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记者就是要采写好新闻,这是每个记者的必备素质。那么,什么新闻才是好新闻,怎么样才能抓到好新闻?  相似文献   

2.
好新闻年年评,评得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有的报纸每年上的好新闻多、档次也高,而有的报纸却上的少、档次也低?为什么有的记者、通讯员几乎岁岁都有好作品获奖,而有的记者、通讯员却与好新闻“无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深思。5月上旬,我有幸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好新闻评选活动,受益匪浅。最近,我又对评选上的113篇好新闻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深深感到:这些好新闻来之不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深入”才出好文章“评上一两篇好新闻,有啥了不起,我要是碰上了好的机遇,照样写得…  相似文献   

3.
度即保持事物的数量界限 ,通俗地讲 ,就是一件事可做到的限度。凡事都有限度 ,真理向前迈一步 ,就是谬误。新闻也不例外。新闻没有绝对和无限的自由 ,须要讲度 ,具体来讲 ,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政治的度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着鲜明的党性。坚持党性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新闻从业人员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弘扬主旋律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相似文献   

4.
刘英杰  魏巍 《传媒》2023,(1):49-52
数字技术建构了一个多元生产、多元传播、多元价值的行动者网络,极大地活跃了公众舆论形态。然而,“流量”崇拜与资本逐利的市场化驱动也造成虚假新闻、认知偏向、群体极化问题凸显。在复杂的舆论场域中,传统新闻媒体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举旗定向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丝毫不能减弱。本文通过行动研究与田野调查法深入解析中国新闻名专栏《新闻夜航》“深度”专题的调查性报道,发现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坚持经验分析与实证研究统一、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统一是其报道重要策略,并认为这也是提升媒体思想政治引领力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做一名普普通通的记者并不难,但要做一名好记者却不容易。记者要时刻保持高度灵敏的新闻嗅觉.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这样才能抓住好的新闻线索,挖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报刊、电台要多出精品.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好搞。好稿从哪里来?除了专门从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者以外.长期生活在基层的通讯员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通讯员怎样才能写出新闻精品呢?我认为,要把握六个要点:一是要有精品意识。与专业的新闻工作者相比,通讯员出精品的难度会大些。但是,通讯员写好稿出精品,也并不是完全办不到。听听广播、翻翻报纸,看看各种好新闻评比.有许多好新闻就出自通讯员之手。实践证明.只要树立起精品意识.再下上~番苦功夫,通讯员照样可以写出好稿和精品来。要树立精品意识,首先要认…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观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那么,怎样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一、变革时代,我们用什么确定新闻座标? 1、基层与高层 "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我当记者至今听得最多的"名言"之一。好新闻真的仅仅出自基层吗?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肯定不是讨论基层有没有好新闻,更不是质疑记者要深人基层,我自己从来都是把深入基层作为新闻采访不可或缺的路径。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好新闻的坐标能不能这样界定,如此提法会不会误导记者的新闻思维。  相似文献   

9.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要注意与新闻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这对于保质保量地搞好教育,达到中央“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非常关键、但在做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其特点,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媒体从业人员因其文化程度较高,知识面较广,思想政治工作有其不同于其他人群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一”上。  相似文献   

10.
新闻言论,是媒体上常见的文章体裁。写好新闻言论,对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彰显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言论呢?  相似文献   

