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1994-2003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区位熵Eij、区位基尼系数Gi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内不同子行业在我国不同区域间的集聚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多数子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呈稳定或降低趋势。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揭示其集聚发展的规律对于引导其健康快速成长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EG指数等集聚指标测度中国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1996年到2014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及其集聚度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呈“W”型趋势,其集聚度对产业产出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产业集聚下降的主要原因,FDI与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升对产业集聚度的上升有显著作用,企业进出壁垒下降是地区集聚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以20个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业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20个大类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并对其中主要的3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很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同时发现,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仇怡  吴建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38-1346
首先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外贸易情况。以我国1998-2007年间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行业集中度和HHI指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其各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的国际贸易、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区域集中特征,产业集聚度逐年增强,不断增长的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产业集聚,同时提高了当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Akihiro Otsuka和Mika Goto改进的索洛残差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经济效应进行效果评价,并进一步分析了财政科技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贡献。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财政科技投入的贡献率呈收敛趋势,且中西部的高技术产业集聚经济效应高于东部地区,从而为政府优化科技资源投入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利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前者表现出负的外部性,后者则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8,(4):95-99
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技术学习成本在两者之间的联结效应,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GMM的回归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在集聚前期,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当集聚程度达到一定阈值后,集聚的提高反而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阻力。另外,技术学习成本显著影响着其"拐点"效应的趋势,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学习成本越低,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影响越强。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立体多式交通在中国的生态集约效应及红利共享效应增长,推进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多式交通相结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采用熵值法、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公路、铁路、航空3类主要交通方式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逻辑路径。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相邻省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正向溢出;3种交通方式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均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存在差异,对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度高的省份,与其位置相邻、经济条件相似的省份获得其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航空或铁路运输次之,而与其位置相邻、技术条件相似的省份则主要通过铁路运输,次之为航空运输,最后才是公路运输。据此提出建构并完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有先后空间时序地建设不同交通、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整体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开放式创新的背景下,整合集聚经济理论、资源观理论和制度理论三种理论视角,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21个样本,对产业集聚程度和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在不同的集聚程度下,产业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别:集聚程度较低时,专业化集聚有利于创新,而多样化集聚抑制创新;相反,集聚程度较高时,专业化集聚不利于创新,而多样化集聚促进创新。此外,企业开放式的创新战略能够有效提高多样化集聚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对现代服务业集聚测度指标适用性讨论并改进的基础上,着重对珠三角区域及城市之间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程度、专业化水平和行业集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从引导现代服务业差异化集聚发展、构建同制造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区域共生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6年至2016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聚焦产业要素集聚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来源,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进行空间相关检验,通过LM等系列检验确定本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结论指出:(1)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点,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的空间正相关;(2)劳动、技术、人才、规模等要素集聚及税收优惠政策都对地区内高技术产业各阶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创新转化存在逆向作用;(3)FDI和政策支持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存在约束,原因是FDI与政府资金目的导向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3.
以医药制造业为例,在运用变系数模型(LSDV)测度各地区医药制造业人力资本错配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以人力资本错配为门限的产业集聚驱动创新绩效的面板门限模型,实证研究专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门限特征及地区异质性。结果显示:医药制造业专业集聚与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专业集聚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受限于人力资本错配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研究将28个地区划分为人力资本高度错配地区、人力资本中度错配地区和人力资本低错配地区三种类型;研发人员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机构数量显著促进创新绩效的提升,外资依存度对创新绩效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韩锋,张永庆     
韩锋 《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21-126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研发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型产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研发产业集聚及产业空间布局演进过程具有其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和外在作用机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对于深化研发产业性质特征、演化动力、空间集散形态及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其空间集聚分析对于丰富空间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和现实参鉴价值.从文献回顾、研发产业的空间形态及表现、研发产业集聚的动力因素、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等方面阐述研发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内容,结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研发产业集聚案例及实证分析系统说明研发集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空间辐射影响力.最后通过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和研发产业集聚导致区域地理实体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区域指向的变更、研发产业集散的时空过程导致产业资源的整合和空间重组、研发产业集聚加速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及研发联盟的空间响应机制、研发产业集聚导致的集聚经济和外部经济加速空间溢出效应形成等4个方面,系统分析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卓乘风  邓峰 《科研管理》2021,42(7):68-76
本文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并未显著带动地区技术进步;(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设立国家高新区显著吸引了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但并未吸引对技术进步具有积极影响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内形成集聚;(3)进一步分析发现,发挥“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是吸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入区、促进地区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且“成本效应”中制造业发展、“生产率效应”中创新人才积累是最为有效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提高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对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而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的定量评价是其中一个基础性问题。首先将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内涵解析为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之间具有密切产业联系的形态,然后分别基于产业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识别了工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由于物质流而形成的纵向产业联系、由于生产活动相同而形成的横向产业联系,并以两类产业联系数量占潜在产业联系数量的比例构建了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指数,以定量评价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最后,以新疆库车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构建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指数具有可行性。构建的评价指数可为定量评价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水平进而促进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可以提供资源优势、形成技术创新网络、加剧竞争和降低成本,从而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出口贸易、产业成长能力、研发资本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支持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的促进作用大于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