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是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的句子,既无冷字,亦无僻典,似乎用不着多费笔墨。但是这两句诗究竟应该怎样解释,颇值得探讨。目前数十家的解释,几乎是众口一辞。无需—一引述,摄其有代表性的几家看看就可以了。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的《唐诗选》注云:“‘官渡’,经渭两水的渡口,在昭应县(今陕西省临潼县)境内。……从长安到奉先,先经骊山,折北至昭应县渡泾渭两水,再改道北行。”该所古代文学室唐诗选注小组编注的《唐诗选注》云;“汪清:陕西省境内的两条河名,它们在临渲县境内汇合。”朱…  相似文献   

2.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他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过去一般认为他是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县),但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却认为是南阳人(也在今河南省孟县境  相似文献   

3.
正元稹,中唐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因为其诗作风格与白居易较为相近,故世人合称为"元白"。他的一些诗作颇能反映当时民间的百姓疾苦,现实主义特色浓厚。《连昌宫词》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中唐以后,唐朝政治腐败,兵连祸结,国势日益衰落。《连昌宫词》这首诗作于公元818年,当时朝廷刚刚平定了淮西吴元济的  相似文献   

4.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出句“城阙辅三秦”,不少唐诗选本把“城阙”注解为长安。如: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注释等。我认为这注释不妥,此处的“城阙”并非指京城长安。唐诗中“城阙”一词出现较多,有的作京城解,有的并不作京城解。  相似文献   

5.
答读者问     
问:今年的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和《教參》、均说唐诗人岑参是江陵人?樵摹洞呛!?文学分册)和《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均“南阳人”。而武大编《唐诗选注》和武汉教育学院编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又把二说并存,到底岑參是哪儿人呢? (周德旗) 答:据《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卷四·集部·岑嘉州集八卷:“参·南阳人·为文本曾孙”。查《  相似文献   

6.
张祜和杜牧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是晚唐诗人张祜的名篇《何满子》中的诗句。张祜擅长乐府与宫词,在当时是很有名的诗人。元和(唐宪宗年号)长庆(唐穆宗年号)年间,他曾自草表荐,以诗三百首随表献给朝廷,希望得到任用。令狐楚对张祜的文才十分赞赏,向穆宗皇帝上表推荐。穆宗就问宰相元稹:“张祜为人怎样?诗写得如何?”  相似文献   

7.
西塞山因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闻名.但一千多年来,对张词中西塞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却一直众说纷坛,至今尚未取得共同的看法.即以解放后出版的几个唐宋词选本为例: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作“在今浙江吴兴县西”①中国青年出版社《历代诗歌选》作“在今浙江湖州市”②夏承焘,盛弢青选注的《唐宋词选》作“在浙江省吴兴县  相似文献   

8.
新旧《唐书》没有收录张继的传略,其生平行事因此扑朔迷离。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才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今人傅璇琮先生在《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中纠正了辛文房的多处讹误。但其中关于张继籍贯南阳之说,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张祜生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祜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才子传》称他“骚情雅思,凡知己者悉当时英杰”。其同时人王赞,更说“张祜升杜甫之堂”。有关诗人张祜生平的材料甚少,以致一些问题难于考索仔细。特别是张祜的生年,研究者说法不一。主要的有两种说法:(一)《唐诗大系》认为张祜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结论是肯定的,但未云何据;(二)《张祜行年考》认为张祜“约生于建中三年”,  相似文献   

10.
汪遵为我国晚唐时期著名的“咏史”诗人,但是其里籍何处,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颇不一致。宋人计有功编《唐诗纪事》卷五九《汪遵》条谓:“遵,宣城人。”元人辛文房著《唐才子传》卷八《汪遵传》谓:“遵,宣州泾县人。”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引宋人乐史著《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又云:“汪遵,宣城人。”而《全五代诗》卷  相似文献   

11.
张祜诗歌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张祜,字承吉,南阳人,寓居苏州,晚年卜居丹阳,生于唐德宗贞元初,卒于宣宗大中年间。张祜是中唐后期的著名诗人,诗名早显,但因狷介傲诞,不业程文,结果功名蹭蹬,坎坷不遇,以处士而终老于田园。张祜之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表现出鲜明独特的艺术创造个性,被时人誉为“才子之最”。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  相似文献   

12.
张巡祠     
张巡祠坐落于商丘古城南门外,是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张巡、许远等人所建。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人,玄宗开元末年中进士第三名,初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北)令,后任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张巡率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睢阳,三点一线,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浅显易懂的古诗词,但是相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来说,还远远不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课外阅读教学,为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阅读需要的书目。毫无疑问,《唐诗三百首》就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古典诗歌发展至唐,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全唐诗》录作家两千余人,诗近五万首。从唐至今,唐诗选本众多。清代孙洙(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年广泛流行的一种选本。此书以清代前期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为蓝本而再作  相似文献   

14.
集中论述《连昌宫词》的文章不多见,很多选本也不选。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选了它,但也十分勉强。对《连昌宫词》的评价,历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曾巩、洪迈等人予以基本肯定,沈德潜却多有微词。陈友琴先生近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引起我们对这首诗的进一步思索。  相似文献   

15.
张巡(709—757),唐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少好学,博通群书。“于书,读不过三徧(遍),终身不忘”,“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曾起草。”玄宗开元(公元713—741)末进士,时其兄张晓已位监察御史。巡初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西北)令,后任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东)令。安史乱起,张巡挺身下位,忠勇奋发,率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今河南宁陵县)、睢阳(今河南商丘县),三点一线,以少胜多,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本及《唐诗三百首》、《唐诗一百首》等选本均选入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确实是脍炙人口的。我在备课中发现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对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里的“巴峡”  相似文献   

17.
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词有云:“已放笙歌池院(一作苑)静。”其中的“放”,在现在通行的宋词选注本中,有的认为相当于今语“放假”、“放学”的“放”,有的训作“停止”。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注“放”云:“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队’,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放’。”唐圭璋等先生《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吴熊和先生主编《唐宋词精华》(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并注云:“放:停止。”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教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王之涣的诗题作《登鹳鹊楼》。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却将这一诗题改作《登鹳雀楼》。这是不是说原来的诗题错了? 徐州 何梅 王之涣的这首诗题,向有异文。一作《登鹳雀楼》,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词典》等;一作《登鹳鹊楼》,如《唐诗解  相似文献   

19.
送炅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为中唐前期的著名诗人。他的事迹我们今天知道的并不多。新旧《唐书》不为其立传,仅《新唐书·艺文志》有一百来字关于他的情况记载,并已有误载。他的字叫文房,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人,一说为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少居蒿山读书。  相似文献   

20.
宋军书 《学周刊C版》2014,(4):233-233
元稹,中唐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因为其诗作风格与自居易较为相近,故世人合称为“元白”。他的一些诗作颇能反映当时民间的百姓疾苦,现实主义特色浓厚。《连昌宫词》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