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一生中形成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要靠养成教育去完成。教师必须积极探求科学管理的途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靠社会的力量,持之以恒地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家庭、社会相联系,搞好养成教育,促进和谐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文明礼貌、喜欢读书、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的学生,是长期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从中小学阶段抓起,这是当今城乡中小学校德育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性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反映;一定的行为,连续不断地在一个人身上进行,就形成一定的习惯,而且表现一个人的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中小学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问题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学?什么是好的教育?在强调绿色发展的今天,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有了"绿色"国标.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阐明了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和评价要求,建立了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方面20个关键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察学生发展情况.其中,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包括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四个关键性指标,由低到高、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5.
2013年6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综合改革,并推出配套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该框架被称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方面,共20个关键性指标。其中,"兴趣特长养成"是在关注统一要求、全面发展的同时,针对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6.
国内传真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将推行"绿色评价指标"教育部2013年6月发布了新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该项评价指标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其框架借鉴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和上海试点的做法,其中包括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5个方面和20个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1988年,我校以“道德评价教育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的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德育的整体改革,强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学生逐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评价及评价他人品德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要求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学业负担五个维度,综合评价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然而,由于品德内涵的复杂性,有关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测评问题一直是德育研究领域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短板,测评技术与方法的探索也相对较少。因此,研究中小学品德发展水平的测评方法,开展中小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测评实践,对于丰富品德测评技  相似文献   

9.
所谓养成教育 ,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性教育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 ,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反映 ;一定的行为 ,连续不断地在一个人身上进行 ,就形成一定的习惯 ,而且表现一个人的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中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 ,中小学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问题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 ,显得更加突出。一、现实与未来呼唤养成教育人类社会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高科技、信息将会给人…  相似文献   

10.
<正>思想品德学科导行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生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载体。导行作业的设计,既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又要和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对接,让学生有参与的主动性,更要与学生生活实践对接,让实践与成长有着陆点。下面,以一道辨析题为例,谈谈设计思想品德学科导行作业的几点体会。[例题]为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学生发展新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小学品德)指出: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品德课程不仅要从德育知识体系更要从学生的生活层  相似文献   

12.
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对自己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中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 ,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就为他们今后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 ,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或教育方法不当 ,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就会影响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所以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适应时代要求 ,提倡素质教育 ,把德育作为根本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分别提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可见品德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梁春炎 《家长》2024,(7):88-90
<正>小学生开展好德育工作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在小学生中开展德育,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有助于涵养其公德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因此,以德育为指引,指导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策略有:一是坚持以规章制度为抓手,实现文明行为习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二是组建德育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自主管理和组织能力;三是师生协同开发德育课程,更好指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四是以榜样为指引,对自身文明行为开展自省;五是注重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效能;六是建设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的教育系统,支持学生践行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全面持续性的学生评价积极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的校本德育特色活动一直在积极探索学生习惯养成的途径,文章阐述了该学校从2019年8月开始全覆盖使用珠海市金湾区中小学校智慧校园系统,并且结合校本特色探索出个性化定制的美乐币评价卡评价体系,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框架,全面多元地对学生在校的各类行为进行评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其他学校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近期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推动中小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套评价体系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内容包括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关键性指标,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因此被誉为“绿色评价”。  相似文献   

17.
<正>策划人语德育科学化是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向,而德育低效是中小学德育实践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遵循品德形成发展的"内生—外化"、"他律—自律"规律和德育的生成性、后效性、长期性、反复性特点,将德育的规范与要求有效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素养。这一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是,德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使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经历品德知、情、意、行等心路历程,让  相似文献   

18.
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和品德学科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搞好学生的品德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的品德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品德评价存在片面和单一的问题,因此学生的品德评价,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把理性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本文从小学生品德评价的原则、品德评价的策略和判断品德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三个方面探讨适合小学生品德评价的有效策略。为推进和改善学生品德评价,增强德育实效性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选取学生生活中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本文笔者试就如何多方式结合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任教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德育改革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学校德育效果与社会文明要求仍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学校德育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在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