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独家新闻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决策者们不断地、不厌其烦地向记者、编辑强调的东西:要多采写独家新闻!要让影响大的独家新闻上头条。的确,能否发现并报道独家新闻非常重要,对于一名记者而言,它是衡量其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一家新闻媒体来说,它又是其竞争取胜争夺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媒体竞争,已使报业陷入重围:广播、电视、网络……独家新闻在这个信息高度开放的时代已成奢侈品。在很大意义上说,媒体竞争已不再是新闻题材的竞争,而是新闻角度、新闻解读的竞争。报纸要杀出重围。就要寻求利器。越来越多新闻媒体意识到,评论,是报纸自救的一种武器,是报纸应对网络竞争的武器.是应对报纸间竞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现在,各大城市媒体间竞争激烈,独家新闻是竞争的有力武器。然而现状是:如有新闻发布会或活动,各媒体都派记者去,很难采写到独家新闻:如有突发事件,报料人同时向各媒体报料,各家都派记者采访,更谈不上独家报道了。如此的同城各媒体记者集体采访,采写独家新闻当然很难。我认为,丰富的独家新闻就在新闻的大山深处,就看你会不会采写,想不想采写,敢不敢采写!  相似文献   

4.
黄博 《新闻知识》2002,(12):35-36
写独家新闻,在每一个记者心中都是一种梦寐以求的职业热望。一个记者一生中如果没有几篇堆称独家的新闻,就很难说是一个成功的记者。但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独家新闻采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独家新闻线索的获得,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独家新闻,并不一定非要有独家线索,同源新闻中照样可以写出独家新闻,关键就看记者在同源新闻竞争中是否有独家发现、独家视角和独家思考。 笔者在一家中央媒体驻地方记者站工作,和当地媒体记者相比,驻站记者的信息相对闭塞,获取独家新闻线索的难度也更大。因此,笔者特别注意在同源新闻中写出与众不同的报道。几年下来也收获不小,尤其是在同源新闻竞争中抓了一些可称为独家的新闻,因些在这方面有一些体会。 一、要有独家发现  相似文献   

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媒体的立场、责任、影响力,乃至舆论导向等等,都能通过评论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现代媒体对新闻时效的追求,不仅使通常意义上的独家新闻趋于萎缩.也使报纸在这一竞争中越来越不占优势。评论,则成为近年来新闻竞争的一个焦点,为报纸抢占舆论制高点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当今报业市场,竞争如水下湍流,剧烈却无声。对每家报纸来说,重大的独家新闻永远是紧俏物,甚至可遇而不可求。但第二落点新闻却静静地摆在那里,缺少的只是发现。把别的媒体没有做大的第二落点新闻做大,不失为新闻竞争中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7.
正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报纸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度报道"。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哪个报人头脑里异想天开的产物,而是读者的需要,市场的需要,媒体竞争的需要。如果说过去媒体可以靠独家新闻取胜的话,那么今天,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即将进入一个没有独家新闻的时代。但是,独家新闻是媒体的生命,没有独家新闻的媒体最有可能被读者抛弃。在普通新闻信息无法垄断的时代,在无法与电视、网络新闻争快,又要与同城媒体争异,报纸要获得读者,就需要"独家新闻"。而深度报道则是开掘独家新闻的一个有效载体,并且正显现  相似文献   

