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称为斐波那契矩阵列。其中W_n称为斐波那契矩阵,且W_n中的元素除W_1中有一“0”外共余均为斐波那契数U_n(注:斐波那契矩阵列也因此命名)。因此斐波那契矩阵列的第n项。 前面说到斐波那契矩阵列具有很多与斐波那契数列类似的有趣的性质,请看: 性质1:斐波那契矩阵列的第一项的n次方等于该阵列的第n项,即:  相似文献   

2.
罗增儒教授<数学解题学引论>附录问题4:称数列{an}:a1=a2=1且an 2=an 1 an中的项为斐波那契数;又称以斐波那契数为边长且面积也为整数的三角形为斐波那契三角形.问是否存在斐波那契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斐波那契数列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斐波那契数列的简单应用及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数.  相似文献   

4.
斐波那契是中世纪欧洲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名著《算盘书》使欧洲人抛弃了繁杂的罗马数数字,用起了阿拉伯记数法。斐波那契的才能受到当时的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垂青,因此被邀  相似文献   

5.
斐波那契(Fibonacci)是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他曾提出一个有趣的“兔子繁殖”问题,用数列表示,即数列{an}:a1=1,a2=1,a3=2,a4=3,a5=5,a6=8,….这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数列中的每一项称为斐波那契数.  相似文献   

6.
武景贤 《天中学刊》1996,11(3):16-19
陈计先生提出了关于斐波那契三角形猜想:Fn,Fn+k,Fn+k不构成斐波那契三角 ,此文证明了当k=5时,猜想成立。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L.Fibonacci,1170~1250)是欧洲中世纪颇具影响的数学家.公元1202年,斐波那契的传世之作《算法之术》出版.在这部名著中,斐波那契提出了以下饶有趣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以"斐波那契数列"为背景的试题开始崭露头角,且屡有新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人教A版)第32页的"阅读与思考"栏目对斐波那契数列的简单知识亦作了介绍,第31页的例题3也渗透了斐波那契数  相似文献   

9.
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斐波那契数列{Fn},理解在试验次数确定的情况下分数法最佳性的证明,通过连分数知道Fn/F(n+1)和黄金分割的关系.”如何教学斐波那契数列呢?笔进行了尝试,以下是课堂教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1981年高校招生数学成绩不是以满分100计入总分,而是把附加题20分也计算在内,以满分120分计入总分。这个小小的变动,反映出对数学学科的重视,也反映出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今年的附加题是一道几何与代数相结合的题目,但几何内容只是用来给出a与b的数量关系,从本质上说,它是一道代数题,更确切地说,它是一道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的题目,它所要求证明的等式 u_(n+2)=u_(n+1)+u_n ①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循环方程。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类更广泛的数列——循环数列的特例。斐波那契数列源于斐波那契兔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L.Fibonacci,11701250)是欧洲中世纪颇具影响的数学家.公元1202年,斐波那契的传世之作《算法之术》出版.在这部名著中,斐波那契提出了以下饶有趣味的问题:假定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  相似文献   

12.
给出斐波那契多项式的k解析表达式,证明其系数表构成斜杨辉三角形。采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k步中项公式。  相似文献   

13.
简约为美     
西屏 《中学教育》2005,(11):59-60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一下雏菊,你会发现雏菊的小花呈螺旋形,并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蔓生。无论你按两个方向中随便哪个方向计算螺旋数,你都会发现这些数构成一个“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55……它的特点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数列中前两项之和。该数列由欧洲数论学家斐波那契最先提出,故名“斐波那契数列”。这种现象,不禁令人生疑:难道植物也懂得数学吗?这样排列又有何价值呢?  相似文献   

14.
你知道斐波那契数列吗? 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Fibonacci,约1170~1250)在《算法之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著名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纪念“兔子问题”的创始人里昂纳多·斐波那契,人们把数列1,1,2,3,5,8,…叫做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本文我们研究具有这一特征的数列,称之为广义斐波那契数列,主要结果就是给出广义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本文用|a_n|表示第,n 项为a_n 的数列,或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数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斐波那契数表为两个整数平方差或平方和、三个整数平方和的性质定理,定理给出了斐波那契数表为整数平方差或平方和的具体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在数列中,斐波那契数列被世人所瞩目,它是线性递归数列的一个杰出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激起人们对它的莫大兴趣.本介绍的分式递归数列的有趣性质可与斐波那契数列相媲美,给分式递归数列添上了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斐波那契(斐波那契是意大利数学家,约1170一约1250年)数列是由一个兔子问题引起的,即:假定一对大兔子每一个月可以生一对小兔子,而小兔子出生后两个月就有生殖能力.问从一对大兔子开始,一年后能繁殖成多少对兔子?这就产生斐波那奖数列:  相似文献   

19.
列奥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 Pisano,Fibonacci,Leonardo Bigollo,1175—1250年),意大利数学家,是西方第一个研究斐波那契数,并将现代书写数和乘数的位值表示法系统引入欧洲的人.斐波那契出生在比萨,早年跟随经商的父亲到过北非的布日伊(现阿尔及利亚东部港口贝贾亚),在那里接受了一个阿拉伯老师的指导,学习研究数学教育.随后他还到过埃及、叙利亚、希腊、西西里、法国的普  相似文献   

20.
13世纪初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算盘书》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列,人们称之为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源于兔子的繁殖问题:兔子出生后2个月就能每月生小兔,若每月不多不少恰好生一对(一雌一雄),假如养了初生的小兔子一对,试问一年后共有多少对兔子?依此类推,该问题产生的数列为:1,1,2,3,5,8,13,21……这个数列有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