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一、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体育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任何情境的创设都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服务,一个巧妙的情景创设一定是紧紧围绕技能的学习与练习展开,并在情境中不断地提高练习的难度,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快乐的练习体验,从而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水平一(二年级)《原地支撑跳上、跳下》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小青蛙"学本领的情境,通过"搭房子",让学生体会推手动作,预防运动损伤;通过"粉刷匠",2人一  相似文献   

2.
<正>一、以趣味体验引领体育教学本次教学展示课中,一节以趣味田径为主教材的课程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该课执教教师通过循环训练法统领全课,将学生分组同时进行不同项目的练习,依托国际田联软式田径器材,在操场上搭建起小栏架、小山坡、十字方格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场地,仿佛将课堂变成了孩子们游玩的乐园,让原本枯燥的田径练习变得丰富和趣味。新器材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正>一、依据学情创情境,增强教学针对性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山东范为津认为在跳跃课中,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小青蛙回家""小袋鼠历险记"的故事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扮演小青蛙或者小袋鼠以及故事中出现的角色,依托该情境,完成立定跳远课程的讲解,促进学生立定跳远技术动作水平的提升;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设置跳上高山、跳下飞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明白蹬地摆臂和腾空展体在立定跳远中的重要性。山东刘朝霞认为依据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一、案例背景水平二《跪跳起》教学是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本课通过巧妙设计小垫子的运用,让枯燥的技巧动作学起来更有趣,课上起来更有序,学生掌握起来更扎实。教师运用游戏、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垫子的合理布置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技能。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为跪跳起技巧动作。跪跳起练习有一定趣味性,经常练习对发展腰腹肌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技体"并重从本届的全国优秀展示课来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体能、技能并重,不管是球类课、体操课,还是体能特点强的田径课,所有教师在解决教学重、难点时,都融入了相当的体能成分。如,小学四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一课,教师组织学生练习各项技术时,巧妙地将行进间运球和小场地的往返跑、追逐跑等体能练习结合起来,巩固、完善学生行进间运球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  相似文献   

6.
<正>“肩肘倒立”属于人体运动中基本活动——倒立范畴。教学的重难点是:夹肘内收和伸髋立腰。现阶段教学中由于一些安全事故难以解决,导致一些教师对技巧教学谈虎色变,造成教学内容的残缺;加之反复、乏味的练习形式,容易使学生倦怠,导致学习质量不高。教学中,如果教师巧妙设计教法,运用循序渐进的趣味性练习,调动学生的练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熟悉的活动、似曾相识的场景可为体育课堂情境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可让学生产生共鸣、忘我投入,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进而激起全部的运动激情,使体育教学事半功倍。一、课前运用情境,可引注意、激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案例描述:将《小青蛙跳荷叶》运用到"立定跳远"教学中,以体操垫为荷叶,以学生为情境主体(小青蛙)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你知道小青蛙平时是怎样"走路"吗?  相似文献   

8.
<正>一、剖析两个案例同样的"篮球运球过人"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一)教学方案方案一:熟悉球性→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曲线运球→让学生讨论有哪些运球过人的技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体前变向运球过人→面对标志物。如,标志杆的练习→面对消极防守的练习→一对一的实战练习→运球  相似文献   

9.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体能练习,提高速度、灵敏练习的趣味性,并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二、教材分析青少年体能训练能培养学生适应环  相似文献   

10.
一、对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解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地参与各种有效的组织和练习,以发展学生思维创造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形式。其特点:强调体育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这种模式的适应对象是:高小以上的学生。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从认识规律出发,其教学过程结构是:问题假设——实验性练习——验证练习——结论评价。  相似文献   

