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中药葛根、丹参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用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注射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经葛根、丹参治疗6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等含量,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脂的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葛根通过改善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当归多糖(AS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探讨AS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机制。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低剂量ASP(20mg.kg-1)、高剂量ASP(100mg.kg-1)以及盐酸二甲双胍(150mg.kg-1)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21天。同时采用正常大鼠为健康对照,观察ASP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肝糖原等指标的影响。发现ASP能明显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胰岛B细胞修复和再生有关,提示ASP有作为口服降糖药辅助用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α-硫辛酸组和糖尿病组,α-硫辛酸组腹腔注射α-硫辛酸50 mg/kg,连续4周,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Caspase-3和Bcl-2的含量。另取1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4周后α-硫辛酸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但胰岛素值逐渐升高超过糖尿病组(P<0.05)。胰腺β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Bcl-2的表达则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α-硫辛酸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减少β细胞凋亡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研究其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肝功能酶、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2型糖尿病对照组(B组),2型糖尿病运动组(C组),2型糖尿病魔芋多糖组(D组),2型糖尿病联合强度运动组(E组);每组各10只.测试指标包括:(1)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测试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TG、TC、HDL-c、LDL-c、ALT、AST;(2)肝组织中SOD和MDA含量.结果 (1)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指标,联合干预较单一因素干预效果更加显著(P<0.05);(2)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均有效降低血清ALT (P<0.01)含量,AST各组均降低(P<0.05);(3)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干预有效升高SOD水平、降低MDA水平,联合干预组抗氧化效果更好(P<0.01).结论 通过6周运动和魔芋多糖单独或联合的干预方式,血糖、胰岛素水平和血指标表明:通过干预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减少了脂质沉积,降低了转氨酶含量,提高了大鼠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检测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筛查出成人缓慢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了LADA46例、ICA、GAD抗体阴性的2例糖尿病35例及成人1型糖尿病17例的临床特点,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等。结果:LADA组GAD抗体阳性率为93.5%,明显高于ICA(47.8%),除自发酮症外,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无显著差异。随病程的延长,β细胞功能的减退并不显著。结论:LADA诊断虽依赖于ICA、GAD抗体测定,但早期胰岛素应用与否应根据个体化而定。  相似文献   

6.
1型糖尿病(又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它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B细胞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世界上对此病没有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tau蛋白和内质网应激通路关键分子XBP1S在糖尿病大鼠海马表达的变化,探讨XBP1S在糖尿病大鼠脑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注射STZ16周末,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s 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组织中XBP1S和Tau的变化。结果:注射STZ16周,Western Blots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海马组织中XBP1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au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M大鼠海马CA1区Tau阳性细胞数较多,颜色深;DM大鼠海马CA1区XBP1阳性细胞数较少,颜色浅。结论:XBP1S在DM大鼠海马区表达比正常大鼠减少,提示XBP1S在可能参与糖尿病大鼠认知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糖平煎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 ,检测实验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中药糖平煎能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格列喹酮(15 mg/kg)联用瑞舒伐他汀钙(10 mg/kg)对血脂异常的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NG)组、模型(MG)组、格列喹酮(G)组、瑞舒伐他汀钙(R)组和格列喹酮联用瑞舒伐他汀钙(R-G)组,每组6只.除NG组大鼠外,其余大鼠均给予高糖高脂饲料,持续喂养4周,并对高脂饲料喂养的大鼠腹腔注射STZ(40 mg/kg)诱发T2DM进行实验.给药7 d后,测定各组大鼠的糖脂代谢功能指标(FBG、GHb、TG、TC、LDL-C、HDL-C)、胰岛素功能指标(FINS、Homa-IR)和体重变化.结果:与瑞舒伐他汀钙单用相比,联用药组FBG、GHb、FINS、Homa-IR、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格列喹酮单用相比,联用药组FINS、Homa-IR、TG、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格列喹酮联用瑞舒伐他汀钙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异常的改善作用较格列喹酮或瑞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IRS-1基因在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调整周期的意义和IRS-1基因多态性对胰岛素给药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做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各指标与胰岛素剂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IRS-1基因TT基因型胰岛素给药剂量较CT基因型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自2010年5月~2013年6月期间的2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09)和治疗组(n=109),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治疗3个月后,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明显好于甘精胰岛素,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略高于甘精胰岛素,但均较轻微。