同时,由于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表现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交互共享性强等优势,成为了企业危机的聚焦地、放大器。在众多企业面临的舆情危机中,正是许许多多个人意见式、感受分享式、调侃式、揭露式的小帖子、邮件或博客文章,使得某些事件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引来传统媒体的大规模介入。  相似文献   

10.
2016年,网络危机事件频发,这种新型的社会危机给组织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与“魏则西事件”都是十分典型的网络危机事件.经过对这两个事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的行为对信息传播中的噪音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借助新浪微博、百度指数等,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事件的热度、传播方式及舆情演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传播者在信息传播中是如何影响噪音的.  相似文献   

11.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舆情——新媒体语境中的考察》一书,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舆情和新媒体这三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新媒体语境,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着重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及其生发舆论和舆情的触发机理与多维关系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上,呈现出一套对研究内容与方法在认知、判断、推理逻辑上的新范式。这些新范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掌握并拥有对新闻传播学新概念的定义权和话语权、开辟和拓展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新的边线与疆界、重视与运用定量研究对定性研究结论的量化与佐证、注重并实现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12.
手机媒体以其强大迅捷的传播优势,目前已成为危机预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为例,分析手机媒体在此次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和传播效果,在肯定其积极影响的同时,总结手机媒体在危机舆情传播中存在的局限.通过探析“7.21”暴雨灾害给手机媒体传播策略带来的启示,从舆情监测、防控、媒介融合、文本技巧等几个方面提出手机媒体提升传播效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新闻实践》2012,(10):78-78
65.2% 8月20日新民晚报消息: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主编的2012版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在沪发布。近年来由于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由新媒体作为首次曝光媒介的舆情事件正逐渐增加,其占全年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比例从2007年的略过半数到201 1年的65.2%。从471个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新媒体首次曝光的事件有307起,而传统媒介曝光的仅有145起。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慧传播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企业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权下放的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的表达渠道和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话语权重提高。而对于不断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其热敏属性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讨论也在不断激发事件热度,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意见情绪化传播也给企业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形成了挑战。海天“双标门”事件的失败危机公关造成了股价的断崖式下跌,反映出企业在公关和舆情管理上的诸多弊病。本文以海天“双标门”事件为研究案例,着眼于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从多学科视角分析该事件舆情表征及提出应对之策,探索企业危机舆情管理的传播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9月4日人民网推出“什锦八宝fans圈”,意在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粉丝”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这些事件表明互联网正成为领导人了解社情民意的天地,官员上网关注舆情蔚然成风。网络舆情曾风起云涌,从“厦门PX”事件到“华南虎”事件,再到“三鹿毒奶粉”事件,网络的舆论风潮常常将政府和党政官员置于被动的境地。这些事件表明网络舆情复杂,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管理创新势在越行。  相似文献   

17.
罗晨  张子晗 《新闻世界》2014,(5):114-116
网络时代,新型社会化媒体形式不断诞生,信息的传播获取日益迅捷,公民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已发生质变。与此同时,舆情传播的新特征也对作为舆情客体的政府提出新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借鉴组织传播中的事件开发原则,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监督制度,改变在舆情传播中的被动局面,提升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爆炸的媒介环境下,信息的生成、传播、接受处于一个高速变化的动态语境中,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有效传播,新媒体执政则成为各级政府需要解决的迫切课题。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面对新媒体信息瞬时性、集群性的轰炸,政府如何利用新媒体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公布,同时监控新媒体舆情变化,并根据舆情事件的发展进行合理、适度的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政府相关部门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及事件发生后政府的危机公关意识。  相似文献   

19.
田瑞敏 《传媒》2015,(14):76-78
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的海量性、互动性、即时性和复杂性直接考验着新时期政府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以及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它迫使政府重新审视自身的社会常态治理能力、危机公关能力及与公众的位置关系等重要问题.落实政务公开,加强公共参与,建立政府与新媒体的良性关系,建立政府的新媒体回应机制,以及构建科学立体的网络舆情应急体系,是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演变愈来愈受到关注。对新媒体环境下政府舆情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新媒体时代,以新冠疫情引发的网络舆情为视角,分析该事件的舆情变化规律,探讨义乌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明晰舆情处置的举措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对策,建立长效的舆情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