11.
室内体育课教学五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做为室内体育课教材,丰富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   一、游戏教学   利用雨天上室内课的机会进行游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体可设计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注意力的练习,要求这些游戏要简单易学、生动活泼,趣味性强,通过教学可以使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发展学生协调能力。另外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严格控制课堂纪律,防止干扰邻班教学。   二、身体素质练习   1.利用室内的场地和课桌、椅也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发展学生力量和柔韧性等,这类练习应当简单、实效、易操作。如利…  相似文献   

12.
<正>一、兼顾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与有效性的实施途径(一)丰富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同时,应丰富教学内容的情境化设计,做到多样化、趣味性,既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又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课堂学练中,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如,江苏朱伟力提出,耐久跑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素质练习感到乏味,教师可利用障碍跑、自然地形跑、追逐跑、定向跑等多种教学内容的创新提高学生参与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体能练习时机要有系统性摸底性体能练习:教师刚刚接触到新生,进行体能练习旨在了解学生身体基本状况与体能基础,安排体能练习的内容一般具有低负荷、趣味性强等特点,如,慢跑、基本跳跃、基本支撑等。通过这类体能练习,教师可以较为直观准确地观察到学生的健康状况与体能基础,便于制订后期体能练习计划,最大限度地避免体能练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恢复性体能练习:学生经过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 在队列教学中,方法容易模式化。为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法: 一、口诀记忆法为了便于学生记住和体会动作要领,可以把队列要领编成口诀,让学生背诵。如:可将正步走动作要领归纳为: 身体挺拔头要正,踢腿直膝脚平行, 全脚着地步伐稳,踢腿摆臂要带风。二、节奏变换法为了提高练习的趣味性,有时可采用“节奏变换法”教学,也就是教师所发出的口令,长短预令结合,没有固定的间隔、节拍,让学生无规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阶段,进行中长跑练习往往容易使学生对该项目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学生无心练习,也不易提高他们的中长跑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笔者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反复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一套中长跑"兴趣训练法"。这一训练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各种练习内容的趣味性,以及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变化,让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兴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性质"的"健身性"指出:"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动作、组织、氛围等方面,分析改进体能练习的策略,从而达到过程增"趣"、效果添"味"的效果。一、增加动作多样性,满足好奇心问题分析:在常态体能练习中,教师多采用定时、定量等带有一定负荷量的规定动作。这种体能练习内容的单一性和产生的疲劳感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认识和定位体育教学中的体能练习通过研讨,参与研讨的教师观点各异,但主持团队认为,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就应该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教师应将学生"育成什么样的人"作为体育教育思考的出发点,让学生通过有效的体能练习,得到"实惠",获得"福利"。认识体能练习的必要性后,就很容易对其进行定位,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  相似文献   

18.
<正>在排球教学实践中,巧用同心圆站位进行练习,队形可收可放,既可以节省队形组织调动的时间,增加练习次数和密度,提高组织和练习效率,同时又可以使学生的观察面、教师的示范面变得更加开阔、均衡,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练习趣味性,提高队员的移动意识和移动能力,有效解决排球教学"形成积极移动意识"的教学难点。一、移动接球1.抛球—拍手—转身接球练习目的:集中注意力,提高练习兴趣和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19.
<正>一、听鼓声换手运球目的:均衡发展学生左、右手原地运球的能力。方法及规则:持球姿势准备,听到一声鼓响右手运球,听到两声鼓响换成左手运球,听到密集的鼓声则变为低运球。教学效果:在复习原地运球的基础上,通过鼓声提示学生运球中进行换手,增加原地运球练习的趣味性。教学建议:1.游戏前,学生先集体展示右手原地运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运球水平,纠正、规范运球的动作后再进行换手运球的练习;2.导入游戏时的语言:"让我们来点小变化——听鼓声换手运球,请同  相似文献   

20.
<正>一、运用故事巧教学在队列队形教学中,运用故事进行队列队形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根据《秋天来了》一文中:秋天来了,大雁向南方飞去,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教师问:"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像大雁一样排的那么整齐呢?"学生回答:"有"。如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地过渡到队列队形的学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