8.
当今报业市场,竞争如水下湍流,剧烈却无声.对每家报纸来说,重大的独家新闻永远是紧俏物,甚至可遇而不可求.但第二落点新闻却静静地摆在那里,缺少的只是发现.把别的媒体没有做大的第二落点新闻做大,不失为新闻竞争中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9.
宋布军 《岭南新闻探索》2007,(3):F0004-F0004
现代报业竞争中。由于资讯的发达.做独家新闻已经很难。大多数时候。是众多的媒体共处同一时空.大家面对同样的题材。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要想出奇制胜有两大难点。一是对新闻事件要有自己独特的切入角度.要有自己的独特视角。更难的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画面,用摄影语言表述这个独特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复旦大学一位教新闻评论的教授断言:现在是从独家新闻向独家观点过渡的年代. 众所周知,独家新闻一直是媒体竞争的焦点,更是同城媒体争夺的秘密武器,独家新闻四个字不仅会让读者眼前一亮,而且对长期身处新闻采撷第一线的记者来说,也是很容易让人激动的字眼.这四个字从诞生到现在一直与好新闻之间划着等号,在报纸面向市场的同时,独家新闻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是"销售量".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博客和微博的迅速走红,独家新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看报纸,不但是从中看资讯,也是看热闹,而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看报纸,看的就是门道。同样一则新闻,由于采访写稿的记者不同,选取的角度也不同,所以写出来的效果自然不一样。在一个城市,由于新闻资源有限,媒体报道同一个新闻事件难以做到独家新闻。这就出现了多家媒体采访同一新闻的局面,而报道的优劣,显示的则是记者水平的高低。对于纸媒来说,由于白纸黑字长期保存,所以,这种水平的差距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上的新闻,从新闻资源的角度看,只有两种:独家新闻与非独家新闻。独家新闻是只有自己的媒体才有的报道;非独家新闻是除了自己媒体上有,别家的媒体上也有的报道。对记者来说,所写的报道也就分为两类,一类是自己抢在所有新闻单位前抓出的新闻,一类是与新闻同行同时或晚于新闻同行抓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在烽火四起的新闻竞争中,几乎所有媒体都不遗余力地追求独家新闻,企望以此为"抓手"创出自己的特色,扩大自己的影响.由此而日益繁荣的独家新闻竞争为我们研究独家新闻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原料,推动人们探索有关独家新闻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地球成为“地球村”,有人提出“信息时代新闻资源共享”,说什么“信息时代无独家新闻。”受此偏见的影响,不少媒体忽视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家新闻,靠网上信息办报,出现广电、报纸新闻趋同化,平面媒体雷同化,同城报纸同质化。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得着力抓好独家新闻,形成特色。因为特色是生存发展的品牌,特色彰显个性。一张报纸没有个性,无疑会逐渐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西双版纳报》这几年来能在激烈的报刊市场竞争中取胜,走的就是一条特色兴报之路。  相似文献   

15.
同题新闻竞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成了报纸发展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其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判别一家报纸新闻质量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尺。笔者曾经在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独家新闻的另一视角》的文章,它是从采编的角度探讨在资讯发达的时代,如何在尽量多采写独家的原创新闻的同  相似文献   

16.
郭存之 《军事记者》2001,(11):21-22
有的网络的空间已经成为信息横生的丛林,作为传统传媒的报纸,真正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打开报纸,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是对相近或相同新闻信息的独特开发、整合与包装。媒体靠一个或几个名记包打天下的时代是过去了,代之以一个超出个人层次的结构优化的编辑集体登上与受众沟通的前台,它的竞争优势应该是媒体对社会需要和受众需要具有足够的敏感和到位的操作,它的使命是用思想和智慧过滤、整合、显影芜杂的信息,达成与受众的默契与互动,最终实现媒体的若干功能。换句话说,报纸的发展张力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编辑思想的丰富和敏感。  相似文献   

17.
面对新一轮激烈的报业竞争,大河报如何能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这是许多编辑和记近来常常思考的问题。在信息业日益发达的今天,能产生巨大影响的独家新闻报道越来越少,要使自己的新闻报道脱颖而出,这就要求编辑不仅从新闻的根本着眼,树立“靠策划制胜”的观念,不断增加报纸版面的魅力,牢牢吸引住读。就报纸版面来说,经常性的小型策划活动会吸引更多读的眼球,使我们的版面与同类媒体相比更有参与性和可读性。下面  相似文献   

18.
在2004—2005年这两年里,笔者每年先后有20多篇新闻稿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采用,这对于一名地方党报记者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在福建漳州有一个中国女排训练基地,这为笔者深入采访中国女排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并非因此每个人就都能采访到第一手的“独家新闻”,下面笔者将谈谈获取独家新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李桃 《新闻窗》2006,(4):51-52
同质化竞争:媒体市场的尴尬 媒体的内容同质化问题与新闻来源密切相关。当今信息时代,其传播的方式很多,要拿到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很不容易。而面对每天、每周大量待填充的版面,第一手新闻往往非常不足,许多报刊于是大量采用转载稿件,造成多家媒体出现同一条新闻的现象,有的稿件甚至从标题到内容完全相同,使得读者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直接影响到报纸的有效阅读和发行。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新闻本身不能策划,但新闻传播可以策划。在当今社会信息密集,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抓取独家新闻则越来越难。报纸、广播、电视等一些大众传播媒体要生存、要发展,不能不高度重视新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求得传播效益的最大化,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新闻传播策划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