可自行消失,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山药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及血小板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山药多糖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以及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将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分成正常大鼠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治疗组包括二甲双胍组和山药多糖小、中、大三个剂量组,二甲双胍组大鼠每日每只灌服二甲双胍剂量为0.8mg/kg,山药多糖小、中、大剂量组大鼠每日每只分别灌服50mg/kg、75mg/kg、100mg/kg的山药多糖精品.正常大鼠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对照组每日每只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服15d后进入实验程序的大鼠进行血糖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山药多糖各剂量组的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山药多糖各组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山药多糖三个剂量组的血小板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山药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胰岛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能抑制血小板的异常激活和聚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使用过程中,胰岛素的储存方法和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60例确诊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其中18例进行胰岛素注射.结果我院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储存知识较为了解,常见的问题主要为13例(72.2%)忽视了胰岛素在夏季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我院患者对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时间及注射前排气的知晓率为18例(100%),17例(94.4%)存在重复使用针头问题、6例(33.3%)注射前未消毒及2例(11.1%)外出漏打胰岛素.结论由于胰岛素笔使用知识的缺乏和使用方法不当,大大降低了糖尿病的疗效.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胰岛素的储存方法和使用规范成为宣教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加二甲双胍的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人的影响。方法:2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运动调节和(或)单用二甲双胍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患者改用门冬胰岛素30加二甲双胍治疗,疗程为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同时作胰岛素(Ins)、C肽(CP)释放试验;HbAlC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C肽采用放免法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强化治疗后HbAlC、FPG与2hPG均见下降(均P〈0.001);胰岛素、C肽峰值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有利于修复初诊2型糖尿病人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将两月龄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和糖尿病建模组(DM),给DM组大鼠分别按50mg/kg分两次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再将DM组的大鼠分为安静组(DQ)、低强度运动组(DSL)、中强度运动组(DSM)和高强度运动组(DSH);DSL组、DSM组、DSH组分别按确定的强度进行6周的跑台运动训练.6周后发现,三个运动组大鼠FBG、TG、TC、DLD-C都低于DQ组,而HDL-C、血清Ins高于DQ组;在三个运动组之间,DSM组的FBG最低,体重、血清Ins最高;在对改善脂代谢上,DSL组TC最低,DSM组TG、DLD-C最低,DSH组HDL-C最高.这说明中强度跑台运动(27m/min)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的提高及脂代谢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关系。方法将302名R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采用多因素相关和回归分析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李光伟指数(IAI)对UAER的影响。结果随着UAER的增加,HOMA—IR逐渐升高,IAI逐渐降低。多因素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IAI与UAER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LADA与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口细胞所受免疫损害呈缓慢性进展,在诊断后平均27(13~45)个月不需要胰岛素治疗。最早由Irvine等人在1977年提出,但直至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对于糖尿病分型的新建议中才提出,LADA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本文就LADA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链脲霉素诱导的1 型糖尿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单剂量尾静脉注射(iv)链脲霉素(150 mg·kg-1)诱导小鼠1 型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空腹血糖>11.1 mmol·L-1)的小鼠随机分为3 组:模型组,罗格列酮3.2,1.6 mg·kg-1·d-1 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每组10~12只,连续灌胃(ig)给药6 周.第6 周采用Morris 水迷宫和Y 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海马和皮层区Aβ40,Aβ42,糖尿病动物脑内β分泌酶(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BACE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3.2 mg·kg-1 剂量组能显著缩短糖尿病小鼠定位航行试验的潜伏期(P<0.05),增加空间探索实验中平台所在象限的停留时间百分率(P<0.05),并增加糖尿病小鼠在Y 迷宫测试中的正确反应次数(P<0.05);罗格列酮对1 型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显著影响;罗格列酮3.2 mg·kg-1 剂量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脑内海马和皮层区Aβ40(P<0.05,P<0.05)和Aβ42(P<0.05,P<0.05)的水平而对海马和皮层区BACE1 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罗格列酮3.2 mg·kg-1 剂量可通过降低脑内Aβ水平而改善1 型糖尿病小鼠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的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即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遗传表型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是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两方面为主要特征。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该病具有遗传倾向,所引起的代谢紊乱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或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诸多危险因素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最为突出,目前已经发现有不同种族的多个基因与2型糖尿病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糖平煎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相结合的方法复制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中药糖平煎治疗 4周。采用组间对照 ,检测不同治疗组大鼠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脏功能等指标。结果 :糖平煎能明显改善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生化、血液流变学等多项指标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结论 :中药糖平煎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