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通过探究跨国商业贿赂的概念和特点,对比我国与世界各国跨国商业贿赂法律规定,分析得出我国跨国商业贿赂法律规制缺陷,以此为我国解决跨国商业贿赂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商业贿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且在当今世界普遍存在。商业贿赂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妨碍和扭曲价值规律的正常运行,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引发和助长腐朽的商业风气。以排挤竞争对手、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利益性是商业贿赂行为界定的关键。商业贿赂的形式花样翻新,手段层出不穷。我国对于商业贿赂双方的惩处比国际上力度小,不利于我们治理和惩处。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持续发生数起涉及跨国公司在华实施跨国商业贿赂案件。从2004年的"朗讯"风波到近日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被调查,跨国公司在华的跨国商业贿赂存在手段多样、行为隐蔽、难以追究的特点。除了直接的金钱交易和吃喝玩乐等传统贿赂手段外,更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了免费出国旅游、海外培训、赞助领导干部子女到国外留学,合办面向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EMBA班等新的手段。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危害及原因之后,提出了治理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政府采购中商业贿赂现状和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从负激励角度的提出了治理我国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对策:加强负激励机制的法制建设、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负激励机制、加强负激励机制执行的力度、建立诚信体系和建立商业行贿人的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商业贿赂作为最主要的一种贿赂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反商业贿赂行为立法的现状和缺陷的分析,提出对我国反商业贿赂行为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治理商业贿赂是我国2006年反腐工作的一个重点。商业贿赂已成为我国许多行业的潜规则,它不仅严重危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扭曲市场经济对公平秩序的要求,破坏正常的交易秩序,而且会抵消我国政府的反腐败的努力,还可能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为了建立反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我国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在法律中集刑事、民事、行政法律责任于一体,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明确惩治商业贿赂的主管机关;创设保护和奖励举报人的具体制度安排;引入污点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7.
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有关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商业贿赂通常得不到应有的查处,从而发展成为部分行业的市场“潜规则”,这必将损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更好地防治商业腐败,维护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环境,必须加强立法,从源头上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政府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概述作为开端进行论述,详细地剖析了政府采购中商业贿赂行为的概念、表现形式、出现的原因、所造成的危害,进而总结出这种行为的构成要件,然后阐述了我国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这一行为存在的法律漏洞、域外政府采购法制建设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在此之后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广义的商业贿赂犯罪和狭义的商业贿赂进行了研析,认为应确立狭义的商业贿赂概念,以区别于公职贿赂犯罪概念。我国现行商业贿赂罪包括商业行贿罪和商业受贿罪,其中"贿赂"的范围以财产性利益说为基准,但应扩及部分非财产性利益;其犯罪构成的"谋取利益要件"必须予以保留;回扣、手续费行为,不管其主体如何,应定性为商业受贿罪;医生收受"红包"应当以职业道德规范去调整,不应定为受贿罪或者商业受贿罪。本文还就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商业贿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且危害极大。从经济体制转型、市场信息不对称、理性经济人追求效益最大化三方面的分析可知,商业贿赂的出现不可避免。因此,我国要协调运用多种措施来治理商业贿赂。我国商业贿赂法律规制存在着商业贿赂范围界定不清、立法分散不成系统、行政制裁力度不足、刑事立法存在缺陷等问题。为此,我们一是要在立法方面对商业贿赂法律规制进行完善,二是要通过其他方面及手段的配合对商业贿赂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1.
影响力交易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随着公约在我国的生效其国内化也为刑法学界所关注。影响力交易的有关行为在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行贿和受贿犯罪中有所规定,但在受贿主体贿赂范围等方面还存在不一致。我国不必直接引进影响力交易的规定,而只要在传统行贿受贿规定的基础上对贿赂犯罪的主体和贿赂的范围上有所调整即可。  相似文献   

12.
贿赂是国家的伴生物,在《左传》中也有相关记载。本文着重分析《左传》中的贿赂所涉及的受贿者、行贿目的、以及贿赂的危害等。《左传》中的受贿者大致可分为国家与个人两类;诸侯国之间行贿多是为了避免战争或追讨叛乱之人,个人行贿一般是为了一己私利。贿赂的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可喜的是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一点,并用实际言行来反对贿赂。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第387条第2款规定的单位受贿罪须以“账外暗中”收受回扣为成立要件,但是,实践中已出现用规避“账外暗中”的方式来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反商业贿赂的现实已经凸现出我国刑事立法的局限。因此,取消单位受贿罪中的“账外暗中”,使刑法第387条第1、2款规定的单位受贿罪构成要件趋于一致,无论是出于刑法理论的分析还是反商业贿赂的实际需要,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商业贿赂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行贿方的需求与受贿方的供给本身存在着供需关系,国家工作人员作为商业贿赂的受贿主体身陷其中,危害了国家廉政制度,损害了政府与执政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能力,商业贿赂的廉政治理:一是加强廉政立法之间的衔接。二是建立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三是加强商业活动的透明度,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商业贿赂是我国市场经济完善过程中的一个毒瘤,如何治理商业贿赂已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迫在眉睫的任务。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贿赂存在的原因,治理商业贿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于贿赂本国公职人员、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影响力交易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国刑法可以在贿赂物的范围、受贿罪的主体、受贿犯罪的罪名设置等方面对《公约》予以借鉴和吸收,以完善中国受贿犯罪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对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引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治理腐败的全新理念——将贿赂外国官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通过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尽量避免贿赂行为的发生。经过30年的发展,这种理念逐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并为我国正在开展的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当借鉴《反海外腐败法》的成功经验,完善相关的贿赂条款、加强公司内部的治理责任,借助多样化制裁方法,科学有效地治理商业贿赂。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的高新技术专利遏制战略是隶属于其宗主国的国家经济战略的子战略。专利遏制战略已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专利遏制战略源于二战后西方国家的两种安全战略。并受国家经济战略特征的影响。在高新技术领域,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不断强化专利遏制战略。我国企业崛起于世界舞台的过程,就是一步一步打破外国专利遏制战略。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之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在本质上不足以成为介绍贿赂罪的全部,将向单位介绍贿赂纳入介绍贿赂罪的成立范围,是刑法结构严密化的要求,在不扩大处罚范围的前提下,体出了刑法严惩贿赂犯罪的精神,也符合司法实践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来临,跨国公司出现一些新趋势:跨国并购浪潮加剧,根据全球区位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其经营战略发生根本性变革,研发机构外化为一个独立的投资项目。跨国公司格局的转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走向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取消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和增强劣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产业生产体系的不同价值链;立足于世界与区域产业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