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抗战大后方民歌民谣专题研究背景党的十七大以后,在中央有关领导和相关部委及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委适时提出开发传承抗战文化、服务祖国统一的重大任务.重庆市委宣传部编制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9年6月,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五次全委会,把实施这一工程写入了《重庆市委全委会决定》之中,从而使此项工程成为写入《决定》的"第一个文化工程",作为建设长江上游文化中心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2010年5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按照《纲要》要求,将以重庆图书馆前身——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抗战历史文化遗址)为载体,联合重庆市有关高校、图书馆等单位,建设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  相似文献   

2.
通过重庆市现存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的普查,对比已有的研究成果,简要概述了重庆市现存的抗战大后方出版文献的范围、类型、数量及种类分布,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农历年的开端。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辛苦了一年的老百姓会张灯结彩、杀鸡宰猪、祭祀打扫、走亲访友等,合家团圆过一个热闹而又丰盛的春节。但是在战争年代,在中国全面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在四川作为大后方倾全省之力支持抗战的日子里,四川民众是如  相似文献   

4.
<正>抗战期间,大后方的机场建设,既是坚持抗战和实施大反攻的基础工程,更是坚忍不拔、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大后方人民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巨大贡献。一、云南机场,全国之最为适应抗日战争及"驼峰航线"的需要,在抗战八年间,云南省出动150多万人,对原有27个机场进行改扩建,又相继新建40个机场。新建机场大部分在半年时间内完成,修一个机场最快只用20多天。在云南这样一个多山而落后的地方,修建机场  相似文献   

5.
抗战文献是重庆图书馆三大特色馆藏之一,也是推进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工程的基本文献保障。文章介绍了重庆图书馆关于海外抗战文献的调查情况,指出这部分文献在征集利用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为促进抗战文献国际交流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交流机制和合作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设计。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大后方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抗战历史文化。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重庆抗战文献中心的建设明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重庆图情研究》2010,(1):50-50
抗战文献是中华民族抗战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从衰落到振兴的一个伟大转折点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重庆市制定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该规划纲要中八大任务之一是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料建设。  相似文献   

8.
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构建凝结了对中国抗战历史文献与文化长远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对于抗战文献共建共享制度、抗战文献利益平衡机制、抗战文献合作开发模式等相关管理规范制度具有借鉴价值,对于抗战历史文献建设体系、抗战历史资源保护体系、抗战历史文化研究平台、抗战历史名城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广大民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慷慨激昂,共赴国难。为顺应激扬民气、砥砺国魂的抗战形势,大量的抗日歌谣应运而生,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尚存的抗战大后方口述歌谣档案,形象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深重罪恶和野蛮暴行,生动展现了大后方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为研究中国的抗战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档案资源,也是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10.
动态     
重庆展出236件中国抗战大后方名人手迹7月7日下午,为隆重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74周年、抗战胜利66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助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建设,重庆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正义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作为抗战大后方的四川,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  相似文献   

12.
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研究,是抗日战争史、中国新闻史、抗战大后方区域史的重要组成。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新闻史,学界对当时国民政府管辖下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瞩目不足。经过对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的仔细研究,文章认为抗战大后方的新闻史研究从历史、时代、学理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出版媒介是抗战歌谣的基本传播媒介。伴随着抗战大后方图书、期刊和报纸三种载体形式的文化出版的兴起以及文艺创作者和阅读者等群体的发展壮大,抗战歌谣出版媒介场域应运而生。出版媒介场域对于抗战歌谣的传播已经成为抗战历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抗战歌谣的历史发展脉络,也生动表现了抗战大后方全体军民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4.
在双流城东两公里处,座落着中国民航双流国际机场。湛蓝的天空中银鹰翱翔,宽阔笔直的跑道上各种新式客机昼夜起降,为祖国建设事业奔忙的人们迎来送往,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六十多年前为了抗日需要而修建的双桂寺机场便是它的前身。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在八年抗战中,四川是抗战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双流则是这个基地的腹心地带。抗战时期,四川也成为日本法西斯轰炸目标,双流人民也惨遭日寇蹂躏,饱受日寇空袭之苦。面对日本法西斯的猖狂入侵,双流50万炎黄子孙满怀民族仇…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世界的东方独自承担起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任,在抗战大后方的四川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其杰出的贡献,载人中华民族抗战史册。请看1945年10月,中国共产党《新华日报》发表的社论《感谢四川人民》,其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字: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组织力量继续坚持抗战,在西南地区兴建大批军事工程设施以备战之用;贵州作为重要的大后方,在此时期修建或扩建了十余处军用机场供抗战使用。  相似文献   

17.
抗战大后方调查史料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考察民情社会而调查得出的重要史料。这些史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何将它们整理研究,挖掘其丰厚的历史价值,对于更好地研究民国时期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友唐 《湖北档案》2012,(11):40-4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中国沿海重要口岸平津、淞沪落入敌手,日军并南下侵占广州、海南岛,全面封锁我海上交通,禁止国内外商船往来。国民政府迁都西南重庆,形成以西南为中心的抗战格局。但大后方经济恶化,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等,国内能解决的很少,大多数要从外国进口。  相似文献   

19.
7月7日下午,为隆重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74周年、抗战胜利66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助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建设,重庆市档案局(馆)、重庆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同举办了《重庆:中国抗  相似文献   

20.
按照《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规划纲要(2008—2015)》(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经重庆市委宣传部批准,2012年12月,重庆市档案馆挂牌成立了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以下简称历史档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