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心门诊     
问:我儿子3岁,从小到现在常常爱尿裤子,我该怎么办?答:1岁以内的宝宝还不能控制排便,也不会使用便盆,随着孩子的膀胱容纳尿液的增多,以及大便次数的减少,孩子对排便的控制能力会逐渐增强。大多数孩子是在两三岁时学会控制大小便的。孩子使用便盆,一般要经过训练。训练前,要让孩子明白大小便各是从哪里排出来的,产生排便意识,克服紧张心理;而后可以教孩子学会用“上厕所、大便、小便”等语言或以手势表示要大小便。当孩子长大一些,应教会孩子学会辨别尿布的干湿。可以让孩子自己摸一下尿布,如果他能正确说出尿布是干还是湿…  相似文献   

2.
“把把”大小便。6个月以上的婴儿要大小便时常有夹腿、打冷战、眼神发直等前兆,大人要细心观察,适时把解。遇到孩子踹腿不让把时,可稍缓半分钟再把。如果硬逼,孩子误认为是惩罚反而不予配合。大人边把孩子大小便,边发出“把把”之类的声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条件反射、有了便意就会让人“把把”了。  相似文献   

3.
辨尿看健康     
尿液是孩子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如果尿液的性状发生改变,就有可能是疾病的信号。正常排尿量、排尿次数年龄不同,孩子的排尿量和排尿次数也不同。而且,个体差异、气温、饮水量等因素,也会影响排尿量及排尿次数,使之发生很大的变化。3~8岁儿童24小时平均总排尿量:3~5岁600  相似文献   

4.
正托班的孩子绝大多数大小便不能自理,部分睡觉时要用尿不湿,不会用语言向成人表示大小便,常常要大小便在身上。有的孩子就是因为不会入厕而害怕上幼儿园。而托班孩子正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如厕能力是孩子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学习、训练达到。所以我们认为应尽快对托班孩子进行如厕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5.
我曾对56个2.5~3岁幼儿作过一次关于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专题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吃饭、穿衣、穿鞋、大小便这4个最基本的项目。调查结果是56个孩子中,除有15个孩子会自己坐盆大小便外,其他吃饭、穿衣、穿鞋三个项目竟没有一个孩子会独立完成。孩子长到2岁,已经有了一定体力,活动能力也日渐增强。他们好动、好问、好模仿,好奇心强,教他们学做什么比较容易被接受。因此,家长只要耐心培养,孩子是可以学会自己吃饭、穿衣、穿鞋、大小便等基本生活技能的,然而调查结果却是这种情况,这是为什么呢?造成这一情况,家教不当是主要原因。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孩子便成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的服务中心。不但父母围着孩子转,甚至连祖父母、外  相似文献   

6.
学会自己大小便是孩子的一项重要技能,教会孩子这项技能需要时间、耐心和理解。每个孩子掌握这项技能的时间都不同,切忌操之过急。这里,让我们通过一些好办法帮助你和孩子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爱心门诊     
问:我儿子不愿坐便盆大小便,还常把脚伸进盆里去玩。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孩子不愿坐在便盆上大小便,爱把脚伸进去玩,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这是大小便用的东西,可能他已经习惯了蹲着大小便,还有可能他平时总是在小盆里洗脚,看见便盆,就有一种条件反射,把脚伸进去。当然也可能他被抱到便盆上,感到凉冰冰的,不舒服,所以他不愿坐便盆大小便。训练孩子坐便盆大小便有一个过程,而且还要打破他原有的大小便模式———蹲着大小便,建议您做到以下几点:便盆大小要合适,坐前把边上搓一搓(或使用小坐套),使它不那么凉冰冰的。要在孩子有便意的时候,抱他坐便…  相似文献   

8.
父母和保育员都觉得训练孩子大小便是比较头疼、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介绍这方面知识的书也很少,这就更显得困难了。希望下面的内容对父母和保育员能有一些启示。 要训练孩子大小便,父母和保育员首先应该弄明白,孩子的排泄要依靠膀胱和大肠自动排空,自动排空是由于膀胱或大肠充满了小便或大便,有节奏地收缩而引起的。但是学步儿自己并不能控制膀胱和肠道的收缩及排空。控制膀胱和肠道的技巧不是成人教给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学会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之家     
你所提的问题,我觉得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作一些分析,供你参考。一、上课前,孩子往往在玩着有趣引人的游戏,有时即使要大小便都忍着。如果上课前老师没有提醒他们上厕所,那课上了一半孩子就忍不住了。所以,课前应提醒孩子上厕所。二、孩子的泌尿器官发育不够完善,膀胱贮尿机能差,自控能力弱,小便次数多(一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刚从美国回来,到亲戚家做客。他们家有个六个月大的小婴儿,宝宝刚刚睡醒,孩子的妈妈就拿一个玻璃瓶让宝宝小便。我觉得这样做很不科学.但她们却炫耀地说:“我们家宝宝可乖了。”美国人非常重视宝宝大小便的自理。我的美国朋友布伦达因为孩子不能自理大小便与丈夫发生过争执,她的丈夫说:“都怪你没教育好孩子。”他总是强迫孩子坐在便桶上。结果,那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孩子只是干坐在那里。等稍大些,孩子干脆坐在那儿看书打发时间,大小便还是在尿布上解决。  相似文献   

