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本第61页:“建立了印度史上著名的莫卧儿帝国(1526~1857年)。”可见莫卧儿帝国的终结在“1857年”。但事实并非如此。课本第104页:“1857年,密拉特的土兵和人民率先发动起义,不久,起义军占领德里,拥立莫卧儿王朝末代皇帝为印度皇帝,成立了起义领导机构。”由此可见,“1857年”“莫卧儿王朝”仍然存在。《教学参考书》第237页:“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附庸。1858年,英国女皇宣布直接管理印度,莫卧儿王朝才正式结束。”综上可见,莫卧儿王朝结束时间应为印度民族大起义时期内的1858年,而非1857年。课本第6…  相似文献   

2.
18.从起义原因、领导力量、起义的主要参加者和斗争对象等方面比较印度民族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的异同.后来的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同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八五七——一八五九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是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是继伊朗巴布教徒起义和中国太平天国革命而按踵暴发的,是直接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这次大起义,给了初步形成的不列颠殖民帝国以沉重的打击,在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在这次印度民族大起义中,农民是它的主要动力,而穿了军装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82页:“印巴的独立标志着英国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其中“190年”这个数字不确切,分析如下。自1526年始,莫卧儿王朝开始统治印度。18世纪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陷入四分五裂。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的波斯人、阿富汗人等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殖民者的附庸,英国开始了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的历程。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英国政府为了尽快镇压起义,稳定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于1858年8月英议会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徒具形式的东印度公司,并于1858年由英国女王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5.
关于1857-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著作很多,关于这次起义的原因、性质也是众说纷纭.本文只是试图从三个方面说明发生的原因.一  相似文献   

6.
一、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一)亚洲革命风暴 1.事件: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相似文献   

7.
1857年至1859年在南亚次大陆的大起义极大震撼了英国人。面对近似疯狂的起义,几乎每个英国人都产生了爆炸式的反应。大起义本身和残酷的屠杀深深震惊了英国人,它打乱了英国政府所谓"西化"印度的进程。大起义期间,英国人对印度的态度也发生很大改变:从最初歇斯底里的复仇情绪到后来反思英国殖民政策的某些弊端。这种情绪上的转变为在印度的和解政策和适度重建计划提供了条件。大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政府致力于调整在印度的殖民政策。东印度公司被取消,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印度。因此,大起义成为英国和印度两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革命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十九世纪中期亚洲的三大革命运动。这三次革命几乎发生在同一个时候,构成了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第一次高涨,而在此以前亚洲国家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还是分散的,此起彼伏的,没有具备这样大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詹西女王——拉克西米·芭伊是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民族英雄。詹西本是印度班得尔汗的一个土邦。拉克西米·芭伊是这个邦土王甘加塔尔·拉奥的王后。1853年当芭伊仅十八岁时,这个土王死去,由她执政。詹西女王参加起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领地被夺的旧恨。本来土王死后无嗣,可由养子继承,但从1848——1856年英国驻印总督大贺胥借“权利丧失说”,取消了这种继承权,如无嫡子继承,土邦领地一律由东印度公司归并。在其后的十年内,在全印度三万五千个大小土邦中有二万一千个被归并,詹西就是其中的一个。另一个原因是英国殖民  相似文献   

10.
锡克族是一个典型的宗教民族,在1857年民族大起义中,锡克族站到英国殖民者一边参与镇压起义,被殖民者所利用,成了殖民政治的行动工具;但从印度历史的转型和锡克族的历史特性来看,锡克族成了宗教民族主义报复者,客观上还充当了印度历史旧秩序——莫卧儿王朝宗教压迫的报应执行者,这是其宗教民族主义在印度历史发展不平衡规律下的使然。  相似文献   

