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从幸福到幸福体育,再到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幸福走进学科的过程,更是体育课程因追求幸福而使该学科得到更完美诠释的过程。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建构基于一体化的基础理论背景,更基于儿童青少年对幸福体育的期待。本文系统分析新时代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的必要性,提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恰逢其时,更呼吁学校体育应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学校体育需要一个行稳致远的体育课程模式,幸福体育课程顺应时代的需求,提出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课程模式。本文基于一体化专题研讨,从人文、学术、时代等多视角探索理论价值,按照体育课程实施方向、搭建课程框架和具体实施策略,多层面挖掘其实践价值。深入探讨幸福体育课程实践中的理念转化和实践探索中的问题,形成有效的解决策略,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有效推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体育是青少年幸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体育课程的教学依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索,提出解决一体化育人的思路和策略,以期通过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育体、育心”一体化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幸福体育不是给体育贴上“幸福”的标签,而是具有深刻意蕴和深远价值,旨在探寻高定位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稳步夯实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阵地,筑牢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根基。幸福体育无论是在体育学科理论完善,还是在时代新人培育,尤其在幸福人生奠基、课程模式发挥根基作用等方面都意义非凡,幸福体育成为了新时代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目的是打造幸福体育,是体育功能价值在认识上的新突破。本文研讨以“为什么幸福体育是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出发点,总结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特点,分析出幸福体育可以解决体育教学中忽略生本化、内容不衔接、缺乏运动兴趣、评价不全面等问题,探讨出幸福体育课程给学校体育带来的变化,最后提出幸福体育课程实施需要做的教学准备,以期为一线体育教师实施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提供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胡岩 《体育教学》2023,(4):22-24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落实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体育课程育人价值顺应时代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具备教学理念生本化、教学策略系统化、教学目标根本化的特点,重点围绕兴趣为主的选项走班教学、一体化“学、练、赛”体系、多元的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是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运动需求理论、具身认知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基础理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的。该研究从瞄准“急难愁盼”问题的突破,到助力“高质量发展”体育教育,再到服务“幸福人生”奠基的工程,较系统地分析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力求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伟 《精武》2012,(9):42-43
在分析幸福课堂的内涵,幸福课堂对高职体育教育的影响,以及师德对幸福体育课堂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师德的幸福高职体育课堂建设的四种途径:将体育精神融入师德,完善幸福课堂建设;升华师德观念,强化幸福体验;在教学中坚持师德准则,将幸福课堂标准化;在体育教研中贯穿师德意识,将教学过程幸福化。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从理论走向实践分别从四个核心要素展开探索:把握学生需求,指向幸福人生;以生为本促使教学内容差异化,上下衔接呈现课程内容多样化,立足整体构建模式内容标准化;以学定教打造乐动会课堂,持之以恒实现三联动模式,着力健康奠定幸福感基础;三条路径确保评价精准化,注重过程抓住评价关键点,贯穿始终确保评价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倡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获得幸福感的前提是要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体育教师要想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注重学生的幸福感,做好学情分析是必要环节。基于这个背景,笔者对学生学情分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建立学生体育档案,利用学情分析量表,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精准学情分析,为教学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理论需走向体育教学实践,幸福体育课程理念需转化成教学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享受幸福感。在理解体育课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比赛结果运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分析以珠三角为代表的绿道体育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原因.认为绿道体育作为“幸福广东”这一新的社会理念和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下的产物,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活需求满足的反映,以幸福生活为出发点、个体需求为切入点、人格特征为诉求点、生态价值为尊崇点,在碳限制的环境中传播政府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承载着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理想,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具体实践,又是新时期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标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探讨体育促进健康的局限性与现实困境入手,到分析为什么推行幸福体育需要实现从健康观到幸福观的升级,聚焦推行幸福体育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既是时代诉求,也是新的命题和方向。通过研究探索幸福体育的内部规律、发觉内在逻辑,助力学生走向阳光、健康、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是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主阵地,更是体育教师寻找幸福的源泉。幸福在哪里?漫步于自己的体育课堂,我一路追寻自己心目中的幸福课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长远目标,通过对多元化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切入点:将"体育习惯的养成"的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从"常态模式"到"动态模式";课堂内外,精炼教法,突出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三层一体"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自主锻炼.这些都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整合的有效途径,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更好地实施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分析法、系统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借助已开发的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对该模式下41节优质体育课堂教学案例进行视频分析,梳理、归纳出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存在如下特征:课堂教学形态分为3种类型,其中“练习型”占主导;课堂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但课堂提问水平较低,信息素养不足;教师话语分为5类型,课堂氛围以正向为主。同时得出,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学历是影响该模式下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体育师友》2021,(6):29-3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成为教育者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模式,补充和延伸了体育课的功能,其丰富的训练内容和独特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研究认为:拓展训练可以激发潜能、增强自信、培养群体意识和创造力,这与学校体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将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体育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具有实践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新世纪,全国各高校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都加快了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形成了现在多种体育课程模式并存的现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四种:并列型体育课程模式,二段型体育课程模式,全选型体育课程模式,俱乐部型体育课程模式.本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对比分析有利于我国大学生体育行为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教育技术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依托。体育领域有关翻转课堂理论研究增长迅速,但实证研究却凤毛麟角,翻转课堂能否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以及引入后的效果如何,还需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论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厘清翻转课堂内涵、基本特征和操作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分析了翻转课堂与传统体育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的差异,并论证了该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教学实效。结果显示:翻转课堂具有教学技术信息化、教学资源最优化、教学平台二元化、学生学习自主化和个性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和全面化等基本特征;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体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对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但2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均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唐炜烽 《健与美》2023,(2):126-12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教学理念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基于科学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快乐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快乐教育理念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概述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内涵,论述了小学体育课堂融入快乐教学理念的意义,并且分析了小学体育课堂快乐教学实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