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2.
隐性课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序列,具有多重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强化隐性课程育人功能的策略包括:整体推进,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要素中的隐性课程;全员参与,开发蕴含在校园文化不同主体中的隐性课程;凝练特色,开发蕴含在校园特色文化中的隐性课程;倡导多元,开发蕴含在校园多元文化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3.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共同构成育人课程体系,同样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由于我国隐性课程研究尚在初始阶段,对其认识不深、重视不够,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合理形成和有效释放,一直是我国教育育人课程结构中的短板,所以说开展隐性课程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涵义和构成要素入手,试图构建一个最优化课程结构,使其形成育人功能,同时对深层次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对隐性课程育人功能进行优化,以期达到有效释放其育人功能的目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情感、性格、品质等潜移默化,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是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隐性课程,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隐性课程的内容以及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隐性课程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是校企合作的"双情境"课程,具有"附学习"的育人功能。为此,应强调隐性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功能、产业文化传导功能和学生社会化引领功能,通过打造更多优质校企融合的隐性课程平台,以间接或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叶蓉 《文教资料》2013,(17):147-148
隐性课程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育中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界定了隐性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并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三个层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发隐性课程,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隐性课程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组成,其中,隐性课程具有德育导向、启智冶美、行为规范等功能。我国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隐性课程呈现出一种缺失的态势。高等学校构建隐性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管理优质、服务周到的育人场所。  相似文献   

8.
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课程由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组成。隐性德育课程具有情感陶冶、认识导向、行为规范等功能。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呈现出一种缺失的态势。高等学校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9.
德育课程由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组成.隐性德育课程具有情感陶冶、认识导向、行为规范等功能.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呈现出一种缺失的态势.高等学校构建隐性德育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和网络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隐性德育课程往往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挥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探究隐性德育课程的价值功能,注重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的融合与渗透,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育课程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则是依靠环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机制来实现的,它潜移默化、稳定持久的影响特点特别适合德育.它对学生具有认知上的导向功能、情感上的陶冶功能、意志上的磨炼功能和行为上的规范功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能优化校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环境,提升学生的德性水平,帮助完成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文化的广阔视野中,课程是高校关注的焦点。课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组成,隐性课程具有德育导向、启智冶关、行为规范等功能。我国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隐性课程呈现出一种缺失的态势。高等学校构建隐性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入手,努力形成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关系融洽、管理优质、服务周到的育人生态。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视野下的高师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内容和特点上与隐性课程有很多相似之处,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从隐性课程的视角审视高师校园文化可以避免其建设中的盲目性,提升其地位,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科学的开发应从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学校的特色三方面确定目标,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进行分析和设计,强调师化.  相似文献   

14.
隐性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效,应当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隐性课程在育人功效发挥上具有非强制性、感知性、创造性、弥补性、持久性等特点,教育管理者应当从隐性课程的地位认识、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构建,以及整合显性与隐性两种课程方面入手,促进隐性课程育人功效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苗青 《海外英语》2023,(16):137-140
大学英语作为“隐性思政”课程存在,应坚持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走好大英课程思政建设每一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该研究以《21世纪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教材为例,深入挖掘大英课程思政元素,积极探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案设计与实践,从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出发,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思政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及欣 《海外英语》2023,(4):134-136
在高校全课程育人体系构建下,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这不仅可以丰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更可提升基于传承中国精神与文化的隐性教育效果。本文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的三种模式:以中国视角开展思政育人、结合现实热点开展思政育人、以教师品格修养开展思政育人并给出课程设计实践样例。文章重点阐述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思政元素的选取和融入方式,并给出思政元素设计样例,为一线教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教学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思政课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显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守的基本原则,隐性教育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方法。目前,思政课教学存在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不协调、课程育人和文化育人不同步等问题。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必须推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同向同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育人合力,实现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隐性课程"研究的迷茫与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于隐性课程是“客体性”的,还是“主体性”的;隐性课程的特点仅是非计划性还是兼其计划性等本体问题,研究观点截然对立。其原因是对隐性课程上位概念“课程”的理论认识,是见仁见智的。隐性课程为“舶来品”,西方关于隐性课程观点不一,不同专家、学对隐性课程有不同的建构和理解:暂不从隐性课程的理论视角出发,基于实践的视角探讨隐性课程,应是走出迷茫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吉标  杨旭 《教育与职业》2023,(4):102-108
职业启蒙教育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是以完善学生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和养成基本职业习惯为目标的育人形式。家、校、社等相关主体的目标认知褊狭、权责边界难辨以及合作程度不深等问题,影响职业启蒙教育效果,导致其育人实效与应然价值间出现偏差。在交叠影响域理论视野下,需促进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方主体共同在场,并在积极承担相应责任、理顺主体关系、搭建合作平台的同时,推进职业启蒙教育育人价值落实。  相似文献   

20.
校园歌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隐性课程。文章试从隐性课程的角度来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校园歌曲,认为校园歌曲具有潜在性、新颖性、时代性、可接受性的隐性课程特征,在育人功能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优良品德素质,培养高雅审美情感,树立崇高的理想,有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