11.
《陈涉起义》(选自《史记·陈涉世家》)是一篇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前几年由于“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宣扬所谓的“儒法斗争”史,也给《陈涉起义》的教学带来极大混乱,有的地方干脆把它从教材中剔除,被所谓“法家著作”所取代。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今天,我们要在《陈涉起义》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毛主席关于农民起义的光辉论述,批判地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深入揭批“四人帮”篡改历史、古为帮用的罪行,澄清《陈涉起义》教学中的混乱。下面就《陈涉起义》教材分析中的几个问题,简要地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西方殖民者加紧侵略亚洲,严重地破坏了亚洲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认清殖民主义的罪恶面目。 2.讲述亚洲革命风暴概况(主要是印度民族起义),使学生认识这场革命风暴既是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在一些国家又是反封建的。它打击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推动了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二、教学重点: 重点: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三、教具: 彩色《亚洲政区图》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上学期我们已学过“英国工业革命”这一章,现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候?后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  相似文献   

13.
一、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一)亚洲革命风暴1.事件: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2.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二)亚洲的觉醒1.典型事件:朝鲜人民反日斗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  相似文献   

14.
本节教案设计以“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为教学重点,以黄河流域的各族大融合为贯穿教材的主线,这样理解与处理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5.
一八五七——一八五九年印度民族起义的经济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印度被征服到发生起义的一百年中,英国在印度确立了自己的统冶,对印度人民的剥削日益加强,这一切引起了印度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1857—1859年民族起义的经济前提就是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是正当资本主义在英国确立的时候开始的。这个时期(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初期),对印度进行的殖民剥削,采取了特殊的方式。马克思指出:“在整个十八世纪中,从印度流入英国的财富,与其说是通过比较不重要的贸易手段获得的,毋宁说是通过直接掠夺这个国家,抢占大量财富的办法获得,然后运往英国去的。”对印度农民进行税收掠夺是这个时期殖民剥削的  相似文献   

16.
考场不失误,审题是关键,可以说审题时若“差之毫厘”,答题时将会“失之千里”。那么,如何审题呢? 一、审时间断限一些试题时间断限十分明确,审题时不会出现大的差错,如1994年的高考题第41题“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但有的题目的时间断限,看似明确,实则模糊,如1993年高考题第53题:试从武昌起义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待中国革命的态度。此题便要求将帝国主义在武昌起义时和“二次革命”的全过程中的重要史实都答进来,而不是撇开武昌起义和“二次革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今年从事初级中学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第一次使用1987年新版《中国历史》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新教材第二册中国近代史中的“黄花岗起义”一目年代不明,现将新旧教材有关部分摘要如下。在1981年旧版《中国历史》第三册中,有关“黄花岗起义”的年代是这样叙述的:  相似文献   

18.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高潮——辛亥革命——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我在市校际教研组的组织下,曾进行了一次讲授这一段历史的观摩教学。我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介绍如下。(一)深入领会教材。我阅读“武昌起义”这节教材后,感到要深透领会这节教材必须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武昌起义在整个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其中包括:为什么以前的历次起义都失败了,而武昌起义却能迅速得到胜利;领导武昌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的性质和它们与同盟会的关系;武昌起义后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和黎元洪当都督以后中华  相似文献   

19.
<正>郭家宏教授:"分而治之"作为一种统治政策十分古老,它是历史上许多大的帝国惯用的手法。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印殖民政府为防止印度不同宗教、社会阶层之间再次"结盟",威胁英帝国的权威,将"分而治之"政策视为统治印度的根本原则,挑动印度的教派对立,导致印度最终分裂。1947年8月印度独立,同时印度分成了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此时,大量印度教、锡克教民众涌向印度,穆斯林涌向巴基斯坦,这样大规模的人口  相似文献   

20.
德里的起义     
研究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具体事件和具体进程,对于了解这次起义的性质具有头等重要意义.在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这方面的材料还不多,对于起义的完整的叙述还很缺乏,因而对于起义性质一些结论也是缺乏说服力的.这次起义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时期以米勒特起义为始,以起义者在德里建立政权为止.这是起义的开始时期.在米勒特起义前还有一个酝酿过程.第二时期从德里起义政权建立到德里不幸陷落,它包括了许多重大事件.这是起义最重要和到达高潮时期.第三时期是起义者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