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描、摸圆的周长1每人发一张有的纸,用笔描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2课前每人用有圆面的两个物体,在硬纸上分别画出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然后剪下来并标好直径、半径的长度,摸一摸硬纸圆的周长。3想一想什么叫圆的周长二、测量圆的周长1用什么办法测量自制硬纸圆的周长有的学生说,用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有的学生说,用绳绕法测量圆的周长。2教师抡动细绳系着的小球,形成以细绳长为半径的圆,并问怎样测量空中所形成的圆的周长板书课题。三、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有关1教师演示:双手同时抡动长短不同的细绳系着的红色、…  相似文献   

2.
提出问题 ,寻求策略 ,解决问题 ,是“问题解决”的精髓。下面是运用“问题解决”思想 ,教学“圆的周长”的一个片断。师 :现在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学具圆 ,动手操作 ,大胆实践 ,看看测量圆的周长有哪几种方法?师 :(学生测量完后)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生1 :把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来量出它的周长。生2 :用线绕圆一周 ,拉直量出它的长度。生3 :把圆环截断拉直量出它的周长。师 :这些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师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教师拿出一个系有小球的绳子不停地转动 ,形成了一个“虚圆…  相似文献   

3.
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改革教学观摩交流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河南的席争光老师所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下面我就几个片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片段一:复习导入。师:关于圆的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生:圆心、直径、半径、用字母表示、关系、特征……师:还想学些什么?生:圆的周长怎么算?圆的面积怎样算。师:今天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好不好?生:好!教师揭示课题。(教师短短几句话,带领学生回忆了圆的知识点,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意愿,在亲切自然的谈话中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不但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展。下面以教学《圆的周长》为例,浅谈自己实践的体会。一、课始运用猜想引课题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了正方形与圆各一个,请学生观察、比较后猜想:它们的周长哪一个大一些﹖学生有猜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大的,也有猜圆的周长比较大的,还有猜两个一样大的。教师及时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能验证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学…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听过两位教师教圆的周长。第一位教师讲课的方法是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分别用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两条直线上滚动一周,确定了这两个圆的周长,请两位学生用米尺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然后让全班同学根据量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的结论。第二位教师课前要求学生用硬纸板按指定的半径做三个大小不同的圆。上课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并做了量周长的示范后,要求全班学生按照程序进行操作:①量出圆的周长,②量出圆的直径,③用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④观察所得的三个商,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让部分学生分别报出测量的数据,经过核对、讨论,确定出较  相似文献   

6.
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分别测量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再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当一个学生汇报到圆的周长、直径与比值分别是160、60和2.67时,教师马上将这组数据从黑板上擦掉,并且说:"这组数据肯定是有误差的,我们就不研究了."这个孩子灰溜溜地坐下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在教师所认可的数据中观察并得出有关圆周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上圆周率课的时候,教师会向孩子们提问:“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然后,老师会给每个学生一个杯子、一把尺子和一条绳子。让弦子们自己想办法去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老师的启发。孩子们开始动手,用绳子和尺子量杯子的周长与半径。有孩子抢先发言:“老师.周长比直径长。”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再现 1.失败的教学案例及症状分析. [案例]"圆周长公式推导"教学片段. (课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师:圆周长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生1:和直径有关. 生2:和半径有关. 生3:半径越长,直径越长,圆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一、引导学生观察演示过程,感知圆 在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后,教师将细绳的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手里,用力甩动小球,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形成一个什么图形?这种图形是直线图形吗?然后,教师用拉线的方法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让学  相似文献   

10.
上课开始 ,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 ,教师提问 :“圆的周长是否也与圆内某条线段长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呢?”先出示可剪断的铁丝圈 ,将其剪断拉直 ,采用化曲为直的办法 ,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周长 ,再给学生硬币、瓶盖、圆铁板等不能剪开拉直测量周长的圆形物体 ,要学生寻找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用绕线或滚动法 ,得出几个具体圆的周长。此时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既不能拉直也不能滚动 ,要求学生观察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量有关。学生通过讨论 ,发现直径越长 ,周长越大。之后 ,测量前面几个圆的直径 ,与所量得的周长比较 ,计算出各…  相似文献   

