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运动制胜”到“运动致趣”向俗回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运动技术学科的教材研究中,运动项目教材的建构以"运动制胜"为出发点,很少涉及运动兴趣培养和运动快乐获得问题,其原因是受早年竞技体育教学观和机械还原方法论的影响。基于运动项目教学理念的思考,对"运动制胜"与"运动致趣"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在当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现实社会,除专业运动队外,均应在大体育观下以"运动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转俗成真"的运动项目教材研究要"向俗回转",建构适应多元教学目标需要和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笔者觉得要促使定向运动教学规范高效,也必须"三省吾课"。定向运动是一项挑战体能与智能的运动,深受学生喜爱。在普及和推广过程中,如何让定向教学规范高效,如何让普通体育老师也能上出"专业"的定向课?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三省吾课"的方法力求教学规范。下面以定向接力课为例来谈谈具体的做法,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正>一、"运动技能会能度"的基本概念毛振明、董文梅教授以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习得过程为依据,通过对"运动技能会能度"的调查,将运动技能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的运动技能"、"中间型的运动技能"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案例研析》栏目自创建以来,不断摸索着对体育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有效的研讨,特别是以"动作"为基础展开的系列单元构建研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技能主题""大运动观""内容体系一体化""运动学习""动作技能"等的提出,为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展开起了较好的引领作用。本期研讨的"转身"课时教学计划,更是让人感到欣慰,提出这样好的话题,显示出了一线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5.
运动技术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要求在运动实战中得到运用。但是在以往教学中,体育课堂往往只重视技术的学习而忽视比赛中的运用,出现"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练"的现象。以篮球单手肩上传接球为例,分析如何以"运用"的视觉突出"技术"的实践,让技术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也为球类教学提供新的视觉。  相似文献   

6.
<正>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运动技能教学,是体育课的主线,也是体育课程教育的本质,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为载体,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才有了开展的基点。体育教材内容在性质上存在着很多差异,每一项运动技能技术都有自  相似文献   

7.
<正>精讲巧练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则。精讲是指导,其最终目的是要落实到学生的练上。而巧练则是练重点、练关键,以质取胜,为使学生巩固新知、获得运动  相似文献   

8.
"支撑跳跃"是中小学传统的体育教材之一。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支撑跳跃的教学,不仅能全面提高人体运动器官、血液循环器官、呼吸器官、及前庭分析器官的功能;增强下肢、腰腹、肩带及上肢肌肉群的爆发力;发展判定三维空间方位的定向能力和控制身体的平衡的能力有其独特的生理锻炼价值,而且非常有利于培  相似文献   

9.
刘燕  郑雪 《体育师友》2012,35(4):57-59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目前体育教学体制下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问题,以高校体育课教学体制为切入点,剖析高校随着年级的增高体质下降的原因,寻找其对策和解决的办法。其特点:用“运动套餐”一词,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以“运动套餐”锻炼的形式细化分群,并分析各参与人群特点,以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运动套餐”观点,提出课外体育活动弱势群体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办法,倡导现行教学体制下采用三种套餐齐抓共管共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大多受直接兴趣的驱动,为此设计了“五动”教学。一、“五动”教学的要素所谓“五动”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动、启动、导动、主动、互动五个要素,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达到乐玩、乐学、乐练;会玩、会学、会练;善玩、善学、善练;增进健康,掌握技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五动”教学的要素如下:1.趣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推动的智力和能力,其维持和发展是难以想象的。”“乐”是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原始动机,也是小学生评价玩的结果的重要标准。他们对有…  相似文献   

11.
<正> 运动技能的转换是指:一个人把已经掌握了的某些运动技能,运用到学习某些新的运动技能中去的过程。运动技能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促进的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相互干扰的消极的一面。对于积极的一面,我们称之为运动技能的转换或转移;对于消极的一面,我们称之为运动技能的干扰。学习和研究运动技能的转换的主要目的在于,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注意排除其相互干扰的一面,而充分利用其相互促进的一面,以加速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因此,它关系到体育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决的过程即是一种学习活动的过程,问题解决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概念性认知的学科教学中。对美国小学体育运动性认知学习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问题解决中师生要掌握基本的动作术语,不仅是运动交流的媒介,更是其课程体系内容的真实反映;针对运动中的问题解决的“问题”有所分类,而且紧紧围绕运动中的核心问题“动作”而展开;问题解决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了其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与个性化教育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高等体育专业“项目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体育专业术科教学"重物轻人"问题,提出变运动"项目教学"为"项目教育",即将运动项目的工具理性与育人的价值理性统一起来,以求将教学的重心由"物"转向"人的培养",这是国内体育专业建设的文化自觉,是抵制体育异化现象、建设体育强国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科学》2017,(3):94-100
为论证运动项目是体育产业"元"逻辑,为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敲响"固本"警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历史演进视角、文化视角、产业链视角分析运动项目与体育产业的密切关系。研究认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体育经济要素、体育经济现象、体育产业成型的内在经济程度变化均基于一定的运动项目产生、发展;运动项目文化贯穿体育产业始终;具体项目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运动项目起到了延伸其产业链的作用。据此得出运动项目是发展体育产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校体育》2021,(10):78-79
<正>运动技能学习伴随着信息的加工,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编码,也就是与自己原有的信息(经验)进行重新构建,教学过程中关于个体的认知便是对外部或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1])。本期案例以武术的虚步学习为例,探究了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笔者尝试以“条件限制法”进行分析,探究学习者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内化,形成所学动作正确的运动感知觉,从而达到指导者的教学意图(或课程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动商是人体运动的潜能,也是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本能,动商、情商、智商是人发展的3个支脚,这是动商的基本理念。本文以动商理论为基础,以体育教学实践为行动,分析了动商与体育教学理念中的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等存在共同的理论诉求,在实践上动商是丰富田径教学、球类教学、新兴项目教学等体育教学实践的有力抓手,目的在于促使高校教学健康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专项体育课"课程模式是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探索与选择逐渐形成的。"专项体育课"作为全面实现学校体育"三位一体"总体目标的有效突破口,其设计思路基于3点认识:运动技能学习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运动技能学习具有"一项多能"的特征;运动技能学习"个性化"是全面发展的持久动力。"专项体育课"达成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目标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建立青少年运动愉悦信念、促进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增加"主动运动"时间,进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证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过度练习"与"概括能力"的发展需要,提高专项运动技能水平;以运动技能学习的成就感提升自我效能感,促进个体人格的发展,以专项运动竞赛提供社会规范学习情境,促进社会人格的发展,实现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学校体育》2020,(12):53-54
<正>教学应遵照每一个动作或技术都要为运动特性服务的"大运动观"教学原则展开教学与训练,这样的教学才是将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原理用得合理的教学([1])。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效地为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运动学习,才是有效的运动学习,这是"大运动观"所追求的结果([1])。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应该有效地为一个项目作出贡献的运动学习,才是有效的运动学习,这是"大运动观"所追求的结果([2])。动作是运动项目的基础,动作学习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起点,相对于运动项目来说,动作学习实际上是被分解后的教学,分解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单个动作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时候,多数教师容易将体育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形成"技巧"、"技能"和"体能"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直很重视"反复的练习"。这—点从技能掌握的过程来看的确是必需的,但是我们要警觉的是"闷头练的运动学习"会使学生失去动脑筋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笔者提倡以运动技术和技能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来进行创新设计,这样才能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