11.
在2005年由我主创的电视新闻长消息《左算右算,还是种粮合算》分别获得省新闻奖二等奖、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宁波市新闻奖一等奖、宁波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名基层的新闻记者,能在强手如林的好新闻竞赛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在感到欣喜的同时,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要留心生活处处有新闻。只要留心生活,才能发现好题材,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2.
余祖波 《新闻窗》2009,(6):94-96
有人说,地市级媒体主要面向基层,碰不到大题材,没法写出好新闻。小事件真就写不出好新闻、大新闻吗?答案是否定的。基层并不缺少好题材,关键在于发现。一些小事件蕴藏着大主题,只要记者善于发现,找准角度,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采用新颖的写作手法,托出事件独特的新闻价值,小事件同样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3.
获奖的感慨     
在一次好新闻颁奖仪式上,一位记者接过获奖证书后说道:“我的会议新闻获奖是头一回,这将激励我研究、采写好会议新闻。”听君一席话,感慨何其多。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谁都或多或少采写过会议新闻。可到推荐评好新闻时,尽管有的会议新闻还可以,但作者不敢自荐,新闻单位也不愿评。这也难怪,现在会议报道太多,新闻单位和读者都在呼吁压缩、改进会议报道。于是,评好新闻活动就较少考虑会议新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压缩”,不是取消;“改进”,是为了把会议报道搞得更好。说到底,会议并不是没有新闻,关键在于记者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4.
好新闻作品有什么标准?央视《新闻调查》中著名的大眼睛记者柴静说:“好的新闻是有人情味的。”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地市一级的媒体主要面向基层,碰不到大题材,没法写出好新闻。小事件真就写不出好新闻、大新闻吗?答案是否定的。基层并不缺少好题材,关键在发现。一些小事件蕴藏着大主题,只要记者善于发现,找准角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以小见大,采用新颖的写作手法,托出事件独特的新闻价值,小事件同样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6.
毕玮琳 《青年记者》2017,(32):36-37
好新闻一定接地气.多年来新闻文风问题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们厌恶那些不痛不痒的新闻八股,渴望那些紧扣时代脉搏和百姓生活、读者喜闻乐见、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对于媒体来说,只有立足读者,不断改进新闻文风,才能扩大读者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样,记者只有多写接地气的好新闻,才能在读者心中打下烙印,受到读者欢迎,成为一名好记者.然而,接地气的好新闻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需要记者先接地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17.
各种名目的“评好新闻”这两年不断涌现,令人眼花。什么水利好新闻、气象好新闻、土地管理好新闻、教育好新闻……要是开列个单子,够您瞧几分钟的。各行各业都搞起好新闻评选,利乎?弊乎?各行各业重视新闻工作,岂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问题就来了。什么是“新闻”?什么又是“好新闻”?新闻界对此还终日争论不休,政府其他不从事新闻工作的官员们能担负起评好新闻的重任?难免让人生疑。难道真如那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吗?有人不客气地注释:什么是“行业好新闻”?就是经常为某部门说说好话,为其扬扬知名度的就是好新闻。你写篇秕评稿试试看,即使批评到“点子”上,你的文章写得再好,恐怕也评不上好新闻。笔者曾亲耳听到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放话:“我们评×××记者的稿子为×等  相似文献   

18.
派驻各地的记者,是战斗在新闻竞争前沿阵地的战士,其主要任务是围绕中央和省一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以正面宣传为主,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反映各地的具体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流媒体驻各地记者,担负着独当一面的任务,应随时随地用政治家的思维和眼光来分析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省级党报驻地方记者的大局观,从哪些方面体现呢?要有与中央保持一致的大局观。媒体的记者,尤其是主流媒体的记者,在这一点上,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有促进地方发展的大局观。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实际是局部与全局…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媒体遭遇了亘古未有的竞争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振奋士气、稳定人心,凝心聚力寻求又好又快发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针对现状克服各种制约新闻媒体改革发展的瓶颈,纯洁心灵,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步调一致地抢抓机遇、迎难而上,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新时期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创新?融合资源、建立尽职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激发活力、明确主体;强化政工定位,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真学真教、评实评准,切实搞好新闻单位学教活动;问需问暖,关心员工和创新载体,寓教于乐,不断给从业人员精神高地“增氧”,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迎战挑战,应该是各级各类新闻单位着重考虑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记者有无新闻敏感性,在社会生活中能否抓住新情况、新事物、新人物、新经验,是衡量记者业务水平的主要标志。然而,抓住新事物,使新闻有一定的新鲜性,是否就是好新闻呢?我们说,好新闻必须具有新鲜性,但反映新鲜事物的新闻未必都是好新闻。有段时间,我们报道的教授卖馅饼、县委书记和县长下班后摆地摊、文人下海、学生经商、在岗职工从事第二职业、以及全国各地刮起来的选美风等,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