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俊  张昕  颜帅 《编辑学报》2016,28(6):561-564
针对出版单位的学术期刊集群模式发展特点,根据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期刊集群化建设实践,总结出学术期刊集群建设具有的普遍优势,包括办刊资源共享、人员共用、集中管理、统一制度建设、统一宣传发布平台建设等,分析大学出版社开展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的特殊优势,包括兼具学科优势和管理优势、书刊互动、“产学研”一体化等.提出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期刊集群的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调研国内18所典型“双一流”高校的学术期刊集群特征,探究其未来发展定位,并提出发展建议。“双一流”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呈现5个方面特征,即社会科学期刊与科技期刊相互补、中文科技期刊与英文科技期刊相协调、综合性学术期刊与专业性学术期刊相结合、创办高起点新刊与做精做强传统期刊相衔接、期刊载文方向与一流学科建设相匹配。“双一流”高校的学术期刊集群需要立足高校一流学术资源、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以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这是提高学术影响力、提升社会服务力和迈向世界一流的关键要素。未来高校需要整合内部资源进行集约化办刊,通过“传帮带”盘活区域内的“小”期刊以及联合外部资源进行协作化办刊,提升期刊集群的竞争力、服务力和显示度。  相似文献   

3.
朱拴成  代艳玲 《编辑学报》2022,(6):624-627, 632
为打造煤炭精品期刊群,实现50余种煤炭科技期刊协同高质量发展,中煤炭学会自2015年以来,加强期刊发展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成立了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带领刊群在期刊集群化管理探索、办刊模式创新、刊物质量提升、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建设;促进行业学术交流,密切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办刊队伍,提升期刊科技服务能力、培养优秀编辑人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经过7年的建设,煤炭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已初具成效,在团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推动科技期刊事业发展,整体提升刊群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为做大做强煤炭期刊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顾青 《编辑学刊》2024,(1):67-73
国际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优势与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需要借鉴国际期刊集群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我国学术期刊集群的特色和优势。文章从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出版平台与国际传播、人才队伍与人才结构等方面,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通过案例分析阐述集群化建设推动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实践探索,提出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国际化发展的多元路径,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提供更多研究视角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武京闽 《传媒》2013,(1):57-59
从2010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启动报刊体制改革.作为我国近万种期刊中一个特殊的期刊集群,学术期刊办刊体制如何改革,更是业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术期刊与大众类、科普类期刊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按照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的精神,改革应该稳步推进,分类别进行.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与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在办刊方式上有所差异,本文所要探讨的学术期刊主要是指社科类学术期刊,包括高校主办的社科类学报.  相似文献   

6.
李娟 《出版广角》2023,(7):75-79
非核心科技期刊具有为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成果提供发文平台、培养学术新人、推动期刊业整体发展等作用。在将我国建设成为科技期刊强国的背景下,非核心科技期刊须以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为方向,以质量办刊为目标,通过细化对非核心科技期刊办刊的扶持政策、制定科学多元的学术评价政策、推进期刊集群化建设、坚定办刊初心、锤炼高质量办刊匠心、夯实高水平编校决心、加大多方推广恒心、开发新产品雄心等措施,提高非核心科技期刊的综合实力,促进我国非核心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2年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SCI和EI收录期刊以及获国家政府奖及提名的科技期刊主办单位的统计,对高校、中科院及中科协集群期刊现阶段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高校科技期刊应利用高校丰厚学术资源的优势,通过改变期刊定位、进一步开放办刊、尝试学科/网络集群、争取基金支持、走专业/特色化之路等途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国内集群化期刊出版平台已具有一定规模,但平台上大量的国际合作出版英文期刊的存在意味着“借船出海”并未式微。调研有代表性的集群化期刊出版平台上“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共存的现状,归纳了国内自建期刊集群化平台出版模式的问题。基于目前国内自建期刊集群化平台发展的现状,分别总结出适合创办或运营自主混合/订阅期刊和自主开放获取(OA)期刊的合作平台、自主平台、兼容平台模式,强调必须构建能充分利用期刊出版权的自主出版模式的办刊原则和提升自主出版平台影响力的重要性,以最终实现集群化造船出海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崇亚  陈佳 《编辑学报》2019,31(4):361-365
通过总结归纳和以有代表性的典型做法为案例,梳理我国科技期刊运营模式利弊得失,进而探讨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为我国科技期刊创建更多高水平国际期刊提供参考。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要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规律,通过结构调整与转型,努力构建新时代期刊“航空母舰”集群化平台,融合新媒体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集群化建设,做大做强做精,合并同类期刊,适度扩大期刊数量,以提升国际影响力及竞争力。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打造自身品牌、追求规模效应、增强综合实力、注重人才培养、构建网络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对集群化建设实行提档升级,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科技期刊集群化运营模式,以中国煤炭学会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建设实践为例,介绍了煤炭领域科技期刊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当前刊群建设的主要进展:设立了期刊出版部、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和新媒体事业部;推动建设了行业第一个期刊集群化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并详细阐述了主要建设成果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实施“煤炭精品期刊建设工程”,增强行业期刊凝聚力;加大“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新刊吸纳力度,扩大刊群规模;加大“中国煤炭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创新力度,推动期刊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打造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集群运营模式,以期建立起一套与“煤炭领域精品科技期刊刊群”发展相适应的集群运营模式、管理机制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科期刊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期刊业对学术期刊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与期刊分级的制度化给期刊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期刊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是高校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报走出困境的唯一可行道路,为此期刊界人士进行了各种探索。发挥主编办刊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编辑学者化、专业化转型,整合资源联合办刊、走社会化办刊道路是社科期刊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信息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连接了信息的产生者与利用者,是学术交流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国外科技期刊出版业已经形成比较成熟规范的运作模式,得到了市场与读者的认可,形成了专业化、企业化、集团化等的办刊模式。当前,国内科技期刊建设与发展较为理想的模式为期刊集群化建设与发展。本文拟简要分析国际主要科技期刊集团运行机制,为国内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改革提供借鉴,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国际竞争力1-4。    相似文献   

