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质疑的基本解释是提出疑问,质疑精神是教学中所提倡的,因为学生的质疑及师生思维碰撞会使学生得到发展。"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是中图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单元第2章第2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中的一个探究活动,通过比较,得出结论——酶具有高效性。我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来一直这么讲,从未考虑过有什么问题,学生也  相似文献   

2.
人教社2019年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4章第2节“特异性免疫”一节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以两幅示意图配以文字的形式进行阐述的,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上有较大变化,师生存在的疑问也较多。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就新教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示意图与课后习题示意图在教学中产生的疑问进行释疑。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很好素材.本节介绍了科学家对遗传现象的探究过程,难点较多,有教师和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交配实验的描述和解释存有疑问.结合这些疑问,我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理解,对问题进行了解答.一、疑问:本节所说的"白眼的遗传与X染色体遗传相似"是什么意思?1.问题来源教材29页: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  相似文献   

4.
以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讨论,说明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资料、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0):62-63
<正>1教学内容"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成"是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单元第1章第1节的内容。该内容既是有丝分裂的继续,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在知识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内容非常重要。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能力目标: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6.
浅析ABO血型     
何林格 《科学教育》2005,11(6):63-64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中,涉及ABO血型的知识,学生对此兴趣很浓,疑问颇多,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1基本情况1.1教材内容分析圆周角(1)是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对称图形——圆”第4节“圆周角”第1课时的内容,在本章的前3节学生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对称性和确定圆的条件等知识,本节课学习圆周角的概念与性质.圆周角是本章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探究圆幂定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联系圆与三角形、四边形及相似形知识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71-72
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知识整合能力。以《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为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免疫系统考点,根据教学效果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61-63
<正>1教材分析"细胞的化学组成"是中图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单元第2章第1节的内容。化学组成是细胞生命的物质基础,该节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理解生命的物质性,为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等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原子结构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对生命的认识并未上升到分子水平,也没有意识到生命的物质性,并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对碳架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7,(24):60-61
<正>众所周知,小班化教学增加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机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作为小班化教学模式中任教的生物教师,多年来追随教育改革的步伐,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和策略。现以初中生物学"免疫与计划免疫"一课为例,谈一谈对小班化教学的探索。1小班化教学设计分析"免疫与计划免疫"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章第2节的内容,介绍了有关人体免疫防线和计划免疫的知识。本节内容特点为: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1.
<正>1依标据本,说教材1.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阐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完整,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1.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结构决定功能的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12.
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这节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十四章第24·4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面的  相似文献   

13.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图版·必修第1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2课时)。【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本节课标特别强调"运用地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模式图与实际大洋的分布,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而使学生认识洋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1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这节内容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十四章第24·4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面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7,(4):57-58
<正>1教材分析"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的内容。本节是在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细胞核这一重要的结构,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为后续的学习做了铺垫,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遗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连乘应用题(教材第99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汁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以后学习简便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90):137-138
本节课设计紧扣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注重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通过"水果电池"创设情境,实验设计颇有新意,既有助于揭示原电池形成条件,又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很近,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设计中提出的三个"思考问题"具有很强的指向性,有利于学生开展讨论探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1疑问Beshall[四川乐山网友]在人教版高中教材《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2.2节中指出细菌主要分布在距地表约3~8 cm的土壤层。而在第2.3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中,却说滤纸要埋在此地表10 cm深。这两处之间是否有矛盾?为什么滤纸要埋在此地表10 cm深?2讨论任智安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种类很多,  相似文献   

19.
本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 (上 )第四章的第一节。第四章着重讲述植物体内有机物为什么会分解和水分为什么会散失 ,这一节正是揭示了有机物分解的本质。在学生刚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并储存能量后 ,定会产生疑问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被利用的 ?储存的能量又到什么地方去了 ?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正好解释了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和能量的释放。因此 ,它是本章乃至本册的重点内容。1 教学目标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现状 ,针对教材的特点 ,利用学生对植物的喜爱与探索的心理特点 ,我从…  相似文献   

20.
1教材依据 山东科技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2节电解质. 2设计思想 本课时教学主要包含3部分内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含义、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方程式、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含义.在本节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知识,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就以“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教学切入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