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繁华的大庾岭古商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庾岭商道修建于秦,扩建于唐,繁华于明清,它是千百年来南北水陆交通要道。这条商道的繁华是全国经济与交通发展的需要与产物,它加强了中原与岭南、中国与海外人民的联系,促进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赣江水运与沿岸商埠的开发与繁荣,从而形成了南昌、九江、赣州、樟树、河口、吴城、景德镇等著名市镇,这些市镇的形成,又推动了江西经济的发展,使江西经济在宋明清时期成为全国先进之行列。  相似文献   

2.
郑州的地域交通从以传统水运和驿道为主到以近代铁路为主导,经历了由盛及衰、复又兴起的演化过程。平汉、陇海铁路的筑通,改变了中原地区的交通布局,突破了郑州地域发展的时空限制,为区域社会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力量。郑州交通区位的提升,使得传统的运输渠道以及区域间人员商货的基本流向由此发生转换,郑州地域的经济体系和空间结构亦随之发生变化。以铁路为代表的现代交通体系,促进了区域经济中心由水运便利之地向铁路沿线城市的位移,郑州逐步发展成为地域经济的中心地;郑州以铁路为桥梁连通外部世界,改变了该地域传统、落后的状况,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市场化、外向化转型,从而引发区域商业和工业空间的演变;由于铁路交通网络的形成,使得原本分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布局呈现聚集的趋势,由此带来郑州区域市镇的兴衰更替,传统市镇趋于衰落,铁路沿线一批新兴市镇悄然崛起。  相似文献   

3.
江西信江流域与浙江、福建二省相毗邻,是明清时期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同时也是江西省市镇分布最为稠密的地域之一。明清时期信江流域市镇的分布体现了如下特点:基本上以信江水系网络为支架,市镇的密集程度和繁荣程度与水陆交通尤其是水运的便利程度成正比,交通状况是影响本区域市镇分布及繁荣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随着大量移民人口移居鄂西北山区,他们不仅垦殖了各类土地资源,还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土特产产业,为当地的商业发展提供了物资来源,从而促进了鄂西北的地区商业及与外地的长途贸易的发展,最终刺激了本地商业市镇的兴盛。有力地推动了鄂西北山区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论明清时期的河南市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大量市镇在河南水陆交通沿线兴起,河南市镇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涌现出一批中等市镇和大市镇,成为河南与外地商品流通的重要节点。市镇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满足了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促进了农村副业和手工业一定程度的发展,促使大市镇出现了城市的特征。但是,受河南自身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市镇发展有很大局限性,这也影响了市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6.
清初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粮食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条件;人口增长、农村经济多元化、市镇人口的增加扩大了对粮食的需求;就长江流域来说,下游与中上游不同农作物种植区域的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相对宽松的粮食贸易政策,便利的水运交通等,进一步促进了粮食贸易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浙北杭嘉湖市镇的徽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明代中期起 ,越来越多的徽商进入浙北杭州、嘉兴、湖州三府市镇 ,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活动 ,尤以在丝织、米粮、木材、盐、典当等行业最为活跃。徽商不仅在促进当地市镇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对提升市镇品味 ,提高市镇的知名度、美誉度 ,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广西社会转型过程中,轮船运输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轮船引进广西相对较晚,但对广西市镇经济发展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拟从市镇外向拓展、市镇外向性行业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近代西江航与市镇经济外向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云南高原山区河流及库湖区水运特点与发展,对云南水运高技能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和现状分析,探索适应云南高原山区水运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广西社会转型过程中,轮船运输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轮船引进广西相对较晚,但对广西市镇经济发展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拟从市镇外向拓展、市镇外向性行业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近代西江航与市镇经济外向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唐代河南道黄河段漕路,是汉代已有通漕记载的古老漕路。其水道“湍悍”,三门底柱为航行最大障碍。唐代河南道段黄河承担漕运任务空前繁重,对航道进行过多次大规模整治工程,留下可贵的历史经验教训,裴耀卿、刘晏、李泌、李巽、裴休等为之做出过重要贡献。陕州是河南道黄河漕路的转运中心。唐朝最早于此设置地方运使。元和时运使停罢,并不表示陕州失去漕运的重要性。河南道两段漕路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广东、香港、澳门 (海南另有文专论 )等地区 ,古为岭南的一部分 ,连为一体 ,仅有陆地与海岛之别。其民族和文明步履基本一致。秦朝统一岭南后 ,以百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归服中央统一政权 ,内地秦人陆续徙入 ,增进了这一地区与中原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末至西汉初 ,南越王国为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归服中央政权统治后亦然。汉武帝灭南越王国 ,设立郡县 ,当地居民大都成为汉朝的编户齐民 ,汉文化在该地区广泛传播 ,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且成为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中枢地和聚汇中心 (今广州 )。东汉王朝时期亦然。秦汉时期 ,尤其是汉武帝以后 ,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民族与文化 ,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 ,基本上已赶上中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说明了只有国家的统一 ,民族的团结 ,与海外或邻国的交往 ,边远地区的百姓生活才能比较安定 ,社会才能较快发展 ,落后面貌才能得到较快改变。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尤其宋初,黄河的漕粮运输曾一度占据重要地位。此后,伴随着陕西等地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加之黄河水道自然运输条件的恶劣,黄河漕粮运输逐步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三峡诗歌宏富,不仅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是历代政治、历史、风土人情的实录,还有许多古动植物、气候、水文等资料的记述,反映了唐代三峡地区的自然地貌、物候生态、交通位置和经济贸易等情况,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淮北市应依托其在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地位,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周边市场物流基础设施与工商企业、批发市场为基础,以铁路、高速公路、水路、航空干线、港口等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构建以淮北为中心的物流服务区域商圈,使淮北成为淮海经济区和皖北地区的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随着大量移民人口移居鄂西北山区,他们不仅垦殖了各类土地资源,还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农林特产业,为当地的商业发展提供了物资来源,从而加强了封闭的鄂西北山区与外界的商贸联系,促进了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鄂西北山区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结合前人已研究的成果,简要叙述和分析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茶马贸易。以官营和私营为主要切入点,从而概括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代湖南商贸有三个基本的表现形式:转口、过境与市肆,由此形成了湘潭、郴州、岳阳、常德等几个商品集散中心。明代以降的经济发展,是形成这种贸易与特征的社会背景。这种商贸一方面满足了清代湖南民间社会日常生活的需要,一定程度活跃了城乡经济,催生了一批市镇,在西南边境经济与内地经济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同时商贸的发展又是单一的,带有政府强制性的行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基本上为外省之人,本省之贾亦或难见方志史传。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代全国重要的经济型市镇,周村经济在清代尤其中后期臻于鼎盛。随后的衰落有军事掠夺的重要因素,但彼时周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网络的变迁、经济结构、区域社会的管理等因素也颇值得探究。周村经济的变迁代表了北方的经济型市镇发展的一般道路,即受交通、市场主导力量、市场中心地变迁而制约却最终被硬性打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开放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自然也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