11.
1.活动量:指孩子在一天的活动中动作的多少、节奏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等。一般来说,动作多的孩子节奏比较快,动作幅度也比较大。2.规律性:指孩子的生理机制,比如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来、大小便规律等。有的孩子这些方面天生就有规律  相似文献   

12.
小班孩子入厕难题及对策文/李芹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我服务能力较差,特别是每天的大小便,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小便失禁,尿湿衣裤,尿频……总结起来,这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1.恐惧不安的情绪小班孩子刚入园,与老师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甚至产...  相似文献   

13.
1.活动量:指孩子在一天的活动中动作的多少、节奏的快慢、动作幅度的大小等。一般来说,动作多的孩子节奏比较快,动作幅度也比较大。 2.规律性:指孩子的生理机制,比如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来、大小便规律等。有的孩子这些方面天生就有规律,有的孩子则没有规律。 3.趋避性:即趋向性和回避性。孩子第一次面对新的事物(包括人、物、食物、环境等)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是接受不是退缩。 4.适应性:指孩子全面接受新事物所需要的时间和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孩子穿开裆裤,大小便时家长护理方便,这是家长让3~4岁孩子仍然穿开裆裤的理由。有的家长还说,孩子小,又不懂得难为情,好象穿满裆裤仅仅是为了好看。那么,小孩穿开裆裤到什么时候为止呢?一般自1.5岁~2岁,应逐渐让孩子不穿开裆裤,改穿满裆裤。主要的理由为: 1.应该从小培养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小孩1.5岁到2岁时已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如  相似文献   

15.
托班幼儿年龄多在1.5~3岁之间。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走入幼儿园,怎样处理大小便这个被常人看似很小的事,对他们来讲却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我们常常听到有的托班教师抱怨孩子将大小便弄到了裤子上,我们也常常看到有的孩子被大小便憋得小脸通红。教师能不能及时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父母与法国父母不同的大小便训练过程,带给你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感受。《父母必读》杂志保健专家与法国Enfant杂志儿科、心理专家跨越国界的解答,让你不再为宝宝"嗯嗯"和"嘘嘘"烦恼。从在羊水里毫无顾忌地尿尿,到能坐在便盆上自己大小便,这期间要经过四五年的时间,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取决于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取决于你们的态度。甚至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影响着孩子嘘嘘和嗯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幼儿入厕,通俗而言就是孩子的大小便排泄。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厕排便过程中常会产生诸多问题,所以小班的保教人员应把对幼儿的入厕能力培养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这方面通过一个学期的细致观察与深入研究,总结出三方面的幼儿入厕管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生入园两周左右的时候,我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得知一个女孩臀部出现了尿疹。通过认真观察孩子大小便的过程,我们发现问题出在便盆上。一模一样的白色便盆,托班孩子很难分清哪个是男孩用的、哪个是女孩用的。老师照顾不周时,就会出现男孩小便后,女孩随后坐一屁股尿。于是,我们更换了一贯使用的白色便盆,换成了高矮不同、花色不同的便盆。这样,孩子分辨起来很容易,坐错尿盆的现象不再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经常发现家长来园接孩子时,带孩子走到门外便停下来为孩子整理服装。这令带班人员十分惭愧,反映了我们保育工作上的粗心,家长的行为是对我们工作的无声批评。及时检查整理孩子的衣着十分必要,是保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保教人员必须尽心尽责,认真仔细。不仅是离园前的检查整理服装,午睡起床后、大小便后及每次活动前后等都要查一查、看一看,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是否整齐到位。有的幼儿由于外套遮盖,看不出裤子没有提上,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大小便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练幼儿大小便,是幼儿家庭的一件大事·充足的准备、适当的方法,再加上爱心与耐心·小小的孩子就可以告别尿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