13.
原丽欣 《今传媒》2011,(6):80-81
结合医疗院所主办期刊的经营现状,分析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办刊特点,改革创新期刊出版经营方式;探讨建立富有活力的新型集群化出版模式,有效重组和合理配置期刊资源,提高期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技学术期刊的建设是办刊讨论的永恒话题,其办刊思路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期刊的健康发展。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探讨了与科技学术期刊的建设相关的办刊思路等问题,即技术学术期刊要立足在我国科技发展国情上,以创新为灵魂,并围绕战略化、综合化、系统化和制度化来开展工作,同时,对如何建设好科技学术期刊的“3支队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学报质量控制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如何发展和创新是学报编辑人员执著探索的问题,许多编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设想.例如,改革办刊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瞄准国际市场,走期刊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发展期刊联盟,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等等.[1]这些想法和措施对我们办好高校学报,提高学报出版质量,探索高校学报的办刊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雪萍 《编辑学报》2013,25(6):577-580
为深入了解高校科技学术期刊在转型时期遇到的问题,对江苏省高校主办的116种科技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出版规模、数字化进展与国际化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江苏高校学术期刊出版周期以季刊、双月刊为主,单刊出版比例高,网站信息服务薄弱,期刊国际化程度较低。应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数字化平台建设,以及扩展国际化视野打造精品期刊,促进江苏高校科技学术期刊集群出版,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突破时空限制的传播特点,促进了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发展,并为小、散、弱、多的小作坊式期刊,提供了建立期刊集群数字化平台的技术支撑和运营基础。按以专业领域、发展定位与层次、中文或英文语种等分类,建设期刊集群数字平台的发展模式,将有力促进中国科技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并提升我国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张晶 《编辑学报》2022,(4):464-468
中华医学会所属系列学术期刊群是我国著名期刊群之一,部分医学期刊包括《中华消化杂志》积极响应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专栏刊授任务,已初见成效,满足了全国部分医师的继续教育需求。在“破五唯”的学术背景下,医学期刊应践行学术担当和社会责任,办好继续教育专栏,形成专栏特色,服务于广大读者,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目前,有继续教育学分授予权限的期刊尚未形成规模,随着建设国内一流期刊、集群化办刊模式的加强,应重视和加强医学期刊的继续教育知识服务,通过改进刊授任务、加大宣传、增加单行本印刷、开展学员调查等措施提高继续教育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服务路径,使继续教育专栏成为医学期刊的品牌化服务内容,形成资源共享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项目的数据及特点,总结中国科技期刊建设和集群化建设可借鉴的发展重点、模式和经验。期刊建设和集群化建设相辅相成,集群化发展势不可挡,根据具体的专业现状和资源条件,借鉴大型综合性出版、具有鲜明专业特点的品牌出版和学会出版这3类发展模式,探索不同模式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王雅坤  侯翠环 《传媒》2012,(3):55-56
学术期刊作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媒介和平台,是学术研究方向的引领航标,其质量和影响力是衡量学术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当前,期刊业数字化的发展势头,对学术期刊在办刊理念、办刊风格、办刊模式、赢利模式等方面产生了质的影响,那么在数字环境下,学术期刊尤其对于数字化相对滞后的区域性学术期刊,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