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办报办出了个“周末版”,不能不说是出了新。新在哪儿?新在观念上。以前办报,口头上也讲贴近读者,但实际上贴得并不那么近,大报小报,都是一样地搞“新闻灌输”,读者爱不爱看我不管,反正报纸是照样出。“周末版”何以会一呼百应,并且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具有了空前强烈的读者意识。读者是报纸生存的唯一空间,这个简单的常识,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花费了很大代价才慢慢弄懂了它。“周末版”源于读者的需求,自然为读者所容纳。那么,“周末版”的社会效应会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周末版效应”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
“周末版(星期刊)现象”已经成为新闻界的“热点”,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据悉,全国1800家左右报纸中的一半以上,办有各种形式的“周末版(星期刊)”。如何根据报纸自身的办报方针和宗旨,在不违背报纸自身性质和任务的前提下,办好独具特色的“周末版”,赢得广大读者的肯定与欢迎,无疑是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对此,我们新闻报已经进行了两年半的  相似文献   

3.
报纸周末版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如何使周末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上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总结的新课题。结合《邢台晨报》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想谈点认识和感受。周末版方兴未艾我国报业中何时出现了周末版?据说在10年前《中国青年报》试办“星期刊”,《天津日报》出版“星期专页”之后,便引起了新闻界同行极大关注,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一些报纸相继“引进”效仿,逐渐开办周末版或出版星期刊。什么是报纸周末版?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论述。我们认为,所谓周末版(星期刊),是指报纸上区别  相似文献   

4.
报纸办“周末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不仅综合性日报办“周末版”,一些周三四刊的专业性报纸也办“周末版”;已办“周末版”的报纸扩大了版面,没有办的报纸也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把报纸办得丰富多采、生动活泼,不少报纸开办了周末版(有的叫星期刊、月末版等)。这些周末版大部分思想内容健康、符合报道宗旨,因而给读者一个愉快的“周末”。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形式上过多过滥,二是内容上粗制滥造。现在,报纸中的周末版有越来越热的势头。不仅机关报、专业报、行业报办周末版,一些文化类、生活类报纸也要办周末版;不仅对开大报要办,一些版  相似文献   

6.
1981年1月4日,《中国青年报》首家推出了“星期刊”。这是建国以来最早的“周末版”。近2年来,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全国已有近百家大报纷纷扩版和增版,陆续推出了周末版、月末版、扩大版副刊(统称周末版)。这些专版、专刊大多内容新颖,编排手段灵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报纸的信息量,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推动了报业的竞争和发展。但是,有些“周末版”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偏离了既定的办报方针,使“周末版”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黄色化倾向。 一、“周末版”黄色化是报业竞争中的一种不正当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报业日趋商业化、企业化,报纸之间的竞争也就相应地日趋激烈。过去那种“官办、官订、官看”的办报方针是早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报纸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进入家庭。于是,有的报纸为招徕读者,扩大发行量,追求经济效益,置报纸的个性于不顾,片面热衷于猎取影视、体育名星的私生活,争先恐后地“炒明星”,用一些品味不高的琐闻轶事来招徕读者,有的甚至制造假新闻,从而使一部分“周末版”成了无品位、无特色、无个性的报纸,遭到一大批正直读者的指责。这一倾向值得很好地正视。  相似文献   

7.
我国报纸近几年来出现的周末版热,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综观办得好的周末版,他们在接近性与高品位二者的关系上处理得比较好。但毋庸讳言,有些报纸的周末版在处理这二者的关系上失之偏颇,注重了接近性,忽视了高品位,“接近”变成了媚俗,周末版变成了“自由版”,格调低下,品位平庸,偏离了办报宗旨。 追求接近性与高品位的和谐统一,努力“近”中求“高” 周末版是在增强报纸的接近性的强烈呼声中问世的,也以其“接近”令读者耳目一新。所谓接近性,是指报纸宣传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式为读者所喜闻乐见。生活中存在着新闻报道的“矿藏”,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基本、人们最关心的东西。周末版具有接近的优势,因而赢得了读者。但是,人们对周末版高品位的要求也不容忽视。高品位  相似文献   

8.
“周末的报纸有看头”,这是读者的反映。“周末的报纸有读者”,这是报纸的发现。近些年悄然萌生,并逐日汇聚成一股强劲潮流的报纸“周末版现象”,(包括与此相类的“扩大版”、“月末版”等),给了广大读者一份意外的惊喜,也给报界、新闻理论研究者带来震荡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试析“周末版”雷同现象成因俞栋成近几年,我国报业发展较快,尤其是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以及近似这一类型的报纸(以下统称“周末版”)争相问世,以致被称为“周末版现象”。它对改进报业结构、推动新闻改革、丰富宣传内容、满足读者多方面的需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许多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文摘版”,报界统称为“周末版现象”。报纸“周末版”的出现,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从而吸引了大批读者,大多数报纸的周末版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毋庸讳言,也有不少报纸的周末版存在格调不高等问题,需要亟待解决提高质量。进一步办好周末  相似文献   

11.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厂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 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部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2.
“周末版”编辑须知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很快,有相当数量的报纸出版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以下统称“周末版”)。大部分报纸的“周末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扩大信息量、增强教育和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闻现象——“周末版现象”。1993年春,“周末版现象”蓬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新格局。本文所说的“周末版”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一两家报纸办周末版不能称为“现象”,许多家报纸在一段时间内都办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扩大版,才能称为“周末版现象”。这使我想起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的报纸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了激烈竞争的局面,竞相扩大版面,增加周末版,千方百计地提高可读性、知名度。这种现象的实质,说到底是一场“抓读者”的竞争。在这场“抓读者”的竞争中,报纸的“读者来信”(以下  相似文献   

15.
《楚天周末》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周末报纸。 近两三年来,全国众多的报纸纷纷办起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并新生了不少类似“周末版”性质的报纸。这种被称为“周末版现象”的出现,适应和符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和符合了广大报纸读者的新需求,也是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初起,在各类新闻媒介的剧烈竞争中,报纸周刊异军突起,在许多报纸发行量下降的情况下,其周刊的发行量却直线上升,为新闻界所瞩目。报纸周刊,一般在周末或星期日出版,大多称“星期刊”“周末版”。它以时代气息浓郁,贴近生活,内容丰富、文风活泼、版面美观等特色,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设立“总编级”图片编辑浅谈深圳商报总编辑高兴烈坚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方针,发挥新闻摄影的形象报道功能,可以赢得更多的读者,为报纸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的关键在于,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使“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真正落实,做...  相似文献   

18.
我们《泰州市报》从1990年1月始办周末版以来,努力在强化报纸的接近性上下功夫,使周末版大受读者欢迎。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强化对周末版的接近性的。一、强化心理上“近”的特色,着重反映共同兴趣。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近年来,我国报业发展很快,有相当数量的报纸出版了“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以下统称“周末版”)。大部分报纸的“周末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扩大信息量,增强教育和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少数报纸的“周  相似文献   

20.
周末版:一块实验田 1 9 9 2年末至1993年初,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场周末版大战,几乎每个报摊上都有十几种报纸周末版顺序排开,令人眼花缭乱。细观之,从版面、标题到内容,无一不见出编辑颇费心力。各家周末版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竞相争夺读者。我以为,这说明,它们不仅在进行着新闻改革的探索与试验,同时也在读者中塑造着自己的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寻找着自己的位置。可以说,周末版大战是报纸改革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和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