11.
韩绍荣 《成才之路》2009,(11):59-60
一、多媒体演示,激发兴趣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一个圆在直尺上滚动,自己动手操作测出结果,将每一次演练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填入有关“实验数据表”内,让直径不同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集中表示出来。经过观察讨论、计算分析。许多学生都发现:圆的直径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也随着增大(或缩小),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且这一变化有一定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当教师引出圆周率概念后,学生对圆的直径、圆周率及周长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通过比较后很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2.
<正>一、缘起:一个无人回答出来的问题引发的思考一次听随堂课,听了“圆的周长”这节课。一开始,教师从周长的概念迁移出圆周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紧接着教师就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行了追问,当问到第三个问题时,全班无人举手。【原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3.
教学“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时,许多教师都会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来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在一个圆形教具的圆周上任找一点,做下标记,然后以这个标记为起点,使该圆沿一条直线做无滑动的滚动,待该标记重新落在直线上时,圆刚好滚动了一周.此时量出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就恰好是该圆的周长.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动手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为了找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师往往安排学生重复以上操作,接着再算出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并最终给出C=πd或C=2πr的圆周长计算公式.从该公式中很容易看出:一个圆周长的大小取决于它的直径(或半径)的长短.这是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分别测量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再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当一个学生汇报到圆的周长、直径与比值分别是160、60和2.67时,教师马上将这组数据从黑板上擦掉,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教学的《圆的周长》一课,阐明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_檐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首先 ,用CAI课件演示一只拴在木柱上的羊在草地上吃草的动画(羊转动) ,提问 :拴着的羊所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时所吃草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分析明确问题的关键是求圆的面积后 ,由周长公式 ,教师启发学生想到圆的面积与半径(或直径)有关系 ,但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联想起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再分组用圆纸片动手剪一剪、拼一拼 ,得出多种拼图办法 ,然后 ,利用计算机课件 ,不断增加圆的等分份数 ,拼成的图形上下边越来越直 ,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 ,圆的面积公式由此就得出了。这样 ,羊吃草的最大面积也就容易求出。本…  相似文献   

17.
教学"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时,许多教师都会设计这样一个活动来让学生动手操作:首先在一个圆形教具的圆周上任找一点,做下标记,然后以这个标记为起点,使该圆沿一条直线做无滑动的滚动,待该标记重新落在直线上时,圆刚好滚动了一周.此时量出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就恰好是该圆的周长.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动手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为了找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师往往安排学生重复以上操作,接着再算出圆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并最终给出C=πd或C=2πr的圆周长计算公式.从该公式中很容易看出:一个圆周长的大小取决于它的直径(或半径)的长短.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进一步研究会发现以下有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规律。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一些基础知识时,我常常让学生看一看或做一做,使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套直径分别为3、4、5厘米的圆,上课时,让他们用这些圆在有20厘米刻度的直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数据,并要大家想一想,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他们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然后,教师总结出“圆周率”的概念,再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用硬纸做一个圆,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剪开,让学生试着拼一拼,将被剪开的圆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我让他们细心观察,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什么,宽是圆的什么,学生说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1/2,宽是圆的半径。接着教师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即圆的面积=πr~2。  相似文献   

19.
圆的认识     
教学目的:1.能区分圆与球体.2.会使用圆规画圆.3.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4.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教师提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对于这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学生还不能根据圆的特点准确回答,这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一、初步认识圆1.教师演示.旋转两头系有小球的毛线,得到圆.  相似文献   

20.
近日,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浙教版"圆的认识"一课,对其中"画圆"部分不同的处理方式,感触顿深. 一、片段摘录 A教师课堂情景描述 (每组一个圆形的塑料篮筐,让学生找出篮中的圆.) 师:你想不想画圆? 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