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北大学探索文科课程新体系湖北大学试办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积极改革传统的中文学科课程设置,探索面向21世纪的文科课程体系。他们的尝试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与好评。该校针对传统的中文学科课程结构过于单一,不适应当今学科相互渗透、高度综...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建设既是一场文科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场文科学科建设的革命。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面临着新文科建设和学科发展不成熟的双重挑战。从学科定位、学科价值与品格、学科主题、学科意识与问题意识以及学科方法等维度反思教育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和困境缘由,进而从应对新文科建设挑战的角度提出适于中国情境的学科理论话语体系、发展问题主导的学科研究范式以及探索指向科际融合的学科发展模式等教育人类学学科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应对新文科进行深入研究,以此为根基探索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积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跨领域融合、推动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与科技互动发展等路径在新文科背景下开展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将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新文科建设理念紧密结合,全面优化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在使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更适应现阶段音乐教育发展要求的基础上确保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对,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当今意义的新文科以新技术革命为背景,在学科内容方面注重跨学科融合、知识理论创新,在目标任务方面突出全人培养,引领和服务于社会需求.新技术革命与新文科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技术革命为新文科建设提供内容;二是新技术的发展为新文科建设提供技术手段;三是新技术变革需要新文科提供价值判断和对人文思路的启发.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新文科建设应服务于全人培养、学科内涵建设及国家战略、现代生产力发展需求.我国新文科建设在学科内容方面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在文科教学方面要积极融合新技术,推动文科教学现代化;在学术研究方面要积极回应社会实践,加强文科学术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下语境中的新文科具有"大文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基本特点,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解释和解决当前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的文科。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现有学科分类体系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趋势、基层学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有效实现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对建设新文科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不够等是阻碍新文科建设的瓶颈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把准文科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塑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文科人才培养改革,构建与新文科建设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6.
当下语境中的新文科具有“大文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基本特点,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解释和解决当前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的文科。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现有学科分类体系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趋势、基层学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有效实现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对建设新文科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不够等是阻碍新文科建设的瓶颈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把准文科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塑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文科人才培养改革,构建与新文科建设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思路举措。  相似文献   

7.
香港中学中文科课程发展概况香港教育学院何文胜在香港,中文科课程主要包括中国语文科、中国文学科和中国语文及文化科。除上述中文科的正规课程外,还配合一些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科的兴趣和语文的能力,例如各学校都设立有关上述科目的兴趣小组或中文学会。学科...  相似文献   

8.
按照"新文科"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该文分析了当前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指向下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策略,以期推动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文科人才培养,提升文科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眼于新建地方工科院校文科发展的现状,通过对当前文科发展的热点领域和成功的文科办学模式的分析及对比,提出积极利用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背景的优势,关注新行业、新工程技术所带来的学科热点和空白项目,大力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以此来发展独具特色的文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文科”的概念自2018年在教育部“四新”建设中得到明确表述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同学科都重新审视了新时代国家对人文与社会学科建设提出的新命题,试图从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角度加以回答。本身就跨人文与社会的外语学科概莫能外。从“新外语”,到“大外语”,很多专家就外语学科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试图从对“新文科”的解读入手,对“新文科”之“新”对外语学科提出的挑战以及外语学科可能的应对提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的长期规划,新文科以“新”为导向,对文科教育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打破学科界域,坚定文科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艺术管理是新文科建设的重点交叉学科之一,对其教育理念的思考与研究,是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管理学科建设的首要环节。以艺术管理学科的代表性专业方向——表演艺术管理作为研究本体,以新文科的三个“新”维度为研究视角,对其教育理念进行多维度探索。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新文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力之举。在新文科背景下,研究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指导。新文科理念契合思政课价值引领导向,思政课改革融合新文科学科交叉发展,思政课改革结合新文科人才全面培养。进一步分析新文科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导向,提出学科知识穿插的教学内容改革、信息技术介入的教学方法改革、促进质量提升的教学评价改革等实践路向,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真改、实改、新改、深改。  相似文献   

13.
一、建设高水平的大学,离不开高水平文科的支撑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说过“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高水平文科的支撑。”王大中校长这里讲的文科,并不只是单指中文、外文、新闻、艺术等文学学科,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七大学科门类。我借用他的话,是想说明人文社会科学在新组建的江南大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不是应用学科,但是,从狭隘的作用性来说,它奠定了大文科的基础,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从广义的作用性来说,它从根本上提升了整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可以说,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都有中文专业。但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中文学科人才,又是各学校都面临的问题。自1995年教育部创设中文专业的“国家文科基地”之后,为中文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创造了条件。结合我校的文科基地建设,我们对中文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作了几年的探索,在此略作总结,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批评指正。一、建构并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  相似文献   

15.
“新文科”建设是一场新时代我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运动,涉及人文教育、文科教育以及相关学科教育改革。人文具有精神和学科两方面的含义,人文教育与文科教育既相关联又相区别,“新文科”建设不是要否定传统文科,而是要明确文科教育的人本理念,注重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以高新科技丰富文科学术范式,并将全球变革和人类命运纳入文科及其教育教学之中,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6.
总结国内外新文科人才培养实践中的经验与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学科交叉的新文科学科体系创新、专业建设创新、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改革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模式的人才培养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教育学史视角把脉当前我国教育学学科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能够发现教育学学科发展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教育学在文化传承上的断裂。新文科是应对当前科技革命、社会需求的重要策略,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聚焦新文科背景下中国教育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学发展历史中挖掘既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新的教育学发展路径,坚守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坚持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工具取向与价值取向的统一,在坚持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部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学科建设要结合区位优势及特色,平衡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关注新时代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突出中国视野和现实关照,建构中国特色英语学科话语体系,加强英语专业师范性色彩,实现主动服务国家、地方发展战略职能。新文科强调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地方外语院系需结合英语专业学科内外的双重属性及跨学科性质,建构双重跨学科、多重跨院校的多层次学科融合体系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外部引进、内部培养的人才政策,逐步完成新文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地方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良性健康成长,推进新文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高质量的各类专门人才。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近几年来,我省不仅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而且还有计划地开展了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1.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首先,加速发展文科教育,提高文科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我省高校文科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比例,从八○年的12.4%上升到八四年的25.8%。如中山大学在继续办好中文、历史等基础专业的同时,近几年先后创办了图书馆学、工业企业管理等文科新专业,使该校基本实现了文理各半的专业结构。其次,积极发展应用性学科。目前财经、管理、